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太極為什么猝死?皇太極真正的死因是什么
關(guān)于皇太極之死,歷來眾說紛紜,莫衷一是。后世野史更有是史上最離奇香艷謀殺一說:皇太極是被多爾袞或多爾袞與莊妃合謀害死的。憑什么這樣說呢?不過是因為“大妃阿巴亥之死”“孝莊下嫁多爾袞”兩件謎案。
清崇德八年(1643)八月九日,戎馬一生的清太宗皇太極在沈陽故宮清寧宮闔然長逝,享年五十有二,葬于清昭陵,廟號太宗,謚為文皇帝。關(guān)于皇太極之死,歷來眾說紛紜,莫衷一是?;侍珮O在他人生的盛年里辭世,其死因歷來為史家所重視,坊間也猜測不斷,皇太極的真正死因究竟是什么呢?
史上最離奇香艷的謀殺傳聞
后世野史更將皇太極之死說成是被多爾袞或多爾袞與莊妃謀害,演繹成了一起香艷離奇的謀殺事件。金大俠的《碧血劍》中更是活靈活現(xiàn)地寫到,是袁承志親眼見到皇太極趕到莊妃的寢宮,被正在和莊妃幽會來不及逃走的多爾袞行刺而死。憑什么這樣說呢?不過是因為“大妃阿巴亥之死”、“孝莊下嫁多爾袞”兩件謎案。大妃阿巴亥是否是被皇太極逼死的,我們在之前已經(jīng)講過了。那么,“孝莊下嫁多爾袞”就更不足以作為兩人謀害皇太極的理由了。上演一場有預(yù)謀的滿清史上最為香艷的謀殺。
謀殺一說,似乎過于牽強?;侍珮O死時,順治年幼,皇太極的幾個兄弟手握兵權(quán)對皇位虎視眈眈。孝莊皇后為了保全順治的皇位下嫁給實力最強的多爾袞,并封多爾袞為攝政王。得到多爾袞的幫助后,順治的皇位得到了保證,順利成為第一個入關(guān)進京登上帝位的滿清皇帝。而多爾袞一直到死時,都沒有對皇位產(chǎn)生不軌的念頭,可以說孝莊皇后的下嫁功不可沒。可見,皇太極是被多爾袞或多爾袞與莊妃合謀害死的傳說是毫無根據(jù)的。史上最離奇香艷的謀殺確實只是傳聞。
皇太極真正的死因很可能是“痰疾”
那么,皇太極真正的死因在很大程度上可能是“痰疾”。從崇德五年開始,清史的記載中屢次出現(xiàn)“圣躬違和”或“圣躬不豫”的字樣。崇德五年農(nóng)歷七月廿七日,皇太極第一次“圣躬違和”,到安山(今鞍山)溫泉療養(yǎng)。崇德六年農(nóng)歷八月,松山大戰(zhàn)前夕,明十三萬大軍來勢洶洶,前線告急?;侍珮O調(diào)集各路人馬,決定親自前往前線坐鎮(zhèn)指揮。
本來定于農(nóng)歷八月十一日出發(fā),不巧他患上鼻衄(即鼻出血),血流不止,不得不將出發(fā)的日期一拖再拖。八月十四日,出血仍未緩解,而前線軍情告急?;侍珮O抱病出征,一路急行,三天后,病情才有好轉(zhuǎn)。
皇太極這次病得相當(dāng)重,不但用大赦的方式向天祈求康復(fù),而且都察院的官員們還上疏建議:皇上不必事必躬親,可讓各旗、六部諸大臣處理一些日常事務(wù),至軍國大事再向皇太極奏聞,以減輕政事活動,得以靜心休養(yǎng)。明顯感覺力不從心的皇太極不得不同意了這份奏疏的建議,決定以后的政事由和碩鄭親王代善、和碩睿親王多爾袞、和碩肅親王豪格、多羅武英郡王阿濟格合議處理。
通過這次變革,皇太極基本上交出了處理日常行政事務(wù)的大權(quán)。崇德八年正月初一,因皇太極“圣躬違和”,免群臣的新春朝賀禮。命令和碩親王以下副都統(tǒng)以上諸人前往堂子,代替自己向上天和歷代祖先行禮祈禱。
清太宗崇德八年(公元1643年)八月九日,愛新覺羅·皇太極突發(fā)急病死于盛京(今沈陽)的清寧宮內(nèi),年僅52歲。愛新覺羅·皇太極去世后,他的靈柩被放在崇政殿,同年九月廿一日,被葬于昭陵(在沈陽北陵),謚號為“應(yīng)天興國弘德彰武寬溫仁圣睿孝文皇帝”,廟號為“太宗”。
而朝鮮官方的記載,皇太極則是死于流鼻血,常年征戰(zhàn)的皇太極常常在戰(zhàn)馬上用碗接血打仗,皇太極就是死于這種流鼻血的后遺癥……
凡此種種,不一而足,無論官方記載,還是解密清史檔案,還是民間坊傳,不論哪一種,真真?zhèn)蝹?,頗費猜測。皇太極之死始終還是個謎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