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dāng)前位置:首頁 > 歷史 > 歷史解密 > 正文

伍子胥和孫武是怎么認(rèn)識的 伍子胥和孫武誰更厲害

2017-03-15 19:28:09  來源:360常識網(wǎng)   熱度:
導(dǎo)語:國與家之間,忠與孝之間,君與臣之間的選擇從來就不是對等的。伍子胥被推上這一抉擇的窘境,并非自己的意愿。是命運,是幾十年的養(yǎng)育之恩,

國與家之間,忠與孝之間,君與臣之間的選擇從來就不是對等的。伍子胥被推上這一抉擇的窘境,并非自己的意愿。是命運,是幾十年的養(yǎng)育之恩,是情感的驅(qū)使,讓他不得不舍棄國家的利益,成為國家的叛徒。伍子胥是可憐的,他是個身不由己的人。

伍子胥,春秋末期吳國大夫、軍事家、謀略家。名員,字子胥,春秋時楚國人。一說是今監(jiān)利縣人,另一說在襄樊市谷城冷集區(qū)沈灣人封于申地 ,故又稱申胥,伍子胥本為楚國人,他性格剛強,青少年時,愛好讀書習(xí)武,勇猛而多謀略,心思縝密,是個聰明的孩子。他的父親叫做伍奢是楚國太子建的老師,平時主要負(fù)責(zé)太子的功課,太子建被費無忌誣告。公元前522,因楚平王懷疑太子“外交諸侯,將入為亂”,聽信費無忌 的讒言,將伍子胥的父親和哥哥都騙到郢都?xì)⒑?,伍子胥懷著滿腔的憤恨,只身逃亡異鄉(xiāng)。

若不是遭楚國陷害,誰人愿意當(dāng)一個叛國逃亡,兵伐故國的叛徒呢?他從小苦學(xué)兵法,勤練武藝,自當(dāng)是為了報效祖國,成就功名,誰想到最后本準(zhǔn)備用來報效故國的才能卻不得不用來毀滅故國?逃亡的苦不是任何人都能吃的,伍子胥先后逃往宋國和鄭國,期間吃盡了苦頭,沒有人知道他忍受了多大的屈辱,每天東躲西藏,像老鼠一樣在晚上才出來活動,很快他們的盤纏就消耗殆盡,貧病交加之際不惜出賣尊嚴(yán),淪為乞丐乞討為生,忍辱負(fù)重16年只為尋找一個復(fù)仇的機會。

伍子胥相信這一天不會等得太久,沖動的復(fù)仇者往往讓人憐憫,而冷靜的復(fù)仇者會讓人在寒夜中毛骨悚然。伍子胥是個聰明人,他知道復(fù)仇非一日,他很理智,心里極為清楚。楚國是大國,扳倒楚國豈是易事,一定要找實力相當(dāng)?shù)膰?。其次,伍子胥本為楚臣,若想在他國拜印,定要在朝中輔佐新君以立威望。在眾多國家中,他最后選擇了吳國。

初到吳國的伍子胥,通過公子光的關(guān)系求見吳王。但卻被置散,伍子胥心中背負(fù)著血海深仇,卻不能報,心急如焚,但他告訴自己一定不能 放棄,一定要沉住氣,終有一天會成功的。終于楚國和吳國之間爆發(fā)了一場曠日持久的戰(zhàn)爭。伍子胥在吳楚的交戰(zhàn)之間,為吳國擊敗楚國立下了 大功?!柏剿烈粤T(疲)之,多方以誤之”(《左傳·昭公三十年》),針對楚國軍隊的實際情況,分析了楚國執(zhí)政者眾而不和,互相推諉的弱 點,提出分吳軍為三部輪番擊楚,以誘楚全軍出戰(zhàn),彼出則歸,彼歸則出。此法一出,果然奏效,楚軍很快就疲乏了,楚軍被動應(yīng)戰(zhàn),隨即展開 大舉攻楚,即刻攻占了楚都郢。在吳楚大戰(zhàn)期間,伍子胥就認(rèn)識了孫武這個人。

孫武,祖先原是陳國的公子完,因避亂來到齊國。因為戰(zhàn)功被齊景公賜姓孫。此時,齊國發(fā)生了貴族之見的黨爭,孫武由于是田氏的后裔,自然受到排擠。無奈之下,孫武才到了吳國。孫武在吳國避世隱居,潛心研究兵書,同時觀察政治形式,在學(xué)習(xí)的期間認(rèn)識了從楚國流亡而來的伍子胥,兩人有著相同的謀略,互相欣賞,并共同扶持吳國的貴族公子光。伍子胥幫助公子光尋得刺客專諸,刺殺了吳王僚,成功奪取王位,即后來的吳王闔閭。伍子胥在得到重用之后,向闔閭舉薦了孫武。孫武便獻(xiàn)上了自己的兵法,深受吳王賞識。

后來孫武帶兵幫助吳國攻打楚國,孫武深諳行軍用兵之事,伍子胥又時常幫助孫武出謀劃策,二人合作竟直搗楚國都城,楚國國勢大衰,此后二人又合力輔助吳王闔閭成為了春秋霸主之一。孫武和伍子胥各有千秋要說誰更勝一籌,還真不好斷定,不過我們還是可以試著比較。

首先,伍子胥不是個單純的武將,伍子胥長期參與吳國的政治工作政治家,是能獨當(dāng)一面的政客,他略懂軍事,也指揮過軍隊。但是在軍隊的指揮上,或者說是對軍事了解的程度當(dāng)然還是孫武更在行一些,因為孫武畢竟研究了兵法這么多年,《孫子兵法》不是寫著玩兒的,他也曾多次帶兵打仗,理論得到過實踐,軍事孫武肯定要強一些。但除了軍事以外的才能,如政治、文化,由于孫武沒有過多參與,估計是伍子胥強。

轉(zhuǎn)載申明:360常識網(wǎng),歡迎分享,轉(zhuǎn)載請注明出處!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