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坦尼克號因何建造?揭開泰坦尼克號建造的背景
1901年白星公司(WHITE STAR LINE)被美國財閥朱尼厄斯·皮爾龐特·摩根(“老摩根”,美國七大財團之一摩根財團的創(chuàng)始人)的IMM國際海運公司收購之后,他的目標是卡納德公司(Carned Line)。而財政狀況窘迫的卡納德公司則被迫向英國政府尋求幫助。1907年,兩艘空前規(guī)模的快船——首次使用大型蒸汽輪機的盧西塔尼亞號和毛里塔尼亞號加入了卡納德公司龐大的郵船隊。白星公司在競賽中被甩到了后面。有IMM做后盾,白星公司決定迎頭趕上。1908年的一天晚上,哈蘭·沃爾夫船廠老板皮爾里勛爵和白星公司主席布魯斯·伊斯梅,在皮爾里勛爵位于倫敦貝爾格萊維亞區(qū)的大宅中共進晚餐。貝爾法斯特的哈蘭·沃爾夫船廠(Harland & Wolff,HW)從1871年起就是白星公司的忠誠合作伙伴,他們談到了卡納德公司的兩艘新船。
伊斯梅提出在HW船廠建造兩艘空前規(guī)模的巨輪,每艘有三座煙囪,噸位要超出卡納德公司兩艘新船15000噸左右。隨著兩人在皮爾里的書房里,兩艘船變成了三艘,三個煙囪變成了四個煙囪,這三艘史無前例的巨船,將成為無可爭議的大西洋航線霸主,不光是在噸位上,而且在速度和豪華程度上。新船將擁有高度跨三層甲板的頭等餐廳,甚至三等艙的裝潢也將遠比其它的郵船要舒適高級。新船要達到26至27節(jié)的高速,白星公司準備在新船上安裝三副螺旋槳,為了試驗這種新配置的可靠性,白星公司于1909年從“自治領(lǐng)海運公司”購買了兩艘15000噸級的客船--雙螺旋槳的梅甘尼克號和三螺旋槳的勞倫鐵克號,作對比試驗,三個螺旋槳被證明可以給郵船帶來速度上的優(yōu)勢。
奧林匹克級郵船中的第一艘在1908年12月16日在哈蘭·沃爾夫船廠開工。與其他公司新船下水前名字保密的做法不同,白星公司很快公布了三艘船的名字——奧林匹克號(RMS Olympic)、泰坦尼克號(RMS Titanic)和巨人號(RMS Gigantic,泰坦尼克號海難后改名不列顛尼克號,RMS Britannic),由于它們也運送郵件,船名加上了“皇家郵輪”(Royal Mail Steamer,RMS)的前綴。由于泰坦尼克號船體尺寸太大——長達883英尺,哈倫·沃爾夫船廠的造船臺顯然不能同時開工三條船。他們決定先建造1號(奧林匹克號)和2號船(泰坦尼克號)等1號船下水之后再開工建造3號船(巨人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