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匈奴降卒引發(fā)的一個民族向西對世界的探索
在漢朝立國初期,祁連山下到敦煌的草原上,有個叫月氏的游牧民族。漢武帝本來想聯(lián)合月氏共同對付匈奴,但沒想到此時月氏已經(jīng)從祁連山下消失。一個匈奴的降卒向漢朝交代,匈奴單于打敗月氏部族,把月氏王的頭顱作為飲酒的器皿,月氏部族向西逃遁。于是漢武帝便征召使者向西去尋找月氏人。
張騫出使被扣,人在匈奴心在漢
那時的漢人和現(xiàn)在不同,滿腔英雄血氣,哪怕出身偏僻之地。漢中壯士張騫,以郎官身份應(yīng)召,帶著一個原先是胡人的人,大概是充當翻譯吧,還有另外一百多號人,浩浩蕩蕩地出隴西,向西探險。也許帶的人多是為了保證安全,但顯然動靜太大,進入匈奴地界不久便被抓捕,押見匈奴單于。單于質(zhì)問張騫:“月氏已經(jīng)跑到我的北邊去了,漢怎能和他們通使?我想和漢南邊的越通使,漢能答應(yīng)不?”史書記載張騫強壯有力,大概匈奴的單于很欣賞壯士,扣下他之后,給他安排了一個老婆,一扣就是十幾年,這中間還生了孩子。但是,溫柔鄉(xiāng)不是這位英雄的墓,他趁著在匈奴中西部,并且單于已經(jīng)對他比較信任、缺乏戒心的機會,向西逃遁尋找月氏。
未達月氏識大宛,大宛寶馬埋漢禍
張騫逃出匈奴控制的西域地界后,首先到達今天費爾干納盆地的大宛國。張騫后來把大宛國的寶物汗血寶馬的見聞告訴漢武帝,這引發(fā)了漢朝后來再次派使,以半索要半購買的方式,向大宛國求寶馬。可能馬是大宛人生存之本,生產(chǎn)的必需品,戰(zhàn)爭的戰(zhàn)略物資,而且漢使送來的黃金他們也不稀罕,漢使的要求被回絕了。溝通不暢,漢使天朝上國的尊嚴感爆發(fā),口出狂言。炫耀漢朝國力,可能也不虛言,但那是在人家地盤上。出言不遜的漢使在被送客后不久被劫殺。后來漢武帝發(fā)動憤怒的戰(zhàn)爭,花費巨大的代價,索回了3000匹汗血寶馬,并操縱了一段時間大宛國的內(nèi)政。這事值得后面細講。張騫初次抵達大宛國時,大宛國王喜出望外,因為他們早就聽說漢的遼闊富饒,想交往但被東邊的匈奴攔路。大宛國王在問到張騫想去哪兒時,非常夠意思地派出翻譯和向?qū)В蛭鹘?jīng)過康居國輾轉(zhuǎn)到達大月氏。
大月氏樂不思蜀,張騫失望而返再被扣
張騫來到這個夢中同盟國后,發(fā)現(xiàn)他們已經(jīng)在西邊的土地上降服了原有的富裕民族大夏國,并在這個土地肥沃、勁敵很少的地方,樂不思蜀,不求東歸,把跟匈奴的深仇大恨拋到九霄云外。張騫在那兒待了一年多,考察完地理民俗,向東回家。正當他準備從今天青海的羌人地盤回到漢朝時,又被匈奴給逮住了。好在這次被扣的時間不長,一年多后單于死,匈奴發(fā)生爭奪政權(quán)的內(nèi)亂,張騫帶著單于許給他的妻子,還有最開始帶出去的胡人翻譯,姓堂邑名甘父,三人一起向南逃回了漢朝地界。張騫被封為太中大夫,相當于今天首都衛(wèi)戍司令的屬官;出使隊伍中唯一生還的另一位堂邑父被封為奉使君。
張騫勾起的不僅僅是漢朝向西北發(fā)展的好奇心
漢武帝在聽完張騫對西域各國地理風俗的講述后,自然是開始向西北用兵,開河西四郡,設(shè)玉門關(guān)、陽關(guān)兩大國門,征伐西域并取代了匈奴的保護國地位,漢朝接著設(shè)立西域都護府,管轄各國內(nèi)政及彼此關(guān)系,防范匈奴重新獲得在西域的財源。但張騫的見聞,還引起了漢朝對西南地區(qū)的探索。
張騫向漢武帝講述,他在被大月氏征服的大夏人那兒,驚奇地看到蜀地邛崍山里的羅漢竹制作的邛竹杖,還看到蜀地才有的布。漢朝根本沒和他們通商,而匈奴人不大可能從漢朝邊地掠奪到這些蜀地的物產(chǎn),很奇怪他們是從哪里得到的這些東西。大夏國人向他講述,在他們東南方向幾千里,也有一個世代定居的國家,叫身毒國,他的邛竹杖和蜀布就是在身毒國買來的。那個國家在一條大河邊上,酷熱,濕氣重,人們乘坐大象進行戰(zhàn)爭。這應(yīng)該就是今天的印度了。張騫就思量著,大夏在漢西南一萬二千里,而身毒國在大夏東南幾千里,還有蜀地的物產(chǎn),那應(yīng)該離蜀地不遠。如果從蜀地出發(fā),打通去身毒國的道路,借身毒國再出使大夏,應(yīng)該能避免草原民族的劫殺了。
漢武帝聽得此言,派出使者從蜀地南部的郡出發(fā),從山路向西南探索。漢使在西南蜀地之外探索到了昆明部族,并溝通了一個叫滇越的也乘坐大象的國家,當然去往印度的探索都被這些西南部落阻隔,后來都引發(fā)了漢朝的征伐,及后世的移民開發(fā)。雖然印度未得,但中原王朝逐漸將云南這塊比較廣大的高原土地納入統(tǒng)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