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父孫中山的遺言為何又叫《總理遺囑》?
2015年3月12日,是偉大的革命先行者孫中山逝世90周年。孫中山臨終前,留下了遺囑,其中最重要的是《總理遺囑》,又稱《國父遺囑》《國事遺囑》。但由于過去對這方面記載比較含糊,造成不少誤傳。
1925年1月,孫中山?jīng)Q定成立政治委員會,指定于右任、汪精衛(wèi)、李大釗、陳友仁和吳稚暉為委員,全權處理國民黨的日常事務。
隨著孫中山病情加重,不時進入昏迷狀態(tài),政治委員會開始為其準備后事。首先是起草孫中山的遺言,當時討論熱烈,因為孫中山已經(jīng)不能親自書寫,只能口授由他人執(zhí)筆。當時討論這個遺言叫什么為好,有人說叫“遺詔”,有人反對,清朝帝制是在孫中山領導下推翻的,“遺詔”有帝王思想,有違孫中山的三民主義;有人主張用“遺訓”,但多數(shù)人也認為不妥。正在爭論時,國民黨元老吳稚暉一語破的,他說:“我們是信仰三民主義,‘遺詔’‘遺訓’都不妥,是皇帝語氣,我認為以‘遺囑’為好?!彼倪@個提議獲得一致認可,遂定名《總理遺囑》,并決定由吳稚暉起草。
吳稚暉整理起草的《總理遺囑》全文:“余致力國民革命,凡四十年,其目的在求中國之自由平等。積四十年之經(jīng)驗,深知欲達到此目的,必須喚起民眾,及聯(lián)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奮斗?,F(xiàn)在革命尚未成功,凡我同志,務必依照余所著《建國方略》《建國大綱》《三民主義》及《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宣言》,繼續(xù)努力,以求貫徹。最近主張開國民會議及廢除不平等條約,尤須于最短期間,促其實現(xiàn)。是所至囑!”
這份《總理遺囑》在國民黨當政時,每當有重大活動和儀式時,均要誦讀,成為國民黨人的必修課。后來傳播很廣的“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的句子實際上并非來自遺囑原文,而是來自國民黨元老戴季陶所作的《國父紀念歌》中的歌詞,是從遺囑中提煉出來的。
遺 囑中還有《家事遺囑》和《致蘇聯(lián)遺書》。前者也是由吳稚暉起草,后者則由當時的蘇聯(lián)顧問鮑羅廷起草。2月14日,孫中山口授遺囑時,在場的宋子文、孫科、孔祥熙、邵元沖、吳稚暉、戴恩賽、何香凝、鄒魯、戴季陶等人都作為證明人在遺囑上簽了字。孫中山本來也要簽字的,但是,因為聽見宋慶齡在鄰室悲泣,不忍心讓宋慶齡傷心,這天就沒在遺囑上簽字。直到逝世前一日的3月11日凌晨1時,他自知在世不久,才在遺囑上補簽上自己的名字。
在《總理遺囑》原件上,簽字名單中,筆記者為汪精衛(wèi)。汪精衛(wèi)后來在不同的場合吹噓,他是《總理遺囑》起草者,就是孫中山的合法繼承人,以提高自己的聲望和地位,與蔣介石爭奪正統(tǒng)地位。不少人也誤認為是汪所起草。但實際上,汪精衛(wèi)不過是略作潤飾并謄寫,送與孫中山過目并簽字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