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時期的“得隴望蜀”指的是誰?有什么來歷
在漢軍不斷的攻擊和勸降下,隗軍漸有叛降的將領(lǐng),隗囂見形勢窘困,派大將王元入蜀向公孫述求救,自己則帶著家屬,投奔西城守將楊廣。光武帝再次招降不成,就命令吳漢、岑彭包圍西城,耿弇、蓋延包圍上部,自己動身返回洛陽。月余之后,楊廣身亡,隗囂的處境更加危急。又捱過了幾個月,王元、周宗帶著蜀軍五千,突然趕到西城,登高大呼:“百萬大軍來到!”漢軍大驚,還未排好戰(zhàn)陣,王元就沖入包圍圈,把隗囂接到冀縣去。漢軍糧食耗盡,撤兵返回關(guān)中。于是,安定、北地、天水、隴西諸郡,又倒向隗囂。建武九年(33),隗囂財(cái)力人力消耗殆盡,處境每況愈下;而且又病又餓,只能以大豆和米,熬成稀飯充饑,終于憤恨而死。隗囂部下?lián)硭纳僮于蠹優(yōu)橹?,?jù)守在落門(在今甘肅甘谷)。一年后,來歙率軍攻克落門,隗純和諸將投降,只有王元單身入蜀,投靠公孫述為將。
光武帝從隴中東返時,留下一函給圍攻西城的岑彭說:“如兩座城池都攻下,你就可帶兵南下去攻下西蜀。人心苦于不知足,才平定隴右,又想著蜀地?!睆拇耍暗秒]望蜀”就成為譏諷人心沒有厭足之時的成語。而光武帝正是在不斷的“得隴望蜀”中,完成其“中興”大業(yè)的;這也是歷代王朝更迭時,無數(shù)次兼并戰(zhàn)爭的內(nèi)在動力。
得隴望蜀(東漢建武六年(30),劉秀率兵平西北。部將岑彭與吳漢把隗囂圍在西城。在四川的公孫述派兵援救隗囂,駐扎在上鄞(今甘肅天水),劉秀留蓋延、耿弇率兵圍之。
布置好之后,劉秀便移駕東歸。臨行前他曾寫信給岑彭,說:“如果攻下兩城,就可以率兵南下攻蜀,人苦不知足,既平隴,又望蜀。每一發(fā)兵,頭須發(fā)白?!焙髞砣藗儼选凹绕诫]、又望蜀”概括為“平隴望蜀”或“得隴望蜀”,比喻人心不知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