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歷史 > 歷史解密 > 正文

古代人的活人祭神儀式是什么樣的?

2017-03-17 21:36:19  來源:360常識網(wǎng)   熱度:
導語:古代濃厚的祭祀文化著實盛行,歷朝的皇帝對與祭祀文化也很重視,畢竟那樣的環(huán)境就造就了這樣的文化。當然這樣的祭祀文化也一直流傳至今。古

古代濃厚的祭祀文化著實盛行,歷朝的皇帝對與祭祀文化也很重視,畢竟那樣的環(huán)境就造就了這樣的文化。當然這樣的祭祀文化也一直流傳至今。古代人相信神也不是一天兩天的事情,因此人們通過祭神的活動來祈求神靈賜福。每當祭神的時候,人們拿出貴重物品作為貢物,有的地方甚至用人的生命做貢品,以表示虔誠。現(xiàn)在一起來看看古人的活人祭神儀式是什么樣的?

深夜,在一個怪異的青銅制巴力像前,有一大堆燒得烈焰熊熊的柴火。500個兒童作為獻給巴力神的祭品,一個個可能事先已割斷喉嚨的孩童,先被放在神像伸出的雙手中,接著掉下火堆在烈火中燒成焦炭。

祭禮進行中鼓樂喧天、熱鬧非凡。戴上面具的舞者與具有權(quán)勢的祭司一齊主持祭禮,那些犧牲子女作為貢品的父母,則必須站在一旁眼睜睜的觀看,還不準流一滴眼淚,因為用子女做祭品獻給神是一種特權(quán),不是一般父母可享的,這種光榮只賜給最高貴的家庭。這是發(fā)生于古代的北非名城迦太基的一幕。約公元前310年。西西里島上敘拉古王國的暴君阿格多克利斯,因與鄰近城邦發(fā)生沖突,引起戰(zhàn)爭,被逼暫時逃到迦太基避難,親眼目睹了迦太基居民以宗教名義做出的暴行。公元前1世紀的希臘歷史家戴奧多勒斯根據(jù)阿格多克利斯目擊情況做了記載,讀來令人毛骨悚然。

迦太基被羅馬人摧毀前約200年,經(jīng)常舉行焚燒童男童女的祭禮。腓尼基人是迦太基人的祖先,據(jù)說他們在建立迦太基前就已有了祈求豐產(chǎn)的獨特祭禮,希望上蒼賜福、五谷豐登、子孫安康。迦太基貴族往往以奴隸的子女替他們自己的子女送命。后來,迦太基在與羅馬的戰(zhàn)爭中連連戰(zhàn)敗,迦太基當權(quán)者認為是欺騙行為觸怒了巴力神。所以,戴奧多勒斯宣稱,阿格多克利斯見到的那次祭禮是迦太基的貴族為了贖罪,用自己親生子女燒焦的尸體祈求巴力神息怒。

一座不高的祭臺,兩側(cè)向下傾斜,形狀猶如屋頂,作為祭品的人犧被放在祭臺上,四肢捆綁著,使他受痛時無法反抗或者逃跑。接著,人們將火堆點燃,并用熾熱的烙鐵灼燒人犧,迫使人犧在祭臺的兩側(cè)斜坡上痛苦的上下翻滾,這種痛苦的掙扎被認為持續(xù)的時間越長越好。次日,人犧尸體上的肉就被一片片地割下來。這是發(fā)生在古代南亞某部落的一幕。達羅毗茶族的一支孔德人的人犧還有一個專門的名稱——“默利亞”?!澳麃啞币话闶琴I來的。不過有的時候,孔德人也將自己的親生子女賣為人犧。人犧由于被視作是祭神的圣物,所以生前倍受崇敬和善待,所到之處人人歡迎。人犧成年后往往有另一個“默利亞”作為配偶,他們的子女也將成為“默利亞”。

孔德人一般在重大場合或者每年播種前的節(jié)日舉行人祭儀式。距祭神還有10天或12天時,人犧的頭發(fā)被剃去,全身涂滿油膏、酥油和郁金根粉。接著舉行一連好幾天的宴飲狂歡。狂歡結(jié)束后,人祭儀式開始,在音樂和舞蹈的伴隨下,人犧被帶往離村落不遠的“默利亞樹林”,這是一片從未砍伐過的茂密叢林,專為舉行人祭儀式。

人犧被綁在一根木柱上,全身再一次被涂上油膏、酥油和郁金根粉,并戴上花環(huán)。眾人一邊圍著他舞蹈,一邊祝告大地:“女神啊,我們向您獻上這個人犧;愿您賜予我們良好的氣候、豐盛的莊稼和健康的身體。”在此期間,人們爭相爭奪人犧身上的裝飾品——花朵、郁金根粉,乃至一滴唾沫都成了寶物,因為他們確信人犧身上的裝飾品具有巫術(shù)作用。

人犧再一次被涂上油膏,然后每個人都蘸一點人犧身上的油膏,抹在自己的頭上。有些地方,人們還帶著人犧走遍各家各戶。眾人或者拔人犧的頭發(fā),或者要人犧在他們頭上吐唾沫。這時人們既不能捆綁人犧,又不能讓他反抗,所以往往將其手骨折斷,有時甚至將其腿骨折斷;最好的辦法是用鴉片麻醉人犧,就不用采取這些措施了。

處死人犧的方法并不完全相同。除用烙鐵慢慢灼死外,還有將人犧綁在木象鼻子上處死的方式,即木象繞一根大木柱旋轉(zhuǎn);人們在四周圍繞,等木象鼻子轉(zhuǎn)到自己面前時割一塊人犧的肉,這樣一刀一刀地將人犧剮死。最通用的方法是將人犧絞死或者擠死:一棵大樹在中間劈開數(shù)尺,祭司和他的助手們將人犧的脖子或胸膛塞入樹縫中,并用力夾緊。然后,等祭司用斧子稍稍砍傷人犧,人群開始爭先恐后地在他身上割肉,但不觸及頭顱與內(nèi)臟。

各村代表立即將這些肉帶回去。為了盡快帶回,有的時候還動用了驛馬傳送。待在村里的人在人犧肉送到之前,必須嚴格禁食。在全村的聚會場所,村里的祭司和各戶的家長等在那里接收人犧肉。收到肉后,祭司把肉分成兩份。一份敬獻給大地女神:祭司把肉埋在地上的一個洞里,然后立即轉(zhuǎn)過身去,必須不能看見人犧肉,埋好后,眾人再各加一小撮土,最后祭司澆上一葫蘆水。

另一份人犧肉按每戶人數(shù)的多少平分,各戶家長用樹葉包好,也按照轉(zhuǎn)身不看的方式埋在自己最好的田里。至于人犧的剩余部分(頭顱、內(nèi)臟和骨頭)則在第二天早晨和一只整羊一起焚化。此后將骨灰灑在農(nóng)田中;或和成漿狀涂在住房和谷倉上,也有和新谷混在一起的,據(jù)說可以防蟲蛀。南亞土著宰殺人犧的目是為了博取大地女神的好感,以確保一年的風調(diào)雨順和莊稼豐收,即祈求大地女神保佑一年的豐收,身體健康,無災無病。

而且盡量延長人犧的痛苦掙扎,是為了盡可能地使他多流眼淚,因為他們認為,人犧的眼淚像征著雨水,所以人犧流的眼淚越多就預示著該年的雨水越充沛。專家們認為,古代世界的一些原始部落殘酷地用活人獻祭是因為他們認為,像莊稼等新事物的誕生是以在其他事物的死亡為基礎的。沒有死亡,就沒有再生(繁殖)。這也就是說,死亡和再生是同一事物的兩個互相依賴的方面,要使人類以及其他一切生物繼續(xù)繁衍下去,就必須同時有其他人或生物的死亡。

轉(zhuǎn)載申明:360常識網(wǎng),歡迎分享,轉(zhuǎn)載請注明出處!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