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廷美謀篡案之謎 趙光義為兒子合理繼位而構陷
此獄案是繼宋初金匱之盟、斧聲燭影兩大疑案后的延續(xù),到底是趙廷美、盧多遜陰謀篡位,還是宋太宗、趙普刻意謀害,以完成太宗皇位的一脈單傳,從史書上我們已很難找到歷史原本的答案,不過讀者可以自已進行理性的判斷。在這些疑案中,令人深感震撼的是:在皇位權力前面,即使是父子兄弟,人性也已完全泯滅。
據(jù)《續(xù)資治通鑒長編》和《宋史》有關傳記等史書記載,太平興國七年(982)三月的一天,風和日麗,宮中金明池、水心殿落成,宋太宗正準備召宗室成員泛舟游覽。突然,有官員密告:秦王趙廷美欲于此時行刺皇上,若不得手,再詐稱病于府第,候太宗車駕臨省,再作亂以篡位。太宗聽罷大怒道:“朕尚強壯,秦王何性急乃爾!”冷靜一想,又不忍暴露其事,以敗壞皇家宗室的名聲。遂下詔罷去廷美的開封府尹官職,出為西京(今河南洛陽)留守。為掩人耳目,還賜給御弟裘衣、犀帶、銀錢、絹彩諸物,差樞密使曹彬代皇上給廷美餞行。同時,褒獎兩位同告秦王陰謀的官員,如京使柴禹錫遷樞密副使,翰林副使楊守一遷樞密都承旨。也貶降了一批與廷美友善的官員。
此事一發(fā),宰相趙普很快上密疏,告宰相盧多遜與秦王暗中交通諸事。太宗覽奏章后,立即下詔將盧多遜及有關屬官、秦王府小吏等統(tǒng)統(tǒng)逮捕入獄,命翰林學士承旨李昉等官員組成特別法庭,嚴加審理。案犯很快招供伏罪,盧多遜承認曾多次遣官以中書機要密告秦王府,去年還令屬下傳話給秦王說:“愿宮車(指太宗)早晏駕,盡心事大王(指秦王)。”廷美也回告之:“卿言正合我意。”并私贈盧多遜弓箭等物。還有秦王府小吏恣橫不法諸事,法官們一一結案具狀奏上。太宗再召文武大臣集議朝堂,太子太師王溥等74位官員聯(lián)名奏議,要求對此大逆不道之案嚴懲不貸,宜行誅滅之刑以正朝章。最后,朝廷定案判決:削奪盧多遜官爵,并同其家屬流放崖州(今海南島)。有關屬官、秦王府小吏數(shù)人并斬首于都門之外,籍沒家產,其親屬也流配海島。趙廷美則被勒令歸私第,他的兒女不再稱皇子皇女。朝中凡與廷美、多遜有關系的皇親國戚、各級官員,大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刑罰和貶黜,相關的勢力被徹底掃盡。
其后,趙普又唆使知開封府李符上奏,謂廷美雖已謫居西京,但仍不思悔過,怨恨不已,應徙流遠郡,以防他變。太宗見疏,遂降詔貶廷美為涪陵縣公,房州安置。房州位于今湖北房縣,地處大巴山區(qū),不但遠離東京開封,且偏僻荒涼,人煙稀少。雍熙元年(984)廷美至房州,太宗還派出親信為房州地方官,以日夜監(jiān)視,廷美被軟禁而沒有行動自由,憂悸成疾而死,時年三十八歲。太宗聽說,嗚咽流涕著說:“廷美自少剛愎,長益兇惡。朕以同胞至親,不忍置之于法,使居房陵,冀其思過。方欲推恩復舊,遽然殞逝,傷痛奈何!”其悲位之情,感動左右。次年,盧多遜也病卒于海南島,終年五十二歲。
此案從表面上看,有好些個官員一起告密,還有那么多官員共同審訊和朝堂集議,趙廷美與盧多遜欲政變謀篡似乎已屬實無疑。其實該案有相當復雜的背景故事,絕非上述史書記載的如此簡要和單純。
宋太祖趙匡胤共有五兄弟,太祖是老二。老大光濟和老五光贊早夭。老三光義,即宋太宗,比太祖小十二歲。老四廷美,比太祖小二十歲。三人是一胞同母之兄弟,若按其母杜太后的遺囑,太祖應將其皇位傳給弟弟光義,太宗也應將皇位傳給弟弟廷美,再由廷美傳給太祖之子,如此一直保持年長之君在位,趙家江山便能得以永固。
趙廷美在太祖時,歷任諸地防御使、節(jié)度使,加檢校太保、侍中、京兆尹諸職。太宗即位后,也讓廷美任開封尹兼中書令,封齊王。從征北漢,改秦王,表明沿用太祖時皇弟尹京的舊制,廷美也基本獲得準皇儲的地位。這一情況其實是太宗最為優(yōu)慮的心病。
宋太宗即位才四五年,太祖的兩個正值青春年華的兒子就雙雙離世。秦王廷美見此情景,心中很不是滋味,便憤憤而言太宗“有負兄恩”,此話傳入太宗耳中,加上一班小人在旁又添油加醬,說秦王驕恣跋扈,將有篡位陰謀,不可不防。太宗本有心病和疑惑,如此一來,兄弟間的猜忌日益加深。
盧多遜,博學多謀,太祖時頗得信任,屢遷官爵,至拜參知政事(副相)。多遜與宰相趙普不和,每在朝中揭發(fā)其短,趙普自然嫉恨在心。多遜老父親也曾在官場沉浮,深知其中三昧,時已退休在家,聽說兒子與宰相趙普為仇,不禁長嘆道:“趙普是開國元勛,小子無知,輕低先輩,將來恐不能免禍。反正我已不久于人世,能不親歷此難,還算是僥幸的。”然而,趙普不久因不法事被貶官出京。
太宗即位之初,盧多遜得拜相執(zhí)政。趙普回京改任太子太保虛職,多遜仍多方阻毀,將趙普妹夫奏調廣西邊陲,戰(zhàn)歿邊事,令趙普恨得咬牙切齒。趙普之子承宗官知潭州(今湖南長沙),娶京城官員之女,來開封完婚,未滿月,多遜又奏遣承宗歸任,趙普敢怒不敢言。兩人至此積怨成仇,彼此恨之入骨,不共戴天。
太平興國六年(981),趙普密奏“金匱之盟”故事,重獲太宗信任,再度拜相,且官爵地位在秦王廷美之上。趙普仰仗太宗的有所依托,權勢一時更勝太祖當年。趙多次諷言要盧多遜引退,多遜雖覺不安,然終不肯就范。接著,就發(fā)生了上述大案。
“斧聲燭影”的傳說已令太宗有弒兄奪位之嫌疑。太宗即位后,太祖之二子又死得不明不白。此案中廷美被貶死房州,其實也始終末見顯罪確情,都是幾個官員的密告,而拿不出什么像樣的證據(jù)。有關屬官、小吏和證人也都被斬首,來個死無對證。尤其是連太宗的長子楚王元佐都看不下去,為營救四叔而直接向父王申辯。因為他平時與四叔的關系不錯,廷美的死訊傳來,他受刺激而發(fā)瘋,后竟縱火焚燒宮廷。太宗在廷美死后,還對他進行一系列的人身攻擊:如《宋史·杜太后傳》明載杜氏生五子,廷美位序老四。太宗卻對宰相們說,廷美是乳母耿氏所生,以貶低廷美的出身,故意編派出謊言來掩飾自己逼死廷美之行徑,甚至不惜向自己父親的臉上潑臟水。這也讓人懷疑太宗說“廷美自小剛愎,長益兇惡”,諸評價的真實性到底如何?這一連串的間題,絕不是孤立的,因已告訴了人們有關的隱情。
可以說,宋太宗親自導演了這樁栽贓誣陷親弟弟的冤獄的可能性非常大,《宋史·趙廷美傳》將這一冤獄的主要責任歸咎于趙普,實際上趙普不過是幫兇而已,他乘機除掉了對手盧多遜,終于出了一口惡氣。然而趙廷美是這一獄案的關鍵,廷美不死,太宗就難以傳位給自己的嫡系子孫,元兇應是太宗。然而,史書上依然是趙廷美想搶班奪位,最后自取滅亡的記載,幾乎沒有留下多少冤情的痕跡。在中國歷史上,一些當權者這方面的手段都是相當高明的,使后人根本找不到什么確鑿的不利于他們的史證,因為其中的關鍵史實早已被篡改,許多事實真相都已隨著歷史的波濤而永遠逝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