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壽之道 10將軍的100歲養(yǎng)生方
一些人總是抱怨自己的身體不好、健康狀況還比不上老年人,其實都是你自己的原因!一些身經百戰(zhàn)的老將軍們都能活到百歲,你還不快學學他們的方法?
呂正操:享年106歲
說到呂正操的健康長壽,真是如有神助,堪稱奇跡。他打網球打到90多歲,打橋牌打到97歲,游泳游到98歲。呂正操的夫人劉沙曾經這樣概括他的養(yǎng)生之道:“讀書、打橋牌、打網球,是呂正操晚年保持體力、腦力的三個有力招數。”
在呂正操寫的一首七絕中,有這樣兩句:“最喜夕陽無限好,人生難得老來忙。”他還說:“人,不在于活多久,而在于多做事。”
蕭克:享年102歲
蕭克既是一位戰(zhàn)將,也是一位儒將。他是唯一一位在紅軍時期擔任過三個方面軍領導職務的開國上將,也是唯一一位獲得過茅盾文學獎的開國上將。1985年,蕭克從工作崗位上退下來之后,又取出早在戰(zhàn)爭年代就開始創(chuàng)作但因種種原因耽擱了40多年之久的小說初稿,重又開始修改。定稿后改名為《浴血羅霄》的長篇戰(zhàn)爭小說出版后,好評如潮,影響深遠,隨即在1991年獲得第二屆茅盾文學獎。
文武雙修、德才兼?zhèn)?、淡泊明志、寧靜致遠,用這16個大字,大致可以概括蕭克將軍的養(yǎng)生之道。
陳銳霆:享年105歲
曾經擔任軍委炮兵參謀長、副司令員的陳銳霆,是一位有著傳奇經歷和光輝業(yè)績的開國將軍。
陳老寫了這樣一首四言詩,用以表達自己的生活態(tài)度和養(yǎng)生之道:自尋樂趣,不找煩惱;找點事做,忙比閑好;堅持鍛煉,動能抗老;對黨無愧,檢點懷抱;死后獻尸,醫(yī)學解剖。
陳波:享年102歲
離休前任二炮后勤部顧問的陳波,是一位開國將軍、一位獨臂將軍、一位百歲將軍。
陳老說:“人得有點精、氣、神!我可以沒有左臂,也可以沒有雙腿,但不能沒有精神,不能沒有追求,正如毛主席說的‘人是要有一點精神的’!要勇敢地面對人生的磨難,畏縮不前就會死路一條!”
孫毅:享年100歲
孫毅曾多次說過,影響他的一生、成為他為人處事準則的,是兩種植物:一種是“竹”,一種是“蓮”。他把這兩種植物,稱之為鋪墊自己人生之路的兩塊“思想基石”。他常說:“做人既要有竹子挺拔自直的精神,又要有蓮花出淤泥而不染的品格。”
孫老把自己的養(yǎng)生之道,概括為16個大字:基本吃素,堅持走路,精神寬舒,勞逸適度。除此之外,孫老還總結出一些頗富哲理的健身名言,例如:“吃苦是福,吃虧是福”;“腰包無錢,睡覺香甜”;“健康長壽,始于足下”;“健康生快樂,快樂生健康”;“不戴烏紗帽,精神更活躍”;“境遇休怨我不如人,不如我者尚眾;學問莫言我勝于人,勝于我者還多。”
曹廣化:享年100歲
曹老一生閱歷豐富,淡泊名利。在個人志向上,他崇尚“淡泊以明志,寧靜以致遠”的境界。在個人品格上,他追求“寒不減色,暖不增華”的修養(yǎng)。在日常生活上,他喜歡“青菜蘿卜糙米飯,瓦壺天水菊花茶”的樸素。他還說:“自己一生既無防人之心,也無害人之意,虧盈皆不言表。”
童陸生:享年103歲
童陸生在革命戰(zhàn)爭年代曾出任朱老總的戰(zhàn)略高參,也曾與周恩來一起在空中遇險。解放以后,他擔任過原訓練總監(jiān)部軍事出版部副部長、軍事科學院院務部副部長,也曾下放到北大荒勞動改造。
當有人向童老探詢長壽秘訣時,他手指自己書寫的“壽而康”三字條幅說:“我認為樂天者壽,我是一個樂天派,健康則樂,樂則健康。”后來,童老進而把自己的養(yǎng)生之道概括為“三樂”:心寬為樂、讀書為樂、助人為樂。
魏天祿:享年103歲
魏老說:“人的一生要有所追求,而精神追求是第一位的。有了精神追求,人的思想就不會空虛,事業(yè)也就有了‘恒動力’。這是我健康長壽的一個重要原因。”
關于物質方面,魏老說:“我把自己的物質生活歸納為‘衣食簡單,生活簡樸’八個字。生活上有一個基本的保障就行了,粗茶淡飯養(yǎng)生,衣著干凈就行,奢華換不來長壽。正確對待物質生活,是我健康長壽的另一個重要原因。”
吳西:享年105歲
吳老則說:“我最喜歡孔夫子說的這樣幾句話:‘發(fā)奮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我更喜歡毛主席的名句:‘自信人生二百年,會當水擊三千里’。”
吳老自詡“四迷”:讀書迷、釣魚迷、臺球迷、跳舞迷。“人生的一切煩惱,都在舞墨娛詩的生活中化解了!”
閻捷三:享年102歲
閻老總結了三條:一是堅持運動,既包括身體鍛煉,也包括腦力鍛煉;二是注意營養(yǎng),多吃些雜糧和蔬菜;三是心情舒暢,這是最重要的,笑一笑,十年少嘛!
結語:樂觀的心態(tài)和善良的品格看似和長壽之道無關,卻是長壽老人們的共性。那些在戰(zhàn)爭年代飽受生活艱辛的人們都能活得這么健康、開朗,你還有什么理由不好好珍惜自己的身體呢?(文章原載于《養(yǎng)生保健指南》,刊期:2012.11期,作者:田永清,版權歸作者所有;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360常識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盡快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