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歷史 > 歷史解密 > 正文

清廷脊梁滿清重臣曾國藩促使清廷覆滅?

2017-05-11 21:48:51  來源:360常識網(wǎng)   熱度:
導(dǎo)語:曾國藩一直是作為滿清重臣,清廷脊梁來被看待的。為何說他加速了晚清的覆滅呢? 在剿滅太平軍的過程中,隨著勝利的天平逐步朝湘軍傾斜,曾

曾國藩一直是作為滿清重臣,清廷脊梁來被看待的。為何說他加速了晚清的覆滅呢?

在剿滅太平軍的過程中,隨著勝利的天平逐步朝湘軍傾斜,曾國藩開始為戰(zhàn)后的局面進行布局,他先后支持左宗棠、李鴻章分別編練楚軍、淮軍,因為他看到湘軍一家獨大不利于后期的布局,一條腿的桌子是不穩(wěn)的,但是三條腿就可以站穩(wěn)了。

左宗棠及其楚軍的崛起后,很快變成朝廷制衡曾國藩和湘軍的主要力量。咸豐十年,四十九歲的左宗棠以四品京堂隨同曾國藩襄辦軍務(wù),僅兩個月就升為三品,變?yōu)閹娃k軍務(wù);同年十二月,在沒有重大戰(zhàn)功的情況下,升任浙江巡撫;僅一年后,升任閩浙總督,兼浙江巡撫,與曾國藩平起平坐了。隨后,左宗棠先是在給皇帝的奏章中公開指責曾國藩指揮失誤,繼而又在奏章中舉報曾國藩虛報戰(zhàn)功,從此兩人八年不通書信,進入互不理睬的失和狀態(tài)。

曾國藩、左宗棠都有大謀略,也非常清楚滿人對漢人的防范。曾左兩人展示矛盾,讓清廷放心。既然朝廷想用左宗棠來牽制曾國藩,那就假戲真做,互不理睬。但看看左宗棠給曾國藩的挽聯(lián)就能看出左宗棠對曾國藩是什么看法了:知人之明,謀國之忠,自愧不如元輔;同心若金,攻錯若石;相期無負平生。同樣,曾國藩臨終前在李鴻章面前評價左宗棠是天下第一的英才。兩個這樣惺惺相惜、互相欽佩的人因為打小報告鬧崩,老死不相往來,你說不是演戲,我不信。

李鴻章及淮軍是另一種情況,當時,湘軍久攻天京不下,清廷屢次詔催李鴻章率淮軍前往會攻。李鴻章不想與曾國藩搶功,于是在蘇、常按兵不動,一直拖了一個多月,到湘軍已經(jīng)基本完成總攻的準備后才準備出兵。湘軍攻克天京后,曾國藩曾執(zhí)手向李鴻章表示感激:“愚兄弟薄面,賴子保全”。在這里,李鴻章寧愿抗命也要成全老師的名聲,不愿意湘軍與淮軍產(chǎn)生矛盾,這不就是給朝廷看的嘛,看我們多團結(jié)!

隨后,曾國藩主動裁撤湘軍主力,但這一步棋他是看好才走的。他已經(jīng)算準清廷不敢拿他怎么樣,因為,楚軍、淮軍勢力正盛,如果朝廷對主動裁軍的曾國藩還有所不利,那么明擺著左宗棠、李鴻章也會唇亡齒寒,天下登時大亂。但是如果曾國藩不讓步,三大軍事集團并存,那清廷也睡不著覺,所以雙方各退一步。

有人在這里說,為什么曾國藩不造反。其實這絕不是因為曾國藩愚忠,要知道,曾國藩要是一個百無一用,只知道讀孔孟圣賢書的書生,那他怎么能帶領(lǐng)如狼似虎的湘軍,殺人如麻,留下“曾剃頭”的雅號?

真實的原因是,時機未到。歷代改朝換代時都是天下大亂,而當時還不具備這樣的條件,經(jīng)過康雍乾幾代努力,大興文字獄,異族統(tǒng)治的概念在當時人們心中已經(jīng)很模糊了,再加上太平天國的折騰,老百姓要的是恢復(fù)安定。曾國藩起兵也一直打著拯救名教的旗幟,如果再去為了一己之利爭奪天下,那就是自己打臉,沒了正當性。再加上曾國藩年齡已經(jīng)很大,身體也一日不如一日,權(quán)衡利弊之后才做出對自己最有利的選擇。

但曾國藩的這個布局,基本宣判了清廷的死刑。1874年末朝廷上出現(xiàn)“塞防”與“海防”的大爭論,參與官員眾多,左宗棠和李鴻章分別成為兩派的領(lǐng)袖人物。后來清廷采取了塞防與海防并舉的方針,左宗棠以65歲高齡“抬棺西征”,而李鴻章也得以籌建北洋水軍。雖然二人不睦,但漢族官僚集團牢牢掌控了軍隊和局勢,后來也是由漢族軍事集團首領(lǐng)張之洞的軍隊首先發(fā)難,而李鴻章的傳人袁世凱推翻了清廷的統(tǒng)治。

轉(zhuǎn)載申明:360常識網(wǎng),歡迎分享,轉(zhuǎn)載請注明出處!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