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歷史 > 歷史解密 > 正文

宋朝的姑娘為何個個都出嫁難?只因嫁妝要求太高

2017-03-08 17:54:34  來源:360常識網(wǎng)   熱度:
導語:在九百年前就是宋朝時期,為何姑娘都出嫁那么難?我們舉幾個宋朝的例子。 第一個例子,范仲淹的族規(guī)。范仲淹是北宋名臣,做過大官,積攢了

在九百年前就是宋朝時期,為何姑娘都出嫁那么難?我們舉幾個宋朝的例子。

第一個例子,范仲淹的族規(guī)。范仲淹是北宋名臣,做過大官,積攢了不少錢,他發(fā)家以后,一個人把叔叔大爺堂叔堂伯哥哥兄弟堂兄堂弟總之整個家族全養(yǎng)了起來,家族里不管誰家辦紅白喜事,都是范仲淹出錢資助。為了做到不偏不向,范仲淹定了個規(guī)矩:凡是族里男孩娶親,彩禮都要按20貫的標準去送;凡是族里女孩出嫁,嫁妝都要按30貫的標準去置。很明顯,給女孩辦嫁妝要比給男孩送彩禮負擔重。

當時一貫就是銅錢1000文,范仲淹制定這一族規(guī)的時候,大米市價是50文一石,宋朝一石相當于今天65升,裝米大約100斤。50文買100斤米,等于一文錢能買兩斤,一貫能買2000斤?,F(xiàn)在2000斤普通大米要賣4000元左右,所以按購買力來換算的話,范仲淹所說的一貫大致相當于現(xiàn)在的4000元,20貫即8萬元,30貫即12萬元。也就是說,在范仲淹的家族里,男孩娶親需要送8萬元的彩禮,女孩出嫁則要帶12萬元的嫁妝。

第二個例子,蘇轍嫁女。大伙都知道,蘇轍就是蘇東坡的弟弟。宋徽宗初年,蘇轍女兒出嫁,為了給女兒籌辦嫁妝,蘇轍特地賣了他在河南新鄉(xiāng)購置的一塊好地,從中拿出“九千四百緡”來,讓女兒帶進了婆家。“九千四百緡”就是9400貫,雖說這時候已經(jīng)是北宋后期,通貨膨脹,貨幣貶值,但是一貫的購買力也相當于現(xiàn)在300塊錢。那么9400貫相當于現(xiàn)在多少?282萬元!蘇轍在日記里說,他這是“破家嫁女”。換言之,為了給女兒辦嫁妝,他差點兒傾家蕩產(chǎn)。

第三個例子,袁采的忠告。袁采是南宋人,做過縣官,處理過很多涉及婚姻的民事糾紛。袁采說,一個平民家庭,如果不是特別有錢的話,必須在女兒還很小的時候就為其嫁妝做好打算,換句話說,你得早點兒攢錢,不能到女兒該出嫁了,才發(fā)現(xiàn)存款不足,置不到像樣的嫁妝,而不得不賣地賣房。但是袁采沒說要在兒子還很小的時候就為其彩禮做準備,這說明跟女孩出嫁比起來,男孩娶親并不會給父母帶來很大的經(jīng)濟負擔。

咱們平心而論,范仲淹是有錢人,他給族里制定的嫁妝標準應該比普通百姓的標準高,蘇轍也是有錢人,平民百姓肯定也不會像他那樣拿出二三百萬來給女兒辦嫁妝。但即便如此,還是有很多家庭置不起嫁妝,不得不讓女兒一直在家待嫁。例如南宋初年,四川華成縣做普查,縣令侯可發(fā)現(xiàn)他的治下竟然就有幾百個未婚老姑娘。這幫老姑娘之所以嫁不出去,大多不是因為長得丑,而是因為“巴人娶婦,必責財于女氏”,女方父母拿不出那么多錢來置辦嫁妝。

轉載申明:360常識網(wǎng),歡迎分享,轉載請注明出處!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