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夏十萬軍隊 就讓大宋百萬大軍狼狽不堪
大宋擁有百萬軍隊,西夏最多能動員二三十萬來犯,但真正有戰(zhàn)斗力的,不過十萬左右。但西夏就憑這點兵力,讓大宋狼狽不堪,這是什么原因?
一是西夏能集中優(yōu)勢兵力,打殲滅戰(zhàn),五根指頭握成拳,力量大得很。而宋朝兵力不強,卻喜歡分散進行。明朝和滿清的多次較量,就吃了分兵的苦頭。努爾哈赤的六萬精銳,可以輕松打垮明朝十幾萬軍隊。不管你你幾路來,我就打一路。
二是情報戰(zhàn)術做得好。每次戰(zhàn)役,西夏部隊都能摸清宋朝軍隊的動向地形位置。而宋軍對西夏軍的情形,一無所知。這樣再不失敗就沒天理了。
三是西夏有個狼性的領袖,而大宋基本是羊性領袖。偶而出息個狼性的,還被排擠。
四是西夏軍隊發(fā)揚游擊戰(zhàn)術,靈活激動,特像矯健的狼,聲東擊西,忽前忽后,讓你摸不著頭腦。而宋軍戰(zhàn)術單薄,總是被人牽著鼻子走。
北宋武將不懂打仗
當然最關鍵的還是宋太祖開始實行的限制武將,剝奪兵權的錯誤國策,搞的將軍們對打仗一竅不通,還用愚昧的文官領導他們。而元昊爺們?nèi)齻€,都是打出來的真功夫。黨項人強悍好武,民風硬,不像宋朝人,被暖風吹軟了骨頭。
西夏將士很像野狼。狼,論力量不如熊豹老虎,但狼有奸詐的心眼。既兇猛又智慧,它們訓練出游牧民族卓越的軍事才能,把才子佳人式的大宋收拾得狼狽不堪。不得不又給錢又給禮品地安撫,盡管得到宗主國的虛名。
漢族人研究的孫子兵法,其實只能是紙上談兵,缺乏實踐升華。所以才被文盲狀態(tài)的游牧民族欺負得眼珠冒火。
游牧民族與狼群的較量,是勢均力敵的持久戰(zhàn)斗,延續(xù)了數(shù)千年。人與狼實踐了軍事學說里的所有原則和重要理論,真正地把孫子兵法生動深刻地烙印在少數(shù)民族戰(zhàn)士的腦海里。
比如元昊就靈活地應用了狼族很多兵法。
兵不厭詐。
這條從元昊的爺爺繼遷就使用的栩栩如生。形勢一不妙就裝孫子,求和。等形勢好轉(zhuǎn)起來就充老大。元昊說我不打你,老范就相信了。繼遷派出一些詐降士兵,鐵臂相公就飄飄然了。
聲東擊西,騙出老范的精銳。
集中兵力,各個擊破。這三次,特別是后兩次的戰(zhàn)役,元昊都是集中十萬精銳,一口吃掉一二萬宋朝軍隊。
出其不意,攻其不備。繼遷打靈洲不是這樣嗎?
打得贏就打,打不贏就走的游擊戰(zhàn)術,更是被西夏人靈活掌握。元昊善于掌握這個尺度。他不會傻乎乎地和宋朝軍隊硬拼,他拼不起。人家是要打合算的仗。傷其十指不如斷其一指。這三次戰(zhàn)役,嚴格地說是小戰(zhàn)斗,消滅了幾萬宋朝軍隊,但對宋軍造成的打擊卻很慘重。
敵進我退,敵駐我擾,敵疲我打,敵退我追。這十六字游擊戰(zhàn)術,被游牧民族掌握得爐火純青,從匈奴到滿清,把漢族大軍拖得叫苦連天。你深入沙漠,必然后勤不足。我先撤退,等你疲憊后,我就反攻擊。在韓戰(zhàn)期間,李奇微將軍就采用這樣戰(zhàn)術,也稱為禮拜天攻勢。
在冷兵器時代,中原人與邊疆游牧人的爭斗,太像羊與狼的博弈了。
元昊有成吉思汗的軍事才能,但卻沒有大汗的雄心壯志,發(fā)起這幾場戰(zhàn)役的目的都不是為了吞并宋地,而是想以戰(zhàn)求和,迫使宋廷承認。你們?nèi)f歲,我也萬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