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域強(qiáng)國焉耆國有著什么樣悠久的歷史?
焉耆(維吾爾文Qarasahr)又稱烏夷、阿耆尼,新疆塔里木盆地古國,在今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焉耆回族自治縣附近。
《漢書·西域傳》:“匈奴西邊日逐王置僮仆都尉,使領(lǐng)西域,常居焉耆、危須、尉黎間,賦稅諸國,取富給焉。
漢武帝元朔六年(前122年),漢驃騎將軍霍去病將萬騎出隴西,過焉耆山千余里,得胡首虜八千余級,得休屠王祭天金人。
王莽建國五年(13年)西域諸國中焉耆先叛王莽,殺都護(hù)但欽。天鳳五年(18年),王莽遣大使五威將王駿、西域都護(hù)李崇將戊己校尉出西域,諸國皆郊迎貢獻(xiàn)。諸國前殺都護(hù)但欽,王駿欲襲之,命佐帥何封、戊己校尉郭欽別將。焉耆詐降,伏兵擊王駿等,皆死。何封、郭欽后到,襲擊老弱,從車師還入塞。王莽拜王欽為填外將軍,封劋胡子。何封為集胡男。西域自此絕。
《魏書》焉耆國,在車師南,都員渠城,白山南七十里,漢時(shí)舊國也。去代一萬二百里。其王姓龍,名鳩尸卑那,即前涼張軌所討龍熙之胤。所都城方二里,國內(nèi)凡有九城。國小人貧,無綱紀(jì)法令。兵有弓刀甲槊。婚姻略同華夏。死亡者皆焚而后葬,其服制滿七日則除之。丈夫并剪發(fā)以為首飾。文字與婆羅門同。俗事天神,并崇信佛法。尤重二月八日、四月八日,是日也,其國咸依釋教,齋戒行道焉。氣候寒,土田良沃,谷有稻粟菽麥,畜有駝馬。養(yǎng)蠶不以為絲,唯棄綿纊。俗尚蒲萄酒,兼愛音樂。南去海十余里,有魚鹽蒲葦之饒。東去高昌九百里;西去龜茲九百里,皆沙磧;東南去瓜州二千二百里。
恃地多險(xiǎn),頗剽劫中國使。世祖怒之,詔成周公萬度歸討之,約赍輕糧,取食路次。度歸入焉耆東界,擊其邊守左回、尉犁二城拔之,進(jìn)軍向員渠。鳩尸卑那以四五萬人出城守險(xiǎn)以拒。度歸募壯勇,短兵直往沖,尸鳩卑那眾大潰,盡虜之,單騎走入山中。度歸進(jìn)屠其城,四鄙諸戎皆降服。焉耆為國,斗絕一隅,不亂日久,獲其珍奇異玩殊方譎詭不識之物,橐駝馬牛雜畜巨萬。時(shí)世祖幸陰山北宮,度歸破焉耆露板至,世祖省訖,賜司徒崔浩書曰:"萬度歸以五千騎經(jīng)萬余里,拔焉耆三城,獲其珍奇異物及諸委積不可勝數(shù)。自古帝王雖云即序西戎,有如指注,不能控引也。朕今手把而有之,如何?"浩上書稱美,遂命度歸鎮(zhèn)撫其人。初鳩尸卑那走山中,猶覬城不拔,得還其國。既見盡為度歸所克,乃奔龜茲,龜茲以其婿,厚待之。
《周書》焉耆國,在白山之南七十里,東去長安五千八百里。其王姓龍,即前涼張軌所討龍熙之胤。所治城方二里。部內(nèi)凡有九城。國小民貧,無綱紀(jì)法令。兵有弓刀甲槊?;橐雎酝A夏。死亡者皆焚而后葬,其服制滿七日則除之。丈夫并剪發(fā)以為首飾。文字與婆羅門同。俗事天神,并崇信佛法。尤重二月八日、四月八日。是日也,其國咸依釋教,齋戒行道焉。氣候寒,土田良沃。谷有稻粟菽麥。畜有駝馬牛羊。養(yǎng)蠶不以為絲,唯充綿纊。俗尚蒲桃酒,兼愛音樂。南去海十余里,有魚鹽莆葦之饒。保定四年,其王遣使獻(xiàn)名馬。
《隋書》呤焉耆國,都白山之南七十里,漢時(shí)舊國也。其王姓龍,字突騎。都城方二里。國內(nèi)有九城,勝兵千余人。國無綱維。其俗奉佛書,類婆羅門?;橐鲋Y有同華夏。死者焚之,持服七日。男子剪發(fā)。有魚鹽蒲葦之利。東去高昌九百里,西去龜茲九百里,皆沙磧。東南去瓜州二千二百里。大業(yè)中,遣使貢方物。
《唐書》焉耆都督府本焉耆國,在安西都護(hù)府東八百里。焉耆國王姓龍,名突騎支,常役于西突厥。貞觀十八年(644年),安西都護(hù)郭孝恪為西州道行軍總管,討伐焉耆,平之,由是臣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