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歷史 > 歷史解密 > 正文

歷史上的護國運動與二次革命間有什么關系

2017-03-17 21:19:57  來源:360常識網(wǎng)   熱度:
導語:護國運動與二次革命是在民國時期發(fā)生的兩件大事。一個在歷史上很著名的褒貶不一的人物貫穿了這兩件大事的始終,這個人就是赫赫有名的軍閥、

護國運動與二次革命是在民國時期發(fā)生的兩件大事。一個在歷史上很著名的褒貶不一的人物貫穿了這兩件大事的始終,這個人就是赫赫有名的軍閥、民國時期的大總統(tǒng)——袁世凱。護國運動與二次革命是有著因果關系的。

二次革命是護國運動的起因。因為當初袁世凱想要破壞大家辛辛苦苦建立的民國,成全自己的帝王夢,所以遭到了所有人的反對。自從宋教仁被殺之后,幕后的真正兇手是誰,大家心知肚明。于是類似于孫中山這樣的想要捍衛(wèi)民國的人士,組織軍隊征討袁世凱,可惜最終失敗了。在袁世凱把最后一層遮羞布掀開稱帝之后,引發(fā)了護國運動。

這是中國國內(nèi)有名的一次內(nèi)戰(zhàn),各省紛紛宣布獨立,反對袁世凱對自己的統(tǒng)治。袁世凱焦頭爛額之下,和列強達成了一系列的喪權辱國的協(xié)議。其中最有名的,就是他在稱帝心切之余簽訂的二十一條。其中各項協(xié)議,簡直為中華之屈辱,后來護國運動最終是成功了,可惜了袁世凱的稱帝夢只持續(xù)了那么短短的一段時間,便被迫取消了帝制。后來,眾叛親離的袁世凱在重重壓力之下抑郁而終。護國運動與二次革命是中國近代時候發(fā)生的大事件,在此之后又發(fā)生了有名的護法運動。雖然這些運動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付出了很大的代價,而且并沒有改變中國軍閥當政的狀況。

揭秘二次革命的影響是怎樣的

任何事情都有兩重性質(zhì),二次革命的影響也不例外。在二次革命中出現(xiàn)了三股不同的勢力,他們分成了兩個對立的陣營:袁世凱方面和擁護袁世凱的勢力對抗反對袁世凱的一方。這兩個陣營相互對立、互相抗衡,構成了獨特的政治局面。

二次革命的影響之一就是形成了反袁和擁袁這兩大對抗陣營,這兩大陣營斗爭的主要目的就是對于政權的爭奪。然而孫中山所領導的反對袁世凱的一方缺乏了最重要的廣大群眾基礎的支持,在這種情況下他們只能依托虛假的謠言來攻擊袁世凱,這也成為二次革命最終失敗的原因。其中宋教仁被殺案的解決當時雖然依靠了法律程序,卻并沒有完完整整地最終順利解決。要知道如果根據(jù)法律程序解決這次案件,那么不論是對于案件本身還是對于人民的法制觀念的提升以及塑造國民黨人在廣大人民心中的威望都是非常有利的。再次,為了軍事需要袁世凱不顧及社會各界的激烈反對與外國銀行間的善后借款行為,這嚴重的違反了憲法的原則!

二次革命之所以失敗,是因為孫中山等革命人所采取的方法并不適用于那個時代。有評論顯示:袁世凱雖然從開始的積極推動新政的開朗明官變成一個專制獨裁主義者,可是孫中山卻成為第一個民國時期以武亂政的人,這也促進了后來一系列濫用武力事情的發(fā)生。以上二次革命的影響。

一次革命和二次革命論有什么關系

一次革命和二次革命論是在民主革命時期提出來的關于中國革命事業(yè)發(fā)展的兩種不同的觀點。一次革命論是由以王明等人為代表的“左”傾機會主義者提出的一種錯誤理論。而二次革命論則是由著名革命家、學者陳獨秀在其發(fā)表的關于中國國民革命與社會各階段的論文中曾經(jīng)提出的一種觀點。

一次革命和二次革命論都就民主革命和社會主義革命作出了深刻的討論和總結。在一次革命中,“左”傾機會主義者否認中國革命的階段之分,混淆了中國革命的步驟,妄想一步到位,在民主革命時期就能收獲社會主義革命時期才能收獲的成果。一次革命論故意忽略了社會主義革命和資產(chǎn)階級民主革命之間的差別,對中國的革命事業(yè)造成了非常惡劣的影響。將民主革命和社會主義革命混為一談的一次革命和二次革命論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二次革命論認為民主革命和社會主義革命完全是兩個不同階段不同性質(zhì)的革命。它肯定了在進行無產(chǎn)階級社會主義革命之前,要進行資本主義民主革命的必要性。二次革命論的啟蒙思想來源于俄國孟什維克提出的觀點。在孟什維克的觀點中,無產(chǎn)階級領導民主革命被認為是不可能的事情。于民主革命相適應的是資產(chǎn)階級,無產(chǎn)階級只會使革命走向末路。二次革命論將中國的革命事業(yè)分出兩個階段,在資本主義經(jīng)濟模式下發(fā)展一段時間后,還需要進行社會主義革命。

探析二次革命的導火線是什么

一九一一年,武昌起義爆發(fā)后,孫中山領導的辛亥革命在全國爆發(fā),清王朝的頹敗之勢也成定局,一九一二年,孫中山在南京宣布就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tǒng),中華民國正式成立。但是在一九一三年發(fā)生了二次革命,二次革命的導火線耐人尋味。

一九一三年三月,上?;疖囌?,宋教仁接到袁世凱邀請前往第一屆國會,宋教仁在黃興、廖仲愷、于又人等人的陪同下,走到檢票口。誰知這是出人意料的事情發(fā)生了,槍響之后,宋教仁倒地死亡。宋教仁被刺案成為二次革命的導火線。

宋教仁是民主革命的倡導者,是民國初期倡導內(nèi)閣制度的政治家。他主張責任內(nèi)閣等制度,希望通過國會選舉組織責任內(nèi)閣,限制袁世凱的權利,與英國類似,將袁置于有名無實的地位。這樣的思想對于當時的中國來說是至關重要的,對于中國的發(fā)展有著巨大的推動力。為了實現(xiàn)自己的主張,宋教仁在一九一二年著手改組同盟會,改組后的同盟會成為國會中的第一大黨組織,宋教仁也在一九一三年的選舉中大獲勝利,宋教仁此次受邀來到北京,就是為了進一步實現(xiàn)他的報負與理想,然而時年三十一歲便死于非命,是在令人扼腕嘆息。此事作為二次革命的導火線,不久二次革命爆發(fā),雖然持續(xù)時間不長便被袁世凱鎮(zhèn)壓,但對于袁世凱的獨裁統(tǒng)治仍然有一定的打擊意義。

解析二次革命失敗的原因是什么

1913年發(fā)生的二次革命是國民黨意欲推翻袁世凱反動統(tǒng)治的武裝革命,結果袁世凱強行解散了國民黨和國會,開始其真正的獨裁統(tǒng)治。那么,二次革命失敗的原因是什么?可以從主觀和客觀的角度來分析。

史學界對于二次革命失敗的原因各有論調(diào),但大致可從三方面來討論:首先是國民黨內(nèi)部的原因。由于國民黨內(nèi)部人員成份復雜,為不同的政治利益各懷鬼胎,對待革命的態(tài)度千差萬別,人心不齊,袁世凱趁機對部分革命意志不堅定者施予賄賂,使他們臨陣倒戈,比如,國民黨領導人黃興悄悄離開南京,不愿參加討袁行動。這就使國民黨在一開始就處于被動、受壓制狀態(tài)。其次,國民黨力量薄弱,沒有與其他黨派結成聯(lián)盟,孤立無援,而袁世凱極力收買、拉攏其他政黨、派系助其獨裁。最后,由于當時列強侵略中國,不希望看到中國政局變化,害怕?lián)p害他們在中國的既得利益,于是,列強要么袖手旁觀,要么與袁世凱勾結打擊革命。

加之當時百姓厭惡戰(zhàn)亂,渴望過安寧的生活,國民黨也未向廣大人民大力宣傳革命,因此,二次革命沒有得到人民的廣泛支持。

孫中山作為力主討袁的領導人,他對二次革命失敗的原因有著自己的看法。孫中山在戰(zhàn)后將失敗的原因更多地歸結于黃興的出走。他認為黃興作為主要領導人,不顧國家和革命的大局,眼光短淺,誤判形勢,消極應對袁世凱的獨裁,甚至一走了之,加重了國民黨的分裂,對二次革命的失敗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

轉載申明:360常識網(wǎng),歡迎分享,轉載請注明出處!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