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天國“天京事變” 你所不知道的那些事
政教合一是太平天國重要的政治特征,也是導致太平天國內(nèi)訌的重要原因,教權與政權的分離交叉,潛伏著權力分配與再分配的矛盾,終于導致“天京事變”,即“楊韋事變”的發(fā)生。1856年9月1日深夜至次日凌晨,北王韋昌輝帶兵包圍東王府,殺害東王楊秀清及其家眷后,又剿殺東王部下兩萬余人。
“天京事變”的具體起因有兩種說法。一說主要源于《李秀成自傳》,“那時權柄皆在東王一人手上,不得不封,逼天王到東王府封其萬歲”。1856年8月22日,楊秀清自稱“天父附身下凡”,召洪秀全到東王府“代天父傳言”,封楊為萬歲。洪秀全假意承諾并約定9月23日楊之生日舉行正式晉封大典,其后密詔韋昌輝等回天京救駕。此說較為流行。
另一說法來自《石達開自述》,認為楊秀清沒有“逼封”之舉,而是天王自愿的:“楊秀清性情高傲,韋昌輝屢受其辱。七年,韋昌輝請洪秀全誅楊秀清,洪秀全不許,轉(zhuǎn)加楊秀清偽號,韋昌輝不服,便將楊秀清殺死。”韋昌輝率兵剿殺楊秀清及其部屬,有沒有按洪秀全“密詔”旨意行事?還是自行其事?這也有多種說法。有人認為,韋昌輝“奉旨”行事可能性較大。洪秀全對于楊秀清居功自傲早有厭煩之意,當?shù)搅瞬荒苋淌艿牡夭?,密謀武力解決在所難免。如果沒有洪秀全的“密詔”和安排,韋昌輝是難以帶領3000兵毫無阻礙地進京,并迅速包圍東王府襲殺楊秀清的。
還有人認為,“天京事變”完全是韋昌輝欲取代楊秀清而發(fā)起的一場兵變。韋昌輝在江西連連失利后,為免遭懲處,率3000兵馬入京向洪秀全求情,洪讓韋到東王府聽從楊秀清發(fā)落。韋昌輝斷定楊不會輕饒自己,為避再次被楊羞辱,加上覬覦楊秀清權位已久,就先下手為強。密詔無人見過,其他人對洪秀全“密詔”只字未提,只有韋昌輝一人“以詔令將卒”。以他陰險狡詐的為人,偽造密詔不無可能。傳“密詔”有三:一為上述的“誅楊”密詔;一為“懲罰韋昌輝”密詔,實為誘騙楊秀清部下前去觀看,而圍殺之;“懸賞捉拿石達開”密詔,則是逼石離京,韋昌輝以達到在天京一手遮天的目的。
“天京事變”后,韋昌輝大開殺戒,有數(shù)萬太平軍將士在這場劫難中喪生。石達開聞訊趕回,責怪韋殺人過多。韋竟暗召其黨企圖殺石,好在石達開對韋有防范,早已深夜離城而走。韋昌輝感到“石必仇我”,就包圍翼王府,在殺害石達開母妻子女及親兵數(shù)十人后,向天朝宮殿發(fā)起火攻。洪秀全率宮中女兵與之對壘,喬裝翼王旗號追北王部隊,并包圍北王府,殺其妻小。韋昌輝亦被殺死,一說是在內(nèi)橋柵口被軍民發(fā)現(xiàn)后暴打慘死,一說為生擒后被肢解,首級被送至石達開軍營。
“天京事變”直接導致太平天國運動由興盛轉(zhuǎn)為衰落。洪秀全沒有能夠全面分析總結這次變亂的根本原因,只是片面地吸取教訓,封兩個哥哥為王,挾制總理朝政的石達開,進而剝奪石的輔政之權。1857年6月2日,石達開離開天京,脫離洪秀全“遠征”,最終于1863年在四川全軍覆沒。
“天京事變”中,韋昌輝肯定難辭其咎,但洪秀全、楊秀清、石達開,也都應該承擔什么樣的責任呢?重重迷霧有待撥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