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十國的馮道不倒宰相的稱號是怎么來的?
馮道所處的年代為五代十國,他一生共經(jīng)歷了四個朝代,期間為十位皇帝建言獻策。因為頻繁換皇帝這一現(xiàn)象,所以,馮道也有了不倒宰相的稱號。
后來,史學(xué)家認為馮道頻繁易主這一現(xiàn)象,是為不忠的體現(xiàn),后人歐陽修評價馮道為不知廉恥。但是,就馮道本人而言,他有很高的政治見解,這也是在他一直受到各位皇帝重視的原因,不僅如此,馮道十分體恤百姓的疾苦。
在五代十國的背景下,國家的動蕩和頻繁的易主,自然而言就會引起很多負面效應(yīng),比如百姓流離顛沛,國家經(jīng)濟落魄等現(xiàn)象,而身為文人,國家頻繁易主,他們的政治抱負自然也得不到實現(xiàn)平臺,馮道一生輾轉(zhuǎn)多國,恐怕也是這個原因。
馮道之前在晉王李存勖手下做事,后來李存勖稱帝,馮道官拜侍郎。因為馮道父親去世,馮道不得已辭官回家為父親守喪,守喪期間,馮道看見鄰里的生活很是拮據(jù),加上收成不好,很多百姓都吃不上飯。馮道將自己的俸祿拿出來救濟百姓,自己住在破爛的草棚中,絲毫不介意。契丹首領(lǐng)一直聽說馮道是一位不可多得的人才,想讓他為契丹朝廷效力,因為邊境戒備森嚴,馮道才免于被擄走。
后來,馮道為唐晉各位君主效力,官拜宰相,在朝廷具有很高的威望。馮道晚年間,輾轉(zhuǎn)至漢和周,期間,馮道得以重用,最后病逝于周世宗年間,享年七十三歲。
馮道為人
馮道是著名的不倒宰相,后來史學(xué)家在評論馮道的仕途經(jīng)歷時,認為他的行為很是不齒。但是,從另一方面來說,馮道是位賢明的人士,在他入朝為官之時,也會為朝廷提拔賢能的人才,以擴從朝廷的軟實力。
而關(guān)于馮道的故事,一直流傳至今。從這些故事中也能看出馮道的人品性情。
梁國和晉國兩軍交戰(zhàn)時,馮道跟隨軍隊出發(fā)。條件十分艱苦,白天行軍趕路,晚上只能露天而睡,睡在干草堆上,為了不彰顯自己的特殊,馮道和士兵們在一起吃睡。將領(lǐng)在打仗中,看見長相美貌的女子,就抓來獻給馮道,馮道一個也沒接受。相反,馮道把這些女子安排在別的房間,并且?guī)椭齻儗ふ壹胰?。從這個故事中,可以看出馮道是一位不搞特權(quán),生活樸實無華的人。
馮道之前在晉王李存勖手下做事,后來李存勖稱帝,馮道官拜侍郎。因為馮道父親去世,馮道不得已辭官回家為父親守喪,守喪期間,馮道看見鄰里的生活很是拮據(jù),加上收成不好,很多百姓都吃不上飯。馮道將自己的俸祿拿出來救濟百姓,自己住在破爛的草棚中,絲毫不介意。而且,馮道知道鄉(xiāng)鄰家中有沒有勞動能力的人,夜深人靜的時候馮道就會悄悄前往菜地中,為他們耕種,后來鄰里知道實情后,前來道謝,馮道認為這是自己該做的。并沒有什么特殊之處。
關(guān)于馮道的故事還有很多,但是從這些故事中能感受的到馮道是一位體恤百姓的好官、是一位樸實的人、也是一位助人為樂、貴而不驕的人。在幫助君主處理政事上,馮道又是一位敢于諫言的明臣。
馮道傳
《馮道傳》是作家潘相陳的一部作品,講述了不倒宰相馮道的人生軼事。馮道所處的年代是君王更替年代最快的五代十國時期,在這個背景下,各派強權(quán)混戰(zhàn),政治和國家動蕩不安,百姓生活更是苦不堪言。
而馮道就是出于這個亂世之中,馮道一生效力過十位皇帝,除此之外,期間馮道還為遼太宗效力。馮道雖然頻繁易主,但是在職期間,馮道一直擔(dān)任宰相之類的要職,在出使契丹時,馮道依然能談天論地訴說自己的觀點。在這部《馮道傳》中,作者運用了章回體的形式,講述了馮道傳奇的一生,在開頭第一節(jié),以“借食店演說大背景仗俠義扶助落難姝”的為標(biāo)題,講訴了相關(guān)的故事。
在馮道的仕途中,可謂歷經(jīng)波折。早年間,馮道在后梁任職,劉守光打算討伐定州,馮道因為此事勸阻了劉守光,劉守光為此特別生氣,就將馮道關(guān)入了大牢,后來,有人營救了馮道,馮道才重見天日。不出所料,劉守光討伐失敗了,馮道知道后,逃到了太原,投靠晉王。晉王對劉守光十分重視,任命他為重要官員,朝中大小事都由馮道起書。隨后,晉王李存勖攻打了河北等地,建都稱唐莊宗,馮道得到提拔和重用,官至戶部侍郎。
馮道一生同侍奉過十位君主,后人歐陽修評價他為“不知廉恥”,但是馮道在政事上,善于提拔人才,對待百姓十分要好,他了解百姓的疾苦,所以也有賢良之臣的美稱。
通過《馮道傳》了解不倒宰相馮道的為官之路,以及五代十國的社會背景。
馮道談騎馬
馮道談騎馬是一篇古文,原文比較簡短:“天成、長興之間,歲屢豐熟,中國無事。道嘗戒明宗曰:"臣為河?xùn)|掌書記時,奉使中山,過井陘之險,懼馬蹶失,不敢怠于銜轡;及至平地,謂無足慮,遽跌而傷。凡蹈危者慮深而獲全,居安者患生于所忽,此人情之常也?!?/p>
這篇文章時馮道諷喻唐明宗的語言,馮道以日常騎馬為例,告訴了唐明宗要生于憂患,處在動蕩的時代背景中,要有憂患意識。
唐明宗年間,國家的收成都不錯,加上國內(nèi)外沒有戰(zhàn)爭紛擾,國家得以安定,百姓也能安心的生活,身為統(tǒng)治者,看著這一切就有點自得。馮道以自己騎馬為例,勸誡唐明宗說,自己在河?xùn)|擔(dān)任要職時,有一次接到朝廷的命令,讓自己去一趟中山。于是自己便騎馬前行,有些山路十分陡峭,走路都要小心翼翼,更別說騎著馬前進。為了不讓馬蹄失足,路過險要陡峭的地方,都十分謹慎。等走過這段陡峭的地方,前面的路十分平坦,自己就稍稍有些大意,放松了韁繩。結(jié)果,馬蹄失足,自己從馬上跌倒,受了傷。通過這次的經(jīng)歷,馮道總結(jié)了經(jīng)驗,他認為往往身處險境的人都能考慮周全而使自己遠離危機,反觀那些處于安逸狀態(tài)中的人往往都是因為自己出乎大意而惹禍上身。這些都是日常生活中所得的經(jīng)驗之談。
馮道以自己的親身經(jīng)歷勸誡唐明宗要有憂患意識,五代十國動亂之下,身為統(tǒng)治者更應(yīng)該要有長遠的眼光看待國家的發(fā)展。馮道敢于諫言,這也是他受到重用的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