傅宗翰使用膏方案例舉要
專家:于思強江蘇省南京市中醫(yī)院
全國著名老中醫(yī)、中華中醫(yī)藥學會理事,南京中醫(yī)藥大學附屬醫(yī)院已故老院長傅宗翰主任醫(yī)師,幼承家學又受業(yè)于中醫(yī)界耆宿張簡齋門下。傅宗翰辨證精邃,方藥新穎,中藥丸、散、膏、丹、湯無所不用。其中膏方使用更是他的特色之點。今舉案例選自《傅宗翰醫(yī)術集錦》一書。
案一:胸痹(冠心病、心絞痛)
患者張某,50歲,某廠干部。
初診:1976年10月10日。素體陽虛,常覺神萎力乏,胸悶氣短,近日勞累過度,元氣更耗,致血循不利,營絡失和,胸痛頻作,痛徹后背,心悸怔忡,總感不安,甚則汗出肢厥,氣促喘息,手麻足軟,舌質淡胖邊有齒痕,脈結代細弱無力,心電圖示:“頻繁性室性期前收縮”,運動試驗“陽性”,此屬陽虛失展,心痛乃作也,當用溫養(yǎng)為法,佐以和血。
方用:黨參10g,黃芪10g,炙草3g,煨姜4g,大棗3枚、桂枝6g,當歸10g,赤芍、白芍各9g,雞血藤12g,菟絲子10g,北五味3g。二診:服藥10服,胸悶較輕,手麻已減,胸痛偶作,其勢也緩,苔脈同前,仍宗效方繼進。上方加紅花6g。三診:繼服10服,諸癥皆平,復查心電圖已示“竇性規(guī)則心律,運動試驗陰性”。唯脈象仍細弱無力,藥已奏效,改用膏方緩緩圖治:黨參120g,黃芪120g,菟絲子90g,破故紙60g,寄生120g,枸杞子90g,地黃120g,當歸90g,川芎60g,紅花30g,桃仁30g,玉竹60g,茯苓90g,棗仁30g。照方一服,水煎3次去渣、濾汁、再煎,酌加白糖收膏,早晚各服一匙。
按:本例癥情與“胸痹”相似。“胸痹”一般多見血瘀脈痹之象,然《金匱》中述有“今陽虛知上焦,所以胸痹心痛者”。又指出“可用人參湯主之”。此類胸痹為心陽虛弱不能鼓動血液循行,血滯脈絡,心脈痹阻而致,故宜溫陽心氣為是,宗《金匱》大法,選用黨參、黃芪、炙甘草、五味子、大棗調益心氣,桂枝和煨姜溫通心陽,配合當歸、赤白芍、雞血藤養(yǎng)血通絡,菟絲子益腎助陽,全方益心氣溫心陽,和血脈通心絡,藥后胸痹即減。二診增入紅花加強活血通絡之力。三診諸癥皆平,后改以膏方益氣補腎,養(yǎng)心活血以善其后。此例是以說明胸痹并非純系實證,虛痹亦不鮮見。
案二:哮喘(老慢支、肺氣腫、肺心病)
患者曾某,男,64歲,教師。
初診:1976年1月5日。年逾花甲,久病哮喘,肺腎兩虛。肺虛衛(wèi)表不固,腎衰封藏不密,故值冬寒之令,常易感冒咳喘,夜尿次頻。近日驟冷,咽癢咳嗽,痰吐白黏,喘息吁吁,氣不承接,心忪如懸,怔忡不寧,夜不能眠,臥喜高枕,舌苔薄白,脈來沉細。胸透:肺野透明度增強,膈肌下降,運動幅度減弱,心臟細長垂直,搏動尚規(guī)則,心電圖見有特殊p波,權先益肺散寒、止咳平喘,繼擬膏劑補腎納氣寧心。
1.防風3g,豆卷9g,蘇葉2g,黨參9g。3服,水煎服。
2.黨參60g,黃芪120g,冬蟲夏草30g,大麥冬60g,五味子30g,鵝管石90g,補骨脂60g,焙坎臍10條,枸杞子90g,淡大云90g,云茯苓90g,甜杏仁60g,半夏60g,陳皮45g。此方一服,濃煎3次濾汁、去渣,用白糖兩斤收膏,早晚各服半匙。
二診:服煎劑后,外感咳嗽之癥罷后,疊進膏劑以來,氣喘、心悸諸情逐平。雖虛體未復,聲低氣怯,間有冒風召感、咳嗽氣喘,但其來勢較緩,發(fā)時也輕,然夜尿仍頻而不可久、脈沉細弱乃是腎虛封藏不固,用益腎固脬法配合膏滋治療。
覆盆子9g,菟絲子9g,韭子5g,枸杞子9g,地黃9g,五味子2g,山藥9g,桑螵蛸9g。連服該方,冬去春來,咳嗽溺頻,諸恙漸平,能參加工作,囑患者第二年冬天再予以調治。
按:本例久患咳喘,病已由肺及腎,今又演變?yōu)榉涡模擞赡I涉心。病發(fā)之際系肺虛外感,故先用參蘇飲扶正解表,繼之以二冬、坎臍等補腎納氣,佐以參芪益肺,二陳化痰,專注肺腎,而未投柏子仁、棗仁等寧心之藥,蓋以心病源于肺,根系于腎,益肺即能安心,補腎猶可扶正,實為追根尋源,抓綱舉目,治病求本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