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歷史 > 歷史解密 > 正文

驚!明朝貪官嚴世蕃和嚴嵩竟然囤藏白銀二億兩!

2017-03-10 11:31:53  來源:360常識網   熱度:
導語:明朝巨貪嚴嵩被削官還鄉(xiāng),嚴世蕃被斬首,嚴氏家產被籍沒。抄家時,官府調派了十艘大船來運嚴家囤藏的白銀,結果“載以十巨艘,猶弗勝”,大

明朝巨貪嚴嵩被削官還鄉(xiāng),嚴世蕃被斬首,嚴氏家產被籍沒。抄家時,官府調派了十艘大船來運嚴家囤藏的白銀,結果“載以十巨艘,猶弗勝”,大船還有些吃力,這要是叫來十六匹驢子搬運,絕對會活活累死四匹以上。

明朝太監(jiān)的天量財富

清代有個歷史學家,叫做趙翼,著有一部《廿二史札記》。在這部歷史札記中,趙翼提出了一個定律:“賄隨權集,權在宦官,則賄亦在宦官;權在大臣,則賄亦在大臣,此權門賄賂之往鑒也?!狈g成今人耳熟能詳?shù)恼f法,就是“權力導致腐敗,絕對的權力絕對導致腐敗”的意思。

在談到明代的官場腐敗時,趙翼列出了一個“貪官財富榜”,說這些貪官“其富亦駭人聽聞”。上榜的有八個人,其中五人是太監(jiān),這也符合“賄隨權集”的定律,因為明代是繼漢唐之后第三個宦官擅權的朝代。

以時間為序,這五個財產驚人的太監(jiān)分別是:

正統(tǒng)朝的權監(jiān)王振,權傾朝野,百官拜會他,送的禮至少是一百兩白銀,送到一千兩的人,可以獲得美酒招待。王振死后被抄家,結果搜出“金銀六十余庫,玉盤百,珊瑚高六七尺者二十余株”。

弘治朝的李廣,被抄家時也搜出“黃白米各千百石”。當時的孝宗皇帝還不知道“黃白米”是什么,驚奇地問:李廣一個人要吃這么多米嗎?左右告訴他:黃白米只是隱語,黃米是指黃金,白米是指白銀。到了正德朝的劉瑾,貪污指數(shù)已是王振的十倍,百官拜見,至少要送一千兩白銀。劉瑾事敗后也被抄家,籍沒之數(shù)為“大玉帶八十束,黃金二百五十萬兩,銀五千萬余兩,他珍寶無算”。

趙翼記錄的數(shù)字還有些保守,按照成書于嘉靖初年的《繼世紀聞》記載,劉瑾的家產是“金共一千二百零五萬七千八百兩,銀共二萬五千九百五十八萬三千八百”,即黃金有1205.78萬兩,白銀有2.59億兩?!秮喼奕A爾街日報》曾經評出50個世界級的“千年最富”,劉瑾也榜上有名,報紙原文也是說劉瑾“被發(fā)現(xiàn)擁有黃金1200萬盎司,白銀2.59億盎司”。

但說劉瑾囤積了兩億多的白銀,實在也太駭人聽聞了,要知道,當時明王朝一年的財政收入,也不過是區(qū)區(qū)數(shù)百萬兩銀子。所以,比較可信的數(shù)字應該是《明通鑒》記錄的“金銀累數(shù)百萬,珠玉寶玩無算”。即使是數(shù)百萬兩,也稱得上“富可敵國”了。

正德朝的另一名權監(jiān)錢寧,被籍沒家產時,也搜得“黃金十余萬兩,白金三千箱,玉帶二千五百束”。

還有明末的魏忠賢,權力指數(shù)在明代太監(jiān)中可列榜首,雖然趙翼不知道魏的家產有多少,但根據(jù)“賄隨權集”的定律,趙翼說,“其權勝于瑾,則其富更勝于瑾可知也”,魏忠賢搜刮的財富,不會比劉瑾的少,只會比劉瑾的多。

嚴嵩、嚴世蕃的駭人家產

除了前述五大權監(jiān),趙翼的“貪官財富榜”還提到三名非太監(jiān)身份的巨貪,一個是正德朝的權臣江彬,被抄家時,也搜出“黃金七十柜,白金二千三百柜”。

當然,說到明朝最出名的大貪官,不能錯過嘉靖朝的嚴嵩、嚴世蕃父子。嘉靖朝沒有大的權監(jiān),但內閣首輔嚴嵩一手遮天,擅權二十年,根據(jù)“賄隨權集”的定律,嚴家吞下的財富量,是半點不讓劉瑾、魏忠賢等權閹的。

有一本叫做《天水冰山錄》的小冊子,是嚴嵩被抄家時登記財產的清單,上面非常詳盡地羅列了從嚴家抄出來的各類財產,有興趣的朋友可以找出來看看。我這里簡單歸納一下,當時從嚴家抄出的金錠、金條、金餅、金葉、金器、金首飾共計3萬多兩;白銀201萬兩;銀器和銀首飾1.36萬兩;玉器875件;古畫3200余軸冊;錦緞絹綾4.1萬余匹;其他諸如象牙、犀角、玳瑁、瑪瑙等珍玩無數(shù)。

這么巨量的財富,花是花不完的,嚴家也確實在拼命地揮霍,連家中的馬桶與便器,都是用金銀鑄造的,做成了女明星的模樣,“粉面彩衣,以陰受溺”。但銀子還是揮霍不完,如何儲藏財富便成了一個問題。明朝那時候,貪官們還不知道將財產轉移到海外,存入瑞士銀行。所以只能將銀子囤積在自己家中。

嚴世蕃的做法是在家中挖地窖,“掘地深一丈,方五尺,四圍及底,砌以紋石,運銀實其中,三晝夜始滿”(事見晚明筆記《涇林續(xù)記》)。簡單估算了一下,這個囤藏銀子的地窖大約有10立方米,如果堆放銀錠的話,至少可以儲藏百萬兩。這也符合趙翼的估計,“每百萬為一窖”。嚴家晝夜運銀子,用了整整三天三夜,才將地窖堆滿。

問題是嚴世蕃囤積的銀子并不僅僅一窖,趙翼說他有“十數(shù)窖”。在嚴嵩的老家分宜縣,嚴世蕃還挖了一個更大的藏銀地窖:“世蕃于分宜藏銀亦如京邸式,而深廣倍之,積土高丈許,遍布椿木,市太湖石壘壘成山,空處盡栽花木,毫無罅隙可剩,不啻百萬而已?!睘榱搜谌硕浚瑖朗擂诘亟焉厦娑逊e了一丈多高的泥土,種上椿木,又購來太湖石壘成假山,裝扮成園林的樣子。

據(jù)說嚴世蕃窖藏銀子時,嚴嵩是不知情的。后來嚴世蕃請父親過來欣賞地窖里銀子發(fā)出的“燦然奪目”光芒。嚴嵩看著滿滿一窖子的白銀,問道:這地窖深幾尺?。孔笥一氐溃荷钜徽?。嚴嵩聞言,“掩耳返走,口中囁嚅言曰:多積者必厚亡,奇禍,奇禍?!?/p>

后來嚴氏在權力斗爭中落敗,家中“巨額不明來源財產”果然成了大罪證之一,有御史彈劾嚴嵩:“陛下帑藏,不足支諸邊一年之費,而嵩所積,可支數(shù)年。”最后嚴嵩被削官還鄉(xiāng),嚴世蕃被斬首,嚴氏家產被籍沒。抄家時,官府調派了十艘大船來運嚴家囤藏的白銀,結果“載以十巨艘,猶弗勝”,大船還有些吃力,這要是叫來十六匹驢子搬運,絕對會活活累死四匹以上。

貪官導致通貨緊縮

明王朝從中后期涌現(xiàn)了一大批巨貪,這些巨貪又囤積了大量白銀,那么具體被貪官囤藏起來的銀子有多少呢?據(jù)說明朝被闖王推翻后,占領北京的大順軍從官員府中搜出來的白銀總數(shù),高達六七千萬兩。

這僅僅京官囤藏的財富,如果加上地方官以及民間土豪的窖藏,總數(shù)應該在二億兩以上。明末的觀察者說,“富商大賈、達官猾吏,自北而南,又能以其資力盡斂天下之金銀而去”,結果便導致“銀力已竭”,什么意思?換成現(xiàn)在的話,就是出現(xiàn)了嚴重的通貨緊縮。

明王朝在中后期之后,逐漸形成了以白銀為主要貨幣的貨幣體系。這是因為,朱元璋原本打算以紙鈔為法定貨幣,但紙鈔很快貶值得不成樣子,跟廢紙差不多,幸虧明中期開始從美洲與日本輸入大量白銀,又碰上明朝經濟復蘇的時機,所以白銀很快就成了市場交易的主要貨幣,推動著明代商業(yè)的繁榮。

以白銀作為主要貨幣,有一個好處,即政府無法以濫印鈔票的方式掠奪民間財富。但也有壞處,即政府對貨幣體系完全失去調控的能力。中國本身的白銀產量非常少,白銀貨幣的供應只能依靠海外白銀的輸入,據(jù)后人估算,整個明王朝,從海外流入的白銀大約有三億兩,但到明末時,被貪官和土豪囤藏起來的白銀卻有二億兩之多,這不發(fā)生通貨緊縮才怪!

歷代王朝在衰亡之時,多發(fā)生惡性通貨膨脹,只有明王朝因為通貨緊縮而走投無路。這也算是歷史上的一朵奇葩了。

轉載申明:360常識網,歡迎分享,轉載請注明出處!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