荊軻刺秦王為何會失敗?被殺前他說了一句話
公元前227年,也就是秦王嬴政一統(tǒng)天下的六年前,秦國咸陽宮廷發(fā)生了一次驚悚的行刺事件。燕國派出的使者兼刺客荊軻,在經(jīng)過一番拼斗后,功敗垂成,不但沒能殺死嬴政,而且搭上了自己的性命,行刺宣告失敗。
荊軻刺秦為何是這樣一個結(jié)果?有人說荊軻劍術(shù)不精,不是嬴政的對手;有人說荊軻勢單力孤,沒有勝算;有人說秦滅六國是大勢所趨,荊軻螳臂當(dāng)車。各執(zhí)一詞,眾說紛紜。筆者分析認為,荊軻并沒有刺死嬴政的想法。
荊軻祖籍是齊國,出生在衛(wèi)國。荊軻是個不甘寂寞、不甘平庸之人,他想為本國效力,但衛(wèi)元君沒搭理他。遭到冷遇后,荊軻又到過別的國家,結(jié)果都沒找到好工作,最后輾轉(zhuǎn)到了燕國。后來,荊軻經(jīng)人舉薦結(jié)識燕國太子丹,便有了刺秦之事。從荊軻的角度看,他跟燕國素?zé)o瓜葛,來燕國完全是為了討生活,找個衣食無憂的好工作,而行刺嬴政是賣命的差事,他愿意去送死嗎?
荊軻不是個庸人,他的愛好非常廣泛,喜歡讀書、擊劍、論劍、下棋、喝酒、唱歌,懂帝王術(shù),而且喜好美色。在眾多愛好中,讀書是第一位的,《史記》兩次提及荊軻這一愛好,“好讀書”“為人沈深好書”。書讀多了,難免會帶來些書生氣,所以他跟別人論劍、下棋時會遭到白眼,灰溜溜而去;酒喝多了,荊軻會抱著好友哭上半天。讓這樣的人當(dāng)刺客,難免會成事不足敗事有余。
喜歡讀書的人,劍術(shù)未必糟糕。那么,荊軻的劍術(shù)如何?史載,荊軻曾“與蓋聶論劍,蓋聶怒而目之”。蓋聶是當(dāng)時有名的劍客,荊軻聞名后表示不服,便找蓋聶比劃比劃,幾招過后,蓋聶不跟他玩了,用眼睛狠狠地瞪他。用蓋聶自己的話說,“曩者吾與論劍有不稱者,吾目之”,言外之意,荊軻這后生有點嫩,水平比較洼,屬于二流劍客。用這樣的人去行刺,能否靠近目標(biāo)都很難說。
事實上,荊軻對行刺之事感到懼怕。當(dāng)太子丹交給他這項任務(wù)時,他沉默許久才答應(yīng)。大話好說,事情難辦,“提一匕首入不測之強秦”,無異于飛蛾撲火。領(lǐng)了差事后,荊軻遲遲沒有行動,太子丹催他,他一再拖延,并提出了兩個附加條件,“誠能得樊將軍首,與燕督亢之地圖獻秦王,秦王必說見臣”。荊軻一下子給太子丹出了兩個大難題,地圖的事好辦,拿樊於期的人頭就難了。
荊軻頗有心術(shù),精于算計,他知道太子丹很難為,必舍不得下手;樊於期好不容易逃出生天,也必不會放棄生命。荊軻高屋建瓴一席話,原本想嚇跑樊於期,萬萬沒想到,竟讓愚忠的樊於期在仰天太息流涕、偏袒扼腕后自刎而死。事后,太子丹趁熱打鐵,為荊軻尋了一把見血封喉的徐夫人匕首,還給他找了一個幫手秦舞陽。這下,荊軻該出發(fā)了吧,但荊軻還在拖延,說是要等一個人。
其實,這都是借口,荊軻一則內(nèi)心膽怯,二則仍在算計。太子丹曾說,“誠得劫秦王,使悉反諸侯之侵地,若曹沫之與齊桓公,則大善矣;則不可,因而刺殺之”。這是太子丹定下的上下策,讓荊軻做好兩手準(zhǔn)備。上策,讓荊軻效仿曹沫,用匕首逼嬴政發(fā)誓退還土地,兩國和好;下策,讓荊軻直接干掉嬴政。荊軻看中了上策,這樣做,不僅可以立下大功,而且能全身而退,歸國后一番富貴。
然而,歷史不能復(fù)制,“柯地之盟”和“入秦定盟”不可同日而語。不同時,不同勢,不同事,志在統(tǒng)一天下的嬴政不是甘做一方霸主的齊桓公,書生意氣的荊軻也不是孤注一擲的曹沫。荊軻想學(xué)曹沫,那只能是他單相情愿。
要等的人始終沒來,也不可能來,荊軻在太子丹的催促下不得不啟程了。多日來,太子丹對荊軻那個好啊,“尊荊卿為上卿,舍上舍。太子日造門下,供太牢具,異物間進,車騎、美女恣荊軻所欲,以順適其意”?;盍藥资?,平日最多只能跟屠夫共飲劣質(zhì)酒的荊軻哪受過這般待遇?如今要全部拋下,荊軻能舍得嗎?能不想再回來享受上帝般的生活嗎?雖然嘴上喊著“風(fēng)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fù)還”,荊軻心里想的卻是一定要回來,而且是風(fēng)風(fēng)光光地回來。
當(dāng)年,“曹沫執(zhí)匕首劫齊桓公,桓公左右莫敢動”的場景一直盤旋在荊軻的腦中,曹沫第二即將誕生。圖窮匕見時,荊軻“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纆抗之”,想拉住嬴政,把匕首架在其脖子上,逼嬴政就范。然而,荊軻失敗了,嬴政的袖子太長了,他還沒靠近目標(biāo),袖子就被他扯斷了。事情就壞在這上面,若荊軻直奔主題,把匕首直接刺向或擲向嬴政,嬴政根本沒有活下來的可能。
戰(zhàn)機稍縱即逝,上策不成走下策,但一切都晚了。嬴政受到驚嚇后,跑得比野馬還快。氣喘吁吁的荊軻,被嬴政趁機一劍斬掉一條腿,成了廢人。荊軻癱在地上,最后來了個孤注一擲,結(jié)果有氣無力,把匕首擲偏了。死到臨頭,荊軻自嘲似的說了一句話,“事所以不成者,以欲生劫之,必得約契以報太子也”。
這是一句實話,道出了荊軻此行的真正目的,不是行刺,而是劫持,不是殺人,而是為了一紙隨時都會被撕碎的保證書。理想很豐滿,現(xiàn)實很殘酷,荊軻被亂刀砍死。沒有刺客的果斷,沒有必死的決心,沒有過人的劍術(shù),荊軻還未入秦時,就已經(jīng)注定要失敗,而且是完敗。荊軻最終毀在他的書生氣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