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疾病自救的方法
心理疾病自救的方法
心理疾病自救的方法
自慰法
伊索寓言說,一只狐貍吃不到葡萄,就說葡萄是酸的;只能得到檸檬,就說檸檬是甜的,于是便不感到苦惱。心理學(xué)便借用來,把以某種“合理化”的理由來解釋事實,變惡性刺激為良性刺激,以求心理自我安慰的現(xiàn)象,稱為“酸葡萄與甜檸檬”心理。不錯,在自慰時所謂的理由不過是“自圓其說”,但確有維護心理平衡,實現(xiàn)心理自救之效。單位里評職稱,不能每人一份,為此茶飯不思也太不值得了,這次評不上還有下次,再說,沒有職稱也一樣稱職,有實實在在的業(yè)績就不掉價,何必為個虛名玩命?戀人分手,也好,跟這樣無情無義的人成婚,說不定要倒大霉,早跟她“拜拜”,豈不是免去后患?兩百塊錢丟了,就當(dāng)年終獎沒發(fā),何況“去財免災(zāi)”,全家平安還不是大福?
這不是“精神勝利法”嗎?正是。精神勝利法不該被瞧扁了,有些不如意的事情擺在那里,如若能改變,當(dāng)然該向好處努力,如若已成定局,無法挽回,就該寬慰自己、接納自己、承認現(xiàn)實,這比垂頭喪氣、痛不欲生不知要好上多少倍。
回避法
當(dāng)人陷入心理困境時,最先也是最容易采取的便是回避法。躲開、不接觸導(dǎo)致心理困境的外部刺激。在心理困境中,人的大腦往往形成一個較強的興奮中心,回避了相關(guān)的外部刺激,可以使這個興奮灶讓位給其他刺激引起的新的興奮中心。興奮中心轉(zhuǎn)移了,也就擺脫了心理困境。“耳不聽心不煩”,正是說的這一道理。比如,家里的瑣事使您“勃然火起”或“郁悶不樂”,就到單位上班;身患絕癥者不妨去醫(yī)院看望垂危病人;面對一份無望戀情的深深困擾,以一種大智大勇來逃避,這都是有效的心理自救,也是客觀回避法。此外,還可采取主觀回避法,即通過主觀來強化人的本能的潛在機制,努力忘掉,或壓抑自己不愉快的經(jīng)歷。在主觀上實現(xiàn)興奮中心的轉(zhuǎn)移,注意力轉(zhuǎn)移是最簡便易行的一種主觀回避法。在您痛苦愁悶的時候,集中精力去做一件有意義的事,自然就回避了心理困境。
低調(diào)法
人出于本能會不斷提高自己的人生期望值。這自然有其積極意義,它是個人進娶社會進步的一種心理驅(qū)動力。但“物極必反”,一味不切實際地以過高的期望值來對待人生,也許正是有些人每天都在郁悶愁怨的心理困境中消磨寶貴時光、終生不能享受生活的快樂和幸福的心理根源。期望值越高,心理上的情緒沖突越大,這是社會心理學(xué)的一個結(jié)論。
于“官”念,于“錢”途,于“物”欲,調(diào)低期望值;于事業(yè)也該如此。雖然,“志當(dāng)存高遠”一向為人稱道,但沒有蕓蕓眾生何謂社會?雖然,“不想當(dāng)將軍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一向有人欣賞,但沒小小兵卒組成軍隊,談何將軍?天上只有一個太陽,地上只有一個珠峰。群星雖沒有太陽耀眼,同樣熠熠生輝;群山雖沒有珠峰的高大,同樣勃勃向上。“沒有花香,沒有樹高,我是一顆無人知道的小草……”擁有了小草的境界,便告別了心理困境。
升華法
文豪歌德年輕時曾遭受失戀的痛苦,幾次企圖自殺。但他最終把破滅的感情當(dāng)做素材,從愛情焚毀的灰燼中得到靈感,寫出了震驚世界的名著——《少年維特之煩惱》。真所謂“塞翁失馬,安之非福”。
困境和挫折,絕非人們所祈求的,因為他給人帶來心理上的壓抑和焦慮。善于心理自救者,卻能把這種情緒升華為一種力量,引向?qū)?、對人、對社會都有利的方向,在獲得成功的滿足時,也清除了心理壓抑和焦慮,達到積極的心理平衡。古之文王、仲尼、屈原、左丘、孫子、不韋、韓非、司馬遷等等,之所以為萬世傳頌,就在于他們在災(zāi)難性的心理困境中以升華拯救了自己,塑造了強者的形象。在人遇到挫折時,一味憋氣愁悶,或頹唐絕望,都無濟于事,做出反社會的報復(fù)行為更是下策。這都是拿別人的錯誤在懲罰自己。正確態(tài)度是:化挫折失敗為動力,從心理困境中奮起,做生活的強者。
“當(dāng)自求解脫,切勿求助他人”。這是釋迦牟尼圓寂時的最后一句話。我們不必去當(dāng)佛教徒,也無需拒絕他人的援助之手。但當(dāng)我們?yōu)樾睦砝Ь乘鶖_時,要應(yīng)該首先學(xué)會自救。
轉(zhuǎn)視法
并不是任何客觀現(xiàn)實都可以逃避。有時候,同一現(xiàn)實或情境,如果從一個角度來看,可能引起消極的情緒體驗,陷入心理困境;而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就可以發(fā)現(xiàn)積極意義,從而使消極情緒轉(zhuǎn)化為積極情緒。相傳一位老太太有兩個兒子:大兒子賣傘,二兒子曬鹽。為兩個兒子,老太太差不多天天愁。愁什么?每逢晴天,老太太念叨:這大晴天,傘可不好賣呦。于是為大兒子愁。每逢陰天,老太太嘀咕:這陰天下雨的,鹽可咋曬?于是又為二兒子愁。老太太愁來愁去,日見憔悴,終于成疾。兩個兒子不知道如何是好。幸一智者獻策:“晴天好曬鹽,您該為二兒子高興;陰天好賣傘,您該為大兒子高興。這么轉(zhuǎn)換個看法,就沒愁發(fā)嘍!”這么一來,老太太果然變愁苦為歡樂,心寬體健起來??磥恚趯徱?、思考、評價某一客觀現(xiàn)實情境時,學(xué)會轉(zhuǎn)換視角,換個角度看問題,常會使人感到痛苦不堪的心理困境化為烏有。
補償法
“人無完人”,一個人在生活或心理上難免有某些缺陷,因而影響某一目標的實現(xiàn)。人會采取種種方法補償這一缺陷,以減輕、消除心理上的困擾。這在心理學(xué)上稱為補償作用。一種補償是以另一個目標來代替原來嘗試失敗的目標。如著名指揮家日本的小澤征爾,原是專攻鋼琴的。他在摔傷手使十指的靈敏度受到影響時,一度十分苦惱。后來他毫不猶豫改學(xué)指揮而一舉成名,從而擺脫心理困境。另一種補償是憑新的努力,以期某一弱點得到補救,轉(zhuǎn)弱為強,來達到原來的目標。希臘政治家狄塞西格斯因發(fā)音微弱和輕度口吃,使他不能演講。他下決心練習(xí)口才,把小卵石放在嘴里練習(xí)講話,并面對大海高聲呼喊。最終,他的語言劣勢得到補救,成為聞名的大演說家,內(nèi)心的緊張焦慮也自然消除。面對自身的某些弱點或缺憾,如果只是徒嘆奈何,只會品味苦澀。積極地對策是另尋一條路,以真正走出心理困境。“失之東隅,收之桑榆”,是對這條自救之路的最好詮釋。
幽默法
幽默法對解脫心理困境是極有助益的自救策略之一。據(jù)說,大哲學(xué)家蘇格拉底有一位脾氣特暴的太太。一天,蘇格拉底正與客人談話,太太突然跑進來大鬧,并隨手把臉盆中的水潑到蘇格拉底身上。局面何其尷尬?這對一個稍有血性的男子漢來講都是無法忍受的,蘇格拉底卻笑了一笑,說:“我早知道,打雷之后,一定會有大雨。”一言解窘,他妻子也禁不住笑出聲來。英國首相威爾森在一次演說進行一半時,臺下有人大喊:“狗屎!垃圾!”這分明是指責(zé)他演講的內(nèi)容。但威爾森這位干練的政治家卻微笑以對裝糊涂:“狗屎?垃圾!公共衛(wèi)生?各位先生,我馬上就要談這個社會問題。”就這樣,他不僅沒陷入困境,反倒贏得一片喝彩。
笑是精神消毒劑,幽默是走出心理困境的階梯。當(dāng)事業(yè)和生活受到挫折時,當(dāng)交際出現(xiàn)僵局時,幽默的行為,幽默的語言,常常能使困境和窘迫轉(zhuǎn)為輕松和自然,從而使精神緊張得到放松,和緩氣氛,釋放情緒,減輕焦慮,擺脫困境。
宣泄法
由于社會文化的影響,人們對壓抑自我情緒似乎給予更多的肯定。而對宣泄自我情緒則給予更多的否定。其實這有違心理科學(xué)。心理學(xué)認為,當(dāng)一個人受到挫折后,用意志力量壓抑情緒,表現(xiàn)出正常情況下的談笑自若。這種做法雖可以減輕焦慮,但這只能緩解表面緊張,卻按捺不住內(nèi)在的情緒紛擾,不僅不能解決問題,還會陷入更深的心理困境,帶來更大的身心危害。憤怒如強加抑制,就像一顆定時炸彈,時刻有毀滅自己或他人的危險;悲痛如強加抑制,不隨淚水宣泄出來,不僅會危害身心健康,甚至?xí)饨^身亡。如同悶熱的夏天唯有一場大雨,才能使空氣一新,如晴空萬里一樣,困境中的心理重壓也只有宣泄出來,才能贏得心理上的一片晴空。
宣泄按社會效果說,有合理不合理之分。善于心理自救者總是選擇合理的方式來宣泄心中的苦痛:一是理智性的合理宣泄。如對自己的至親好友訴說心中的委屈和痛苦,或者自己跟自己傾吐,訴諸文字,讓心中的苦水流泄出來。二是情感性的合理宣泄。據(jù)說,美國某任總統(tǒng)的辦公室內(nèi)設(shè)一滿裝細沙的沙箱,以必要時宣泄心中的怒氣。這實在是明智之舉。我們不妨照此辦法,在適當(dāng)場合,大哭一場,大叫一番,任怒火噴發(fā)。這也是智者和強者所為。因為這是陷入極度心理困境的即時性的最佳自救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