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歷史 > 歷史解密 > 正文

宋朝三百十九年 南北宋朝歷代皇帝列表及簡介

2017-03-16 19:29:43  來源:360常識網(wǎng)   熱度:
導語:宋朝(960年—1279年)是上承五代十國下啟元朝的朝代,分北宋和南宋兩個階段,共歷十八帝,享國三百十九年。 960年,后周諸將發(fā)動陳橋兵變,

宋朝(960年—1279年)是上承五代十國下啟元朝的朝代,分北宋和南宋兩個階段,共歷十八帝,享國三百十九年。

960年,后周諸將發(fā)動陳橋兵變,擁立趙匡胤為帝,建立宋朝。趙匡胤為避免晚唐藩鎮(zhèn)割據(jù)和宦官專權亂象,采取重文抑武的施政方針,一方面加強了中央集權,另一方面剝奪武將兵權。宋太宗繼位后統(tǒng)一全國,至宋真宗時期與遼國締結澶淵之盟后逐漸步入治世。1125年金國大舉南侵,導致了靖康之恥,宋室被迫南遷。趙構在南京應天府(今河南商丘)繼位,建立了南宋,紹興和議后與金國以秦嶺淮河為界,后期爆發(fā)宋元戰(zhàn)爭,1276年元朝攻占臨安,崖山海戰(zhàn)后,南宋滅亡。

宋朝是中國古代歷史上商品經(jīng)濟、文化教育、科學創(chuàng)新高度繁榮的時代,北宋咸平三年(1000年)中國GDp總量為265.5億美元,占世界經(jīng)濟總量的22.7%,人均GDp為450美元,超過當時西歐的400美元。后世雖認為宋朝“積貧積弱”,但宋朝民間的富庶與社會經(jīng)濟的繁榮實遠超過盛唐。

宋朝時出現(xiàn)了宋明理學,儒學得到復興,科技發(fā)展迅速,政治開明,且沒有嚴重的宦官專權和軍閥割據(jù),兵變、民亂次數(shù)與規(guī)模在中國歷史上也相對較少。北宋因推廣占城稻人口迅速增長,從太平興國五年(980年)的3710萬增至宣和六年(1124年)的12600萬。

史學家陳寅恪曾言:“華夏民族之文化,歷數(shù)千載之演進,造極于趙宋之世。”而西方與日本史學界中認為宋朝是中國歷史上的文藝復興與經(jīng)濟革命的學者不在少數(shù)。

北宋 南宋

宋太祖趙匡胤(960年—976年) 宋高宗趙構(1127年—1162年)

宋太宗趙匡義(976年—997年) 宋孝宗趙昚(1162年—1189年)

宋真宗趙恒(997年—1022年) 宋光宗趙敦(1189年—1194年)

宋仁宗趙禎(1022年—1063年) 宋寧宗趙擴(1194年—1224年)

宋英宗趙曙(1063年—1067年) 宋理宗趙昀(1224年—1264年)

宋神宗趙頊(1067年—1085年) 宋度宗趙禥(1264年—1274年)

宋哲宗趙煦(1085年—1100年) 宋恭帝趙顯(1274年—1276年)

宋徽宗趙佶(1100年—1125年) 宋端宗趙昰(1276年—1278年)

宋欽宗趙桓(1125年—1127年) 宋幼主趙昺(1278年—1279年)

宋朝——后周恭帝繼位后,命趙匡胤為歸德節(jié)度使,歸德軍駐扎在宋州(今河南商丘)。次年,趙匡胤在陳橋發(fā)動兵變即位,因其發(fā)跡在宋州,故國號曰“宋”,定都汴梁(今開封),靖康年間,金兵攻陷汴京,北宋遂亡?;兆诘诰抛于w構在臨安(今杭州)重建宋王朝,史稱“南宋”。

宋太祖趙匡胤

太祖趙匡胤(公元927--976年),中國北宋王朝的建立者,廟號宋太祖,涿州(今河北涿州)人。出身出官家庭,趙弘殷次子。948年,投后漢樞密使郭威幕下,屢立戰(zhàn)功。951年郭威稱帝建立后周,趙匡胤任禁軍軍官、殿前都點檢。周世宗柴榮死后,恭帝即位,建隆元年(960年),他以鎮(zhèn)、定二州的名義,謊報契丹聯(lián)合北漢大舉南侵,領兵出征,發(fā)動“陳橋兵變”,黃袍加身,代周稱帝,建立宋朝,定都開封。趙匡胤稱帝后,先后攻滅南平、后蜀、南漢、南唐和湖南等割據(jù)政權,統(tǒng)一全國,結束了五代十國分裂混戰(zhàn)局面。

趙匡胤統(tǒng)治時期,吸取唐朝宦官專權、藩鎮(zhèn)割據(jù)導致滅亡的教訓,接受賢臣趙普的建議,通過“杯酒釋兵權”削奪了武官的地位,從而“重文輕武”,加強中央集權。使宋沒有宦官專權、藩鎮(zhèn)割據(jù),社會比較安定。但是也導致宋朝“積貧積弱”,外族紛紛侵擾。但也因為重文輕武,使宋代文學、哲學、美術、科技異常發(fā)達。開寶九年(976年),趙匡胤在北征契丹的途中暴死,享年50歲。

宋太宗趙炅

宋太宗(939—997),北宋第二位皇帝(967年——997年在位),名趙炅。太祖弟,初名匡義,后改光義,即位后,改名炅在位22年。趙弘殷第三子,是北宋開國君宋太祖趙匡胤的親弟弟。本名趙匡義,太祖登基后一度改稱趙光義。宋太宗很有作為,勤于政務,關心民生;不過由于他兩度伐遼失敗,導致四川王小波、李順農(nóng)民起義。但是總的來說,他統(tǒng)治時期宋朝比較強盛。

他曾參加陳橋驛兵變,擁立其兄為帝。繼承太祖各個擊破割據(jù)政權的方針,迫吳越王獻土歸降,又親征滅北漢,試圖收復幽云十六州。但在兩次對遼征戰(zhàn)失敗后,采取消極防守的方針。對內進一步加強中央集權,擴大科舉取士制度,建崇文院編《太平御覽》等。他注重興修水利,開墾荒地,統(tǒng)治晚期剝削加重,激起王小波、李順起義。他背棄了“金匱之盟”,費其弟光美為庶人后殺掉,又費其長子楚王元左為百姓。997年,病逝于汴京萬授殿,終年五十九歲。

宋真宗趙恒

宋真宗(968—1022)北宋皇帝(997—1022),名趙恒,原名趙德昌,是北宋的第三位皇帝。他是宋太宗的第三個兒子,登基前曾被封為韓王、襄王和壽王,997年以太子繼位。宋真宗統(tǒng)治時期治理有方,北宋的統(tǒng)治日益堅固,國家管理日益完善,北宋比較強盛。他曾被封為韓王、襄王、壽王。后立為太子。統(tǒng)治前期的咸平、景德年間因勤于政事,經(jīng)濟發(fā)展,號稱治世。但景德元年(1004年)遼國進犯澶州,真宗親征,澶淵之役訂城下之盟,開創(chuàng)納歲幣求和茍安的先例,以物質換取和平,加重了人民的負擔。后期任用王欽若大興祥瑞,東封泰山,西祀汾陽,又廣建佛寺道觀,勞民傷財,導致社會矛盾激化.1022年病逝于忭京宮中延慶殿,終年五十五歲,在位二十五年,葬于永定陵

宋仁宗趙禎

宋仁宗(1010—1063)北宋皇帝(1022—1063)。名趙禎,原名受益,是宋真宗的第六子,生于大中祥符三年(公元1010年),1018年立為皇太子,賜名趙禎,1023年即帝位,時年13歲,由章獻太后垂簾聽政,十余年后親政,1063年病死開封,享年54歲。他的統(tǒng)治開始較為節(jié)儉。但對西夏戰(zhàn)爭屢敗,被迫以“歲賜”銀、絹、茶妥協(xié),對遼也以增納歲幣求和。土地兼并及冗宮、冗兵、冗費現(xiàn)象日益嚴重,雖起用范仲淹等進行改革,但結果失敗。但總的來說,仁宗在位期間國家比較安定,1063年,仁宗病逝于宮中福寧殿,終年五十四歲。據(jù)《宋史》載,其母李氏生仁宗后,被劉德妃竊為己子,仁宗即位后,仍認劉后為生母,李氏臨死也沒敢母子相認。劉后死后,仁宗才知道內情,追封李氏為皇太后。后人根據(jù)這段歷史編寫了《貍貓換太子》。

轉載申明:360常識網(wǎng),歡迎分享,轉載請注明出處!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