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海奇談 古代女人一輩子真只洗三次澡嗎
隨著我們對歷史不斷深入研究,也發(fā)現(xiàn)了諸多的奇聞軼事。其中包括了古代女人一生只洗三次澡,這對我們來說太不可思議,那么這是真的嗎?那么古代女人是怎樣洗澡的呢?一起來看看吧。
在隋朝建立以后,盤踞著蒙古大草原的突厥大可汗派遣使臣攜帶厚禮,進入長安向隋文帝楊堅請求和親。隋文帝為了穩(wěn)定北方的局勢,也確實考慮仿效漢朝和親之策將女兒嫁給大可汗。但最后在女兒的苦苦哀求和皇后的極力阻止之下,隋文帝長嘆一聲說“朕怎么忍心將你嫁到一輩子只洗三次澡的地方”。那么在古代的少數(shù)游牧民族真的一輩子只洗三次澡嗎?
一、普通的游牧部眾確實一輩子只洗三次澡
中國古代的蒙古大草原雖然各種少數(shù)民族走馬燈般的變化統(tǒng)治權(quán),如匈奴、鮮卑、突厥、契丹等等,但這些少數(shù)民族都一直處于游牧狀態(tài)。各個游牧部落為了尋找合適自己的草原,每天都在不停的移動自己的帳篷。在廣袤的蒙古草原上尋找肥沃的草原,這種狀態(tài)下不可能隨時攜帶有充足的水源。就算發(fā)現(xiàn)了水源,也沒有機會和時間洗澡。就算臟了需要洗澡,也只能隨手用水擦擦,根本沒有中原地區(qū)的洗浴用品,更沒有中原地區(qū)那樣舒適的洗浴設(shè)備。因此對于集體生活的游牧民族來說,水是十分珍貴的。
在少數(shù)民族的普通部眾也處于被統(tǒng)治的狀態(tài),也要做一些貴族需要做的事,平時完全沒有時間燒水洗澡。所以對于一般的游牧部眾來說,確實是一輩子只洗三次澡。不過游牧民族洗澡沒有中原民族那么隨便,在新生兒降生以后,孩子的父親會懷抱孩子為其洗澡,代表著干干凈凈的開始。由于當(dāng)時的衛(wèi)生條件有限,嬰兒的死亡率非常高,孩子的父親為舉行一場儀式,乞求上天保佑這個孩子。結(jié)婚的時候,新娘和新郎都會洗一次澡,男子代表著自己成人,女子代表著自己新的生活。在老人去世以后,家人也會為老人洗一次澡,代表著老人干干凈凈的一生。換句話講當(dāng)時的北伐游牧民族的確一輩子只洗三次澡。
二、游牧貴族階層也是經(jīng)常洗澡,完全不受三次的限制
早期的游牧民族中的貴族階層確是和普通部眾一樣,一輩子只洗三次澡,但隨著漢化程度的越來越深,這種情況發(fā)生了改變。早在西漢時期,南匈奴單于向漢朝皇帝請求和親,最后漢元帝將宮女王昭君嫁給了南匈奴單于。平白得了這個美人的南匈奴大單于欣喜若狂,在講王昭君娶回匈奴以后,每隔五天就會讓屬下準(zhǔn)備開水等物讓王昭君沐浴,而自己還是沒有洗澡的習(xí)慣。
隨著漢化程度的越來越深,北方游牧貴族也逐漸開始洗澡。到了五代十國時期,北方的契丹族建立了大遼國,國中體制完全是仿照唐朝而設(shè)立,有一種說法說是遼國繼承了大唐帝國的風(fēng)俗文化。洗澡這樣的小事自然更加普及,在遼國的上京中城市的構(gòu)造已經(jīng)和中原沒有什么區(qū)別,甚至出現(xiàn)了專門的集體浴室(這樣的浴室僅僅接待貴族和官員,普通人仍然不行)。到了明清時期,北方的游牧民族已經(jīng)見過了南方的世面,在貴族的營帳了都會配備一個洗澡的大木桶。明朝建立的初期,派遣大軍出師北伐,元朝皇帝在驚慌逃跑之時,仍不忘帶走他那楠木鑲玉的特制浴桶。
中國古代歷史上美女們都是如何沐浴洗澡的呢
中國古代非常注重自我清潔,甚至有號召春天洗浴祛病的上巳節(jié)。到了西周時期,沐浴禮儀逐漸形成定制。由于沐浴已經(jīng)深入到社會方方面面,人們對沐浴有了深層次的理解,不僅僅把沐浴單純地看做潔身凈體,潤膚養(yǎng)身;而視為隆重禮儀。先秦祀神祭祖之前都要沐浴凈身,這已是個定法,表示內(nèi)心潔凈虔誠,稱之戒,亦稱齋戒。
早在秦漢之際,全社會性的沐浴習(xí)俗已經(jīng)形成,尤其是《禮儀·聘禮》所載的“三日具沐,五日具浴”的良俗;漢時,已形成了至少三日一洗頭、五日一沐浴的習(xí)慣。以至于官府每五天給的一天假,也被稱為“休沐”,讓官員有空好好清洗。到了唐代,“五日一下沐”才改為官吏每十天休息洗浴一次,叫作:“休浣”。俗以每月上旬、中旬、下旬為上瀚、中瀚、下瀚,瀚即浣的異體字,本意是洗濯,大概因為十天一浣的緣故,浣又有了一種計時的意義,一浣為十天,所以唐代制度十天一休沐有休浣之名。明代的名士屠本畯還將“澡身”與“賞古玩”、“名香”、“誦名言”并列,表明明代的洗澡較之以往更加講究高雅。
值得一提的是,古人將洗滌分得極細(xì),東漢許慎《說文解字》云:沐,濯發(fā)也。浴,灑身也。洗,灑足也。澡,灑手也??梢姽湃藢ψ陨砬鍧嵉闹匾?。——而很長時間里,西方的教會還在宣傳洗浴是懲罰罪人的方式……4世紀(jì)時一位赴耶路撒冷朝圣的女基督徒,向人炫耀她已經(jīng)18年沒有洗過臉了,因此她覺得自己最“純潔”。
宋代浴室已經(jīng)很普遍了
到了元代,公共澡堂發(fā)展得已經(jīng)頗成熟了。《馬可·波羅游記》告訴我們:在元代杭州一些街道上有“冷浴澡堂”,“由男女服務(wù)員為你服務(wù),這些澡堂的男女顧客從小時候起,就習(xí)慣于一年四季冷水浴,認(rèn)為這對身體健康大有裨益”。馬可·波羅還記下了杭州“所有的人,都習(xí)慣每日沐浴一次,特別是在吃飯之前”的這一良好風(fēng)習(xí)?!稑阃ㄊ轮V解》則一絲不茍地展現(xiàn)了一幅元代大都的“市民洗澡圖”——當(dāng)時公共浴池除洗澡外,還可撓背、梳頭、剃頭、修腳,不過價錢不一樣,洗澡要交湯錢五個,撓背兩個錢,梳頭五個錢,剃頭兩個錢,修腳五個錢,全套下來,一共十九個錢,并不貴,一般老百姓還有這種承受能力。浴池里還有放衣裳、帽子、靴子的柜子。洗澡的程序是:到里間湯池里洗一會兒,第二間里睡一覺,又入去洗一洗,卻出客位里歇一會兒,梳、刮頭,修了腳,涼完了身,巳時卻穿衣服,吃幾盞閉風(fēng)酒,精神別樣有。幾乎不遜于現(xiàn)代人SpA。
揚州建于元代的清真寺及普哈丁墓南側(cè),都有一間“水房”,即今天的淋浴間。這是為傳入的伊斯蘭教徒修建的進行凈禮的地方。“水房”功能較全;有燒熱水的鍋灶,單向淋浴室,貯放熱水的吊罐,罐下方有間,水流下淋,可按照先右后左、自下而下的順序沐浴全身。這似乎是揚州“淋浴”最早的見證,對發(fā)展沐浴業(yè)有一定的貢獻。
結(jié)語:通過上面的介紹,想必大家都了解到了古代女人是真正切切的一生只洗3次澡了吧。因為當(dāng)時的男權(quán)社會,而女人在家忙碌,很少有時間來燒水洗澡。而古代美女洗澡也是很有講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