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dāng)前位置:首頁 > 歷史 > 文史百科 > 正文

陸機才多豈自保下一句是什么?

2017-01-02 21:05:19  來源:360常識網(wǎng)   熱度:
導(dǎo)語:陸機才多豈自保下一句是什么?陸機才多豈自保出自于哪首詩呢?陸機才多豈自保下一句是李斯稅駕苦不早。全詩出自唐代你詩人李白的《雜曲歌辭

陸機才多豈自保下一句是什么?陸機才多豈自保出自于哪首詩呢?陸機才多豈自保下一句是李斯稅駕苦不早。全詩出自唐代你詩人李白的《雜曲歌辭·行路難》。

陸機才多豈自保下一句是什么?陸機才多豈自保下一句是“李斯稅駕苦不早”。整句:陸機才多豈自保,李斯稅駕苦不早。

詩句出自唐代詩人李白的《雜曲歌辭·行路難》

雜曲歌辭·行路難(其三)

作者:李白年代:唐

有耳莫洗潁川水,有口莫食首陽蕨。

含光混世貴無名,何用孤高比云月?

吾觀自古賢達(dá)人,功成不退皆殞身。

子胥既棄吳江上,屈原終投湘水濱。

陸機雄才豈自保?李斯稅駕苦不早。

華亭鶴唳詎可聞?上蔡蒼鷹何足道?

君不見吳中張翰稱達(dá)生,秋風(fēng)忽憶江東行。

且樂生前一杯酒,何須身后千載名?

陸機才多豈自保下一句是“李斯稅駕苦不早”。

陸機才多豈自保下一句

白話譯文:

不要學(xué)許由用潁水洗耳,不要學(xué)伯夷和叔齊隱居收養(yǎng)采薇而食.

在世上活著貴在韜光養(yǎng)晦,為什么要隱居清高自比云月?

我看自古以來的賢達(dá)之人,功績告成之后不自行隱退都死于非命.

伍子胥被吳王棄于吳江之上,屈原最終抱石自沉汨羅江中。

陸機如此雄才大略也無法自保,李斯以自己悲慘的結(jié)局為苦。

(陸機)是否還能聽見華亭的別墅間的鶴唳?(李斯)是否還能在上蔡東門牽鷹打獵?

你不知道吳中的張翰是個曠達(dá)之人,因見秋風(fēng)起而想起江東故都。

生時有一杯酒就應(yīng)盡情歡樂,何須在意身后千年的虛名?

陸機才多豈自保下一句是“李斯稅駕苦不早”。

陸機才多豈自保下一句

字詞解釋

(1)首陽蕨:《史記·伯夷列傳》:“武王已平殷亂,天下宗周,而伯夷、叔齊恥之,義不食周粟,隱于首陽山,采薇而食之……遂餓死于首陽山。”《索引》:“薇,蕨也?!卑崔?、蕨本二草,前人誤以為一。陸機才多豈自保的下一句是“李斯稅駕苦不早”。

(2)含光混世貴無名:此句言不露鋒芒,隨世俯仰之意?!陡呤總鳌罚撼哺钢^許由曰:“何不隱汝形,藏汝光?”陸機才多豈自保下一句是“李斯稅駕苦不早”。

(3)自古賢達(dá)人:鮑照《擬行路難》:“自古圣賢盡貧賤”。功成不退皆殞身:《史記·蔡澤列傳》:“四時之序,成功者去?!叹秊榍匦⒐鞣?,……功已成矣,而遂以車裂?!灼稹σ殉梢樱熨n劍死于杜郵。吳起……功已成矣,而卒枝解。大夫種為越王深謀遠(yuǎn)計……令越成霸,功已彰而信矣,勾踐終負(fù)而殺之。此四子者,功成不去,禍至于身?”陸機才多豈自保下一句是“李斯稅駕苦不早”。

(4)子胥:伍子胥,春秋末期吳國大夫。《吳越春秋》卷五《夫差內(nèi)傳》:“吳王聞子胥之怨恨也,乃使人賜屬鏤之劍,子胥……遂伏劍而死。吳王乃取子胥尸,盛以鴟夷之器,投之于江中?!庇忠姟秶Z·吳語》。陸機才多豈自保下一句是“李斯稅駕苦不早”。

(5)陸機雄才豈自保:《晉書·陸機傳》載:陸機因宦人誣陷而被殺害于軍中,臨終嘆曰:“華亭鶴唳,豈可復(fù)聞乎?”李斯稅駕苦不早:李斯,秦國統(tǒng)一六國的大功臣,任秦朝丞相,后被殺?!妒酚洝だ钏沽袀鳌份d:李斯喟然嘆曰:“……斯乃上蔡布衣……今人臣之位,無居臣上者,可謂富貴極矣。物極則衰,吾未知所稅駕?”《索引》:“稅駕,猶解駕,言休息也?!标憴C才多豈自保下一句是“李斯稅駕苦不早”。

(6)華亭鶴唳詎可聞?上蔡蒼鷹何足道:這兩句還是寫陸機和李斯?!妒酚洝だ钏沽袀鳌罚骸岸蓝昶咴?,具斯五刑,論腰斬咸陽市。斯出獄,與其中子俱執(zhí),顧謂其中子曰:‘吾欲與若復(fù)牽黃犬俱出上蔡東門逐狡兔,豈可得乎!’”《太平御覽》卷九二六:《史記》曰:“李斯臨刑,思牽黃犬、臂蒼鷹,出上蔡門,不可得矣?!标憴C才多豈自保下一句是“李斯稅駕苦不早”。

(7)秋風(fēng)忽憶江東行:這句寫張翰?!稌x書·張翰傳》:“張翰,字季鷹,吳郡吳人也。……為大司馬東曹掾?!蛞娗镲L(fēng)起,乃思吳中菰菜、莼羹、鱸魚膾,曰:‘人生貴得適志,何能羈官數(shù)千里,以要名爵乎?’遂命駕而歸。……或謂之曰:‘卿乃縱適一時,獨不為身后名邪?’答曰:‘使我有身后名,不如即時一杯酒。’時人貴其曠達(dá)。”陸機才多豈自保下一句是“李斯稅駕苦不早”。

陸機才多豈自保下一句是什么

【簡析】

陸機才多豈自保下一句是“李斯稅駕苦不早”?!靶新冯y”多寫世道艱難,表達(dá)離情別意。李白《行路難》共三首,蘅塘退士輯選其一。詩以“行路難”比喻世道險阻,抒寫了詩人在政治道路上遭遇艱難時,產(chǎn)生的不可抑制的激憤情緒;但他并未因此而放棄遠(yuǎn)大的政治理想,仍盼著總有一天會施展自己的抱負(fù),表現(xiàn)了他對人生前途樂觀豪邁的氣概,充滿了積極浪漫主義的情調(diào)。

此篇用典頻繁,但不是自比古人,而是通過對古人的評論表達(dá)出至為復(fù)雜的心情。首先對許由、伯夷與叔齊的棄世提出非議,可見前兩首所說的“濟滄?!薄皻w去來”并非心甘情愿;可是,接著又對伍員、屈原、陸機、李斯之殞身政治表示不滿。棄世既不符合他的人生理想,濟世又深感世情險惡,兩邊都不是他原意選擇的出路。正因為如此,李白的“行路難”才有別于鮑照等人,具有更深刻的悲劇性。不用說,詩中引用歷史教訓(xùn)也出于現(xiàn)實感受。

如果說第二首用典主要是揭露宮廷的腐敗,此首則在揭露宮廷政治的黑暗和險惡,兩方面都是詩人在長安宮廷的切身感受,也是他不得不辭官的理由。

轉(zhuǎn)載申明:360常識網(wǎng),歡迎分享,轉(zhuǎn)載請注明出處!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