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世友將軍為何堅持土葬是為報誰的恩情?
1956年,北京。中南海懷仁堂,一輛輛锃亮的小轎車進進出出,人來人往,具有歷史意義的中央工作會議正在這里舉行。這天,會議開過一段時間后例行休息,工作人員給正在抽煙的毛澤東主席送來一份《倡議書》,內(nèi)容是關(guān)于國家機關(guān)領(lǐng)導(dǎo)及工作人員實行火葬的規(guī)定。
《倡議書》后面留有一些空白紙,印著幾行小字:“凡是贊成火葬辦法的國家機關(guān)工作人員,請在后面簽名。凡是簽了名的,就是表示自己死后一定要實行火葬。
然而許世友對棺葬表示出慣有的固執(zhí)。
許世友當時說:“給許光(許世友在河南老家的兒子)寄50塊錢,寫封信給他,讓他做一口薄棺。棺厚不能超過一般群眾,我離開人世后,用一輛卡車把我拉回老家去,埋在父母墳邊?!彼鋈粚ι磉叺拿貢f。在他看來,唯有人土為安,方符合“天人合一”的自然準則。
那么,到底是什么想法支配著許世友堅持棺葬而回避火葬呢?假如要試著解開這個啞謎,就不得不從許世友的身世、從許世友的母親說起。
1905年2月28日,許世友出生在湖北省麻城縣泗店區(qū)(現(xiàn)屬河南省新縣)一個叫許家村的山村里,當時,許世友一家十余張嘴吃飯,卻只有3分薄地,日子過得十分艱難。
屋漏又遭連陰雨,許世友的父親許存仁積勞成疾,得上癆病過早去世。雪上加霜,為了糊口,他幼年時便跟著母親討飯。數(shù)九寒冬,母親用破棉衣把他裹抱在懷里,以體溫溫暖著他。討要到好吃的東西,母親要放在懷里焐熱,要不放在嘴里嚼溫才給他吃。夏天,母親怕曬著他,常用一塊破布蓋在他的頭上,既擋太陽,又擋雨水。8歲時,許世友的小妹餓死在荒野,為了吃上一口飯活下一條命,母親只好把他送進少林寺當雜役。從那時起,他就立下誓言,一定要報答母親的養(yǎng)育之恩。
在少林寺他一呆就是8年,8年之后回到故鄉(xiāng),他就投身到黨領(lǐng)導(dǎo)的農(nóng)民運動中。革命賦予他的第一個職務(wù)是農(nóng)民的敢死隊大隊長兼炮隊隊長。從此,他和槍桿子結(jié)下不解之緣,而且一干就是60余年。從1926年開始,許世友和他的部隊轉(zhuǎn)戰(zhàn)在鄂豫皖革命根據(jù)地,很少時間和母親在一起。1935年10月開始長征之后,他與母親完全失去了聯(lián)系,直到1949年初秋他擔任山東兵團司令員,母親才知道自己的兒子還活著。
1949年10月,許世友把母親接到剛解放不久的濟南。繁忙的工作之余,他親自為母親生火盆,端洗臉水,特意交待夫人田普為母親做可口飯菜,量體裁衣。
然而,來部隊10天,母親就嘮叨著要回鄉(xiāng)下:“世友,給俺買張火車票送俺走,咱那菜園子沒人管要荒,十幾只雞沒人喂,還有一擔棉花設(shè)紡……”
許世友希望母親多住些時間,能適應(yīng)城里的生活。不料,母親卻病了,而且越發(fā)地重。吃了不少藥都不太見效。母親堅持死要回老家去,許世友慌了,只好派人護送她回家。工作人員回來報告他說,老人家到家第二天病就好了,喂完雞鴨接著上紡車。
許世友的母親是辭世在紡車上的,那車還留有半個線穗沒紡?fù)?。電報發(fā)到部隊,許世友軍務(wù)纏身,未能趕去與老母訣別,他痛苦地朝著家鄉(xiāng)的方向跪下磕頭,流下遺憾和內(nèi)疚的淚水……
中國古代有“結(jié)廬而居,服孝守靈”之說,許世友不可能像古人那樣,在母親的墳塋邊搭一間草棚,素食披孝,守靈3年,他能做到的,就是將完好的遺體埋葬在母親墳邊,伴著母親長眠于青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