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歷史 > 歷史解密 > 正文

趙充國為什么屯田作戰(zhàn)?這樣做的好處是?

2017-03-16 18:59:56  來源:360常識網   熱度:
導語:《趙充國傳》出自我國東漢時期著名的史學家班固所撰寫的史書《漢書》,這是一本全面介紹西漢至新朝王莽年間主要事件和人物的詳盡史書。而《

《趙充國傳》出自我國東漢時期著名的史學家班固所撰寫的史書《漢書》,這是一本全面介紹西漢至新朝王莽年間主要事件和人物的詳盡史書。而《趙充傳》則是西漢時期著名大將趙充國生平事跡的篇章,全篇內容豐富,資料詳盡,是一篇可以充分了解趙充國的重要史料和典籍。

趙充國(前137年—前52年),字翁孫,漢族,原為隴西上邽(今甘肅天水)人,后移居湟中(今青海西寧地區(qū)),西漢著名將領。為人有勇略,熟悉匈奴和氐羌的習性,漢武帝時,隨貳師將軍李廣利出擊匈奴,率七百壯士突出重圍,被武帝拜為中郎,官居車騎將軍長史。漢昭帝時,歷任大將軍(霍光)都尉、中郎將、水衡都尉、后將軍,率軍擊敗武都郡氐族的叛亂,并出擊匈奴,俘虜西祁王。昭帝死后,與霍光等尊立漢宣帝,封營平侯。后任蒲類將軍、后將軍、少府,神爵元年(公元前61年),宣帝采用趙充國的計策,平定羌人叛亂,并進行屯田。次年,諸羌投降,趙充國病逝后,謚號壯。為“麒麟閣十一功臣”之一。

趙充國是我國西漢時期一位戰(zhàn)功顯赫的著名將領,他在很小的時候便展露除了自己在軍事方面的天賦和才能,因為他自小便生長在西北邊境一代,因此他對當時的游牧名族的習性非常熟悉。在漢武帝年間,他就已經跟隨貳師將軍李廣利攻打匈奴了,正是在這一戰(zhàn)中,他憑借著自己過人的膽識和謀略,僅率領七百人馬就突破了匈奴的重重包圍圈,從此開始自己輝煌的作戰(zhàn)生涯。他不但在作戰(zhàn)上十分勇猛,而且在計謀上也是不遑多讓的,比如說他晚年進行的屯田活動。

那是在漢宣帝神爵元年即公元前61年,此時的趙充國擔任后將軍一職,他出兵河湟,先是攻打零羌,之后又安撫罕開羌,取得了一定的軍事成效,但是因為開支實在是十分巨大,給國家財政帶來了嚴重的負擔。趙充國于是提出了屯田的策略,自給自足,才能在邊境和羌人長期作戰(zhàn)。

但是宣帝和朝臣們并不認同,他們認為應該乘勝追擊,一舉殲滅羌人。趙充國于是便謊稱患病,同時也上奏宣帝,指出在從臨羌到浩門之間,羌人沒有開墾的田地一共有2000頃之多,如果能夠駐足人馬屯田,那么羌人就會不攻自破。宣帝在經過思索之后準備按照趙充國的想法進行屯田,于是便問他屯田之后對多久可以攻打羌人,趙充國說最晚明年的春天,羌人就會全部滅亡。于是趙充國便開始施行屯田的策略。漢軍在這一地區(qū)的屯田不僅有利于攻打敵軍,也將中原地區(qū)先進的生產技術帶到了這里,推動了當?shù)剞r業(yè)的發(fā)展。趙充國將軍不愧為一代名將,具有深遠的謀略和智慧,值得后人銘記和悼念。

趙充國陵園位于現(xiàn)在的甘肅天水清水縣城北一公里處的牛頭河畔。這是一座為了紀念西漢時期著名將領趙充國的陵墓。這座陵園從漢代的時候就開始修建了,此后后世之人在原先的基礎上又開辟祭田,修筑了用于祭祀的宮殿,建造了石碑,終于形成了現(xiàn)在比較大的規(guī)?!,F(xiàn)在的陵園主要分為三個部分,分別是趙充國墓區(qū)、宋金墓葬群博物館和碑林區(qū)。在1962年的時候被甘肅省認定為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目前的陵園總占地面積為7000多平方米。整個陵園莊重肅穆,環(huán)境十分優(yōu)雅宜人,是很多游客來到此地的一個不能錯過的旅游景點,在這里既可以瞻仰到千百年前一代名將的風采,開闊自己的眼界和視野,也是休閑旅游不錯的選擇。在這座陵園中,最吸引人的眼球的應該是趙充國將軍的墓冢了,墓冢高3.8米,底徑為10米,十分壯觀。在墓冢的前面分別樹立著兩座石碑,一座是清朝嘉慶年間所建造的“漢后將軍營平侯之墓”,另一座是清朝乙酉年間的“漢故將軍營平侯之墓”。此外還建立了仿漢白玉石柱沖天式牌樓,仿古建木結構的碑亭兩座,一座是元朝時期的書法家趙孟書寫的“趙充國頌”碑刻,另一座是南北朝時期北周天和二年魯恭姬碑刻。

應該說這座陵園歷經千年的光景,還能夠保存如此完好是十分令人高興的事情,因此在原來的基礎上,當?shù)卣€把在本縣境內發(fā)現(xiàn)的碑刻和雕像一起搬遷到了這座陵園之中,使之內容更加豐富,也提高了陵園的文化內涵。

轉載申明:360常識網,歡迎分享,轉載請注明出處!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