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歷史 > 歷史解密 > 正文

漢高祖興于蛇 西漢亡于“蟒”是巧合嗎?

2017-03-29 13:53:42  來源:360常識網(wǎng)   熱度:
導(dǎo)語:劉邦是中國歷史上的第一個“布衣皇帝”,出身于貧下中農(nóng)階層。發(fā)跡前是家鄉(xiāng)出了名的不良少年,不想讀書,不愿干活,整天游手好閑,是父親眼

劉邦是中國歷史上的第一個“布衣皇帝”,出身于貧下中農(nóng)階層。發(fā)跡前是家鄉(xiāng)出了名的不良少年,不想讀書,不愿干活,整天游手好閑,是父親眼中“最不成器”的兒子。

好在他的祖上樂善好施,劉邦也繼承了這種俠義之風(fēng),胸襟豁達。他也希望自己有朝一日能出人頭地,于是他就參加了當時秦國組織的選撥基層干部的“公務(wù)員考試”,順利考試通過后,就成了泗水亭長,相當于現(xiàn)在的村委主任。

如果沒有什么意外發(fā)生的話,劉邦這個最最基層的干部可能要當?shù)剿赖哪翘炝???墒朗码y料,就在公元前212年時,劉主任接到任務(wù),負責(zé)押送一批農(nóng)民趕往驪山為秦始皇修建陵墓。途中很多人開小差跑了,劉邦心想如今的刑法那么嚴酷,就算到了驪山,自己也犯了失職之罪,終歸難逃一死。索性將那些農(nóng)民全部釋放,自己從此亡命天涯。

有十幾個農(nóng)民覺得劉主任很夠哥們,決定跟隨他亡命天涯。在前往芒碭山的路上,劉邦讓一個農(nóng)民在前面探路。那農(nóng)民朋友回來說:“前面有一條大蛇擋路,我們還是回去吧?!?/p>

劉邦當時喝了點酒,就趁著酒勁說:“大丈夫獨步天下有什么害怕的!”于是走到前面撥劍將蛇斬斷。再往前走了一段,劉邦醉得倒下睡著了。劉邦隊伍中走在后面的人來到殺蛇現(xiàn)場,看到一個老太太在放聲痛哭,問她為什么這樣傷心,老太太說:“我兒子被人殺了,所以痛哭?!?/p>

再問她兒子為什么被殺,她說:“我兒子是白帝,變成蛇橫在路上,現(xiàn)在被赤帝殺了,所以我很傷心?!闭f完,老太太突然就不見了。

等后面的人趕到前面時,劉邦才醒過來,人們把情況跟他一說,劉邦心里很高興,頓時覺得豪情萬丈。秦始皇曾經(jīng)說過“東南方向有天子氣”。劉邦覺得可能說的就是自己,于是決定要干一番事業(yè)。

不久之后,陳勝、吳廣領(lǐng)導(dǎo)農(nóng)民起義,劉邦當即率領(lǐng)眾人返回家鄉(xiāng)組織起義,他本來就是家鄉(xiāng)一帶的小老大,大家就推舉他為“沛公”,拉起了一支兩三千人的隊伍。在當時幾千人的反秦隊伍多如牛毛,劉邦就帶隊投奔了項梁。

后來,項梁在與章邯的部隊作戰(zhàn)時光榮犧牲,楚懷王熊心有意削弱項羽的勢力,就派項羽北伐秦軍的主力,派劉邦西征關(guān)中,訂立了著名的“懷王之約”。劉邦西征關(guān)中先后占領(lǐng)了大梁、軒轅、平陰、陽城、犨、宛、丹水等地,順利進入關(guān)中。

公元前206年,劉邦到達灞上后,派人勸說秦三世子嬰投降。子嬰把自己連同老婆一起用繩索捆綁后,坐上白馬拉的白車到劉邦軍前投降。很多人建議劉邦把子嬰殺了,劉邦卻做起了屬下的思想工作:“始懷王遣我,固以能寬容。且人已服降,又殺之,不祥?!睂嵭袃?yōu)待政策,寬宥了子嬰。

之后,劉邦轉(zhuǎn)戰(zhàn)關(guān)東,打敗了西楚霸王項羽,建立了大漢王朝。200年之后,出了一個投機鉆營的“安漢公”王莽,此人是漢元帝第一夫人王皇后的侄子。漢元帝歸天后,王莽就立漢宣帝兩歲的玄孫廣陵侯子嬰為太子,并另外起了個名字“孺子”,因此史稱“孺子嬰”,由王莽攝政,獨攬朝綱。

接下來,王莽通過一系列運作,獲得足夠多的輿論支持后,就“順符命,去帝號”篡權(quán)改國號為“新”,自己做了新朝的皇帝,廢孺子嬰為“定安公”,西漢政權(quán)就這樣被王莽篡奪了。

西漢從秦王朝的子嬰手里奪取江山,王莽則從西漢王朝的子嬰手中奪得天下,兩個子嬰都得到“寬宥”。為什么這么巧合,難道是冥冥之中自有天意?

關(guān)于西漢興于蛇而亡于“蟒”的巧合,有好事者杜撰了一段“高祖斬蛇,平帝還命”的神話:劉邦揮劍斬蛇前,白蛇曾惡狠狠地威脅他說:“你今天欠下的帳總有一天要還的。你斬下我的頭,我就篡你的頭;你斷我的尾,我就篡你的尾?!眲詈苡⒂聼o畏地說:“我既不斬你的頭,也不斷你的尾,我讓你一刀兩斷!”說完奮力揮劍,從正中間把蛇斬為兩段。

西漢傳到漢平帝時,白蛇投胎轉(zhuǎn)世變成了王莽,毒殺漢平帝篡奪了漢室江山。后經(jīng)光武中興,平滅了王莽,恢復(fù)了劉漢政權(quán),建立了東漢王朝。而東、西兩漢恰好各傳200余年。

這是不是像整個大漢王朝被人攔腰斬了一刀?

轉(zhuǎn)載申明:360常識網(wǎng),歡迎分享,轉(zhuǎn)載請注明出處!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