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懸疑 武則天入寺為尼竟有了孩子?
李世民死后的武則天可算是處于人生中的最低谷時期,她本以為能跳槽到李治身邊,可現(xiàn)實讓她很失望,不過好在武則天沒有因失望而放棄,相反已經(jīng)成為尼姑的她選擇了忍辱負重,而且利用寺廟這個與世無爭的平臺狠狠的為自己充電。
當然,她從來沒有停止對李治的關(guān)注,入寺兩年后的永徽二年(651年)五月,唐高宗李治的孝服已滿,武則天終于實現(xiàn)愿望再度入宮,讓人驚訝的是入宮前的武則天已懷孕了,入宮后生下兒子李弘。
唐代推崇佛學,全國各地都掀起了一股佛學熱潮,特別是玄奘法師西行印度取經(jīng)歸國后,佛學事業(yè)得到了空前的發(fā)展。武則天入寺時,玄奘法師已是聞名全國乃至全世界的佛學泰斗。
在這樣一位大人物的影響下,在李世民的大力推崇下,武則天也熱衷佛學。其實,她的母親也是一個佛學迷,她自幼受過母親的熏陶。入寺后,她發(fā)現(xiàn)這里的學習氛圍更濃厚,學習方法更專業(yè),兒時的興趣愛好一下子被點燃了。
寂寥而落漠的日子需要打發(fā),武則天決定利用這樣的日子潛心學佛。這樣既可以改善當前的精神狀態(tài),也可以提高佛學造詣,真可謂一舉兩得。
在人生最黑暗的時刻,竟能作出這樣的決定,說明武則天是一個非常勇敢、非常堅強的女人。這樣的女人超級強大,特別是她的精神和意志,打不倒,摧不垮!
武則天有著深厚的佛學功底,入寺之前,她的佛學文化程度相當于大學本科,進入感業(yè)寺這所專業(yè)院校后,她決定先進修研究生,再沖刺一下博士學位。
在她看來,事業(yè)和前程無法爭取,但學歷可以爭取,她想通過獲得更多的知識和更高的學歷,來彌補事業(yè)和前程方面的遺憾。就當是給人生來一次充電吧,反正藝多不壓身,多學一些知識,總比整天在悲嘆中老去要好得多。
因為有深厚的佛學功底,加上天資聰慧,武則天在鉆研佛學上如魚得水。她不僅融會貫通了佛學經(jīng)典,還對玄奘法師的一系列佛學理論有深入研究,這為她執(zhí)政后推行佛學,奠定了堅實的基礎(chǔ)。
理想不滅,伺機復出
隨著佛學理論水平的不斷提高,武則天的胸懷越來越開闊,思想也越來越開竅。她不再把入寺當尼故看做是命運的不公,也不再把理想和前程看作一塌糊涂。
恰恰相反,她把這段經(jīng)歷看做是人生的潛伏期。她想,人這輩子不可能一帆風順,只有能屈能伸,才能成就大事。潛伏的時候就得屈著,屈著的時候,也不要放棄理想與追求。
只要有一口氣在,就要奮斗不息;只要奮斗不息,理想就一定能實現(xiàn)!想到這里,武則天心里就騰地燃起了一股希望之火,那希望由來已久,那就是回到宮廷工作,她想在那里實現(xiàn)人生理想,進而體現(xiàn)人生價值。
但一切都沒有可能了,因為她已入寺為尼了,她不可能再回宮工作了。再說,李治這段時間音訊全無,他根本沒有接她回宮的意思,甚至連來看她一眼的意思都沒有。
但一切又不是絕對沒有可能。因為經(jīng)過12年的職場歷練和這段時間的人生洗禮,武則天深深懂得:機會不是靠等來的,而是靠創(chuàng)造出來的,只要善于創(chuàng)造并利用機會,理想就一定能實現(xiàn)。這既是武則天事業(yè)成功的法寶,也是她的人生座右銘。
高墻森森的寺院,不可能給武則天提供實現(xiàn)理想的機會。于是,她只好自己創(chuàng)造機會,她要把創(chuàng)造出來的機會利用在李治身上,這當然要在感情上做文章。
武則天對李治仍然是有感情的,至少她思念李治,期盼李治。當然,她思念和期盼李治的終極目的是希望他到寺院來,把她接回宮。對此,她是望眼欲穿!
一定要讓李治知道,她是多么的思念和期盼他。只有這樣,李治才會動心,才會想起她,才會把她接回宮。于是,她就圍繞如何思念和期盼李治這個命題大做文章。
武則天才智過人,很快就做了一篇文章,這篇文章是一首題為《如意娘》的情詩:
看朱成碧思紛紛,憔悴支離為憶君。
不信此來長下淚,開箱驗看石榴裙。
這首詩膾炙人口,流傳至今。在這首詩里,武則天把自己描寫成了一個情癡和色盲,癡得憔悴支離,盲得看朱成碧。思念一個人到了這種程度,實在令人感動。寫了情詩,還捎上一條石榴裙,順便勾引一下李治,那效果可不是一般的妙。
有情人終相見
情詩寫出來后,是要送給李治看的。雖然史書沒有明確記載這首詩的來龍去脈,但接下來發(fā)生的事,表明李治看到了這首詩,因為他去見武則天了。
李治即位后,在工作上一刻也不敢怠慢。正因為此,他才忽略了武則天??煽戳宋鋭t天的那首詩(也許看到了那條石榴裙)后,他的心一下揪緊了:她是我深愛的女人啊,我怎么把她忘了呢?
如今,她跌進了萬丈深淵,我卻無動于衷,真是該死!何況我對她曾有過承諾。她在那樣的環(huán)境中,還這般思念我,真讓我感到愧疚!不能再讓她受委屈了,一定要去看看她,把她接回宮!
李治剛剛作出這樣的決定,就遭到了現(xiàn)實的無情抨擊。因為他不能立刻去見武則天。我們說過,他當初不敢把武則天留下來有三個原因,如今他不能立刻去見武則天,也有一個重要原因:父親死了,作為兒子,他要守孝3年(唐代一般為27個月)。
在這3年期間,只有在父親忌日這天,他才可以入寺進香,才可以借著這個機會見到武則天。但僅有這樣的機會還不夠,前提條件是需要李治在父親忌日這天,選擇去武則天所在的感業(yè)寺進香。
盡管有這么多的前提條件,但李治最終還是到感業(yè)寺見了武則天,這足以說明他們在見面之前已互通信息。永徽元年(650年)五月二十六日,這天是李世民的周年忌日,也是武則天期盼已久的日子。
這天,李治要到感業(yè)寺為父親進香,他約好了要和武則天見面。李治選擇到感業(yè)寺為父親進香的機會見武則天,是需要勇氣的。
因為皇家寺院林林總總,感業(yè)寺并非是李世民的陵墓和宗廟,如果李治必須要在這里為他進香的話,那就先得給朝臣們一個理由。誰也不知李治是如何說服朝臣們的,但皇帝總不是白當?shù)模承r候,說話一定得管用!
總之,李治拍了板,他決定去感業(yè)寺。這次機會對于武則天來說,實在是太難得了,她又把這次機會看作救命稻草。只是,一年未見,李治變得風華更茂,她卻變得憔悴不堪。
憶往昔,兩人是默默無語兩眼淚,耳邊響起哭泣聲,隨后便是無窮盡的相思傾訴。史書記載大抵如此:“忌日,上(李治)詣寺行香,見之,武氏泣,上亦泣?!?/p>
這個場面是非常感人的。擦干眼淚之后,他們做了些什么,說了些什么,大家可以深入想象。但需要提醒一下,想象也要有個尺度,因為李治這次給他父親進香是組團來的。
李治能到寺院看望武則天,說明他并不是薄情寡義、言而無信之人。他的到來,給武則天帶來了無限希望。
在她看來,黑暗的日子即將結(jié)束了,她依稀感到,身后那座熟悉的城市,那個她工作了12年的皇宮,在殷切地向她招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