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dāng)前位置:首頁 > 歷史 > 歷史解密 > 正文

嘉慶皇帝四次遇刺最后竟被雷劈死?

2017-03-25 21:25:40  來源:360常識網(wǎng)   熱度:
導(dǎo)語:要說大清最倒霉的皇帝,除了嘉慶恐怕找不到第二個人了。嘉慶帝在位25年,曾經(jīng)四次遇刺,是大清唯一遇刺皇帝。人禍躲過,天禍又難逃,嘉慶最

要說大清最倒霉的皇帝,除了嘉慶恐怕找不到第二個人了。嘉慶帝在位25年,曾經(jīng)四次遇刺,是大清唯一遇刺皇帝。人禍躲過,天禍又難逃,嘉慶最后竟被雷給劈死了。死了之后棺材還不好找,好不容易找到了,棺材里裝的還不是他。最后七千多人抬著棺材運(yùn)回北京,皇子皇孫卻看不到他的真容。下面,小編就詳細(xì)和大家聊聊嘉慶皇帝這位大清朝最倒霉的皇帝。

嘉慶為什么這么倒霉?連他自己都不知道。就在他第四次遇刺后,心里難過至極,寫下了《遇變罪己詔》,其中言道:“朕雖未能仰紹愛民之實(shí)政,亦無害民之虐事,突遭此變,實(shí)不可解!”遇刺的事嘉慶不解,雷把他劈死,他就更加不解了。雷為什么要劈我呢?我沒招誰惹誰,勤政愛民,生活節(jié)儉,為什么會遭天譴呢?

上天為什么要懲罰嘉慶,誰也不知道。但嘉慶的一系列倒霉之事,倒是有據(jù)可查。

嘉慶第一次遇刺是嘉慶八年(公元1803),刺客名叫陳德。陳德是流落北京的窮光蛋,因?yàn)榛畈幌氯?,就去刺殺嘉慶,只想殺了嘉慶死得轟轟烈烈,讓天下人盡知。這樣的刺殺理由,嘉慶怎么能理解呢?

嘉慶第二次遇刺是嘉慶九年(公元1804),一個叫了友的和尚帶著戒刀闖進(jìn)宮,說是要找他談?wù)?,如果他不給了友封個主持啥的,估計了友就把他宰了。這個刺殺理由,嘉慶更沒法理解了。刺殺朕的都啥人?。扛F得活不下去,當(dāng)不了主持,這事兒找得著我嗎?嘿,你說找不著,人家就找你,咋地?

嘉慶第三次遇刺是嘉慶十年,一個叫劉士興的人扛著大鐵槍,懷揣殺豬刀闖進(jìn)皇宮,砍傷護(hù)軍多名,分明就是要刺殺皇上,可到底為什么刺殺,誰都不知道,搞得嘉慶都蒙了,朕天生就是挨刺的命咋地?

嘉慶第四次遇刺是嘉慶十八年,一個叫林清的農(nóng)民帶著一百多個人殺進(jìn)紫禁城,要“順天保民”宰了嘉慶,幸虧嘉慶沒在宮里,要不然小命就懸了。就是這次遇刺后,嘉慶自我反省,寫了《遇變罪己詔》。

嘉慶雖然自我反省,但卻沒反省出名堂,認(rèn)為自己沒錯,完全是老天爺和老百姓對他不公。結(jié)果,他躲過了人禍,卻沒躲過天譴。

嘉慶二十五年(1820年)七月,就在嘉慶在避暑山莊避暑的時候,突然“暴病而死”。當(dāng)然,這只是清史的說法,一個皇上,什么病能讓他嘎吧一下就死了?那么多御醫(yī)都是吃干飯的?

事實(shí)上,嘉慶并非死于暴病,而是死于雷劈。這種事清史當(dāng)然不會記載,那是皇家多么丟人的事啊?但清宮里的口碑資料可以證明,嘉慶確實(shí)死于雷劈。據(jù)當(dāng)時嘉慶的隨行人員說,嘉慶是在避暑山莊西暖閣被雷劈死的。因面目全非,無法收殮,皇二子旻寧為維護(hù)皇家面子,封鎖了消息,秘密將一名與嘉慶相貌身材相仿的太監(jiān)絞死,冒充嘉慶尸體,而嘉慶的真尸則被藏了起來。嘉慶被雷劈死之事,還可以從道光從不去避暑山莊得到側(cè)面印證,如果不是他爹被劈死,他為什么不敢去避暑山莊了呢?

嘉慶被雷劈死以后,后事辦得就更加讓他有失體面。因?yàn)槭窍奶?,嘉慶又死得突然,必須趕緊打個棺材入殮。可承德根本找不到可以給嘉慶打棺材的金絲楠木,旻寧命王公大臣趕緊去找。結(jié)果,大臣們好不容易在紫禁城庫房里找到了幾塊金絲楠木。嘉慶死后十天,這些棺材板運(yùn)到了承德。

棺材板到了,趕緊打棺材??晒撞拇蚝昧?,嘉慶的真尸卻不敢放到棺材里,怕被雷劈的事穿梆??!旻寧動了一番腦筋,想出了一個辦法。把棺材底做了個夾層,把嘉慶的真尸放在夾層里,兩塊板子釘好,看上去就像一塊棺材板,而棺材里放著的,則是那個小太監(jiān)的尸體。那么大一皇上,死了都不敢裝到棺材里,還得塞到夾層里,冤不冤???

嘉慶死在承德,不能就地安葬啊,還得運(yùn)往北京舉行盛大葬禮。嘉慶二十五年八月二十日,嘉慶的梓宮從避暑山莊起靈。因?yàn)槁吠咎h(yuǎn),棺材要找人輪流抬。結(jié)果,旻寧找了7920個杠夫,從承德開始輪流抬棺,一直抬到北京。

嘉慶帝的靈柩在乾清宮停放18天后,又在景山觀德殿供奉半年,第二年三月中旬安葬。而整個過程中,人們看到的“嘉慶遺體”都不是嘉慶,而是那個小太監(jiān),嘉慶在棺材的夾層里都憋屈死了,他在九泉之下一定在大叫:朕咋這么倒霉呢?無故四次遇刺,無故被雷劈死,死后棺材里還沒朕的地方,朕這叫啥皇上啊?下輩子再也不當(dāng)這種倒霉皇上了!

轉(zhuǎn)載申明:360常識網(wǎng),歡迎分享,轉(zhuǎn)載請注明出處!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