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漢章帝再戰(zhàn)匈奴 匈奴民族徹底失去叫板能力
永平十八年(公元75年)秋,明帝駕崩,享年四十八歲。明帝在位十八年,謹守建武時期所訂的制度,不準外戚封侯干政,就連妹妹館陶公主也不例外。群臣稱頌明帝的功德,百姓也能夠安居樂業(yè),共享太平盛世。不過明帝喜歡刑罰,所以楚王劉英和淮陽王劉延等案件,連累了許多人。
太子劉炟即位后,這就是章帝,葬父親于顯節(jié)陵,尊馬皇后為皇太后,升太尉趙熹為太傅,任命司空牟融為太尉,調(diào)蜀郡太守第五倫為司空。
沒多久,西域警報頻傳,先是明帝駕崩前的永平十八年二月,北匈奴派左鹿蠡王率兵攻打車師國后庭,車師后王安得向耿恭求援。耿恭部下不過兩三千人,不敢多派,只令司馬領兵三百前去救安得,結果被匈奴殺得一個不剩,車師后王安得也被亂軍殺死。匈奴乘勝進攻金蒲城,耿恭讓士兵在箭上涂上毒藥,匈奴兵中箭后傷口處爆裂,以為漢軍有神靈相助,于是人人膽寒,不戰(zhàn)而走。
到了夏天,匈奴又來攻打疏勒城,堵住城外的水源,不讓水流入城中。耿恭和將士們堅守了幾天,便焦渴難耐。耿恭急得仰天長嘆,說:“從前李廣利曾經(jīng)拔刀刺山,感動神靈,因此山泉涌出。如今我難道沒有神明保佑嗎?”于是整理衣冠,向水井跪拜,片刻后果然有泉水奔涌而出,滔滔不絕,眾人大呼萬歲。于是匈奴人認為耿恭是神而不是人,哪里還敢和他交戰(zhàn),一聲喧嘩,逃得無影無蹤。
明帝駕崩后,焉耆和龜茲兩國聯(lián)結北匈奴,攻打西域都護陳睦和柳中城的校尉關寵。朝廷正遇上大喪,不能迅速發(fā)兵,結果車師國被北匈奴招降,攻打疏勒城,校尉耿恭被困好幾個月。章帝向群臣問計,司空第五倫堅持不宜勞師遠征,獨有司徒鮑昱建議出兵。
章帝聽從了鮑昱的建議,派遣征西將軍耿秉屯兵酒泉,令酒泉太守段彭和謁者王蒙、皇甫援二人前去求援。到了建初元年(公元76年)二月,段彭傳來捷報,說漢軍在交河城大勝匈奴,車師國又重新投降漢朝,章帝這才下令停止出兵。
段彭等人雖然救出了關寵,卻沒有顧及耿恭。關寵不久即死,謁者王蒙等人準備回師,耿恭的部屬范羌堅持要去接應耿恭一同回朝,眾人都不敢前進,只給范羌二千士兵。范羌從山北繞行,冒著鵝毛大雪,登山越嶺,歷盡辛苦,才得到疏勒城。城上士兵頓時歡呼雀躍,開門迎接,第二天便和耿恭一同離開疏勒城,一路上且戰(zhàn)且走,經(jīng)過了許多危險,才進入了玉門關。
章帝還沒有來得及表彰耿恭,耿恭已經(jīng)進入洛陽,朝廷當即封賞眾人,耿恭兩次升遷,最后被封為長水校尉。章帝不打算再在西域駐兵,于是撤銷了戊、己校尉和西域都護等官職,召班超回朝。班超離開疏勒國時,疏勒國和于闐國全體軍民驚惶萬分,不知所措,都尉黎弇拔刀自刎。
于是,疏勒國馬上和尉頭國投降龜茲國,班超回師捕殺了叛徒,擊敗尉頭國,疏勒國又得以安定。章帝知道消息后,收回了前面的命令,準許班超留守在那里。
馬太后平時十分低調(diào),從來沒有為娘家人謀過私利,就是親兄弟馬廖、馬防、馬光三人,也只是任了一些小官職;章帝繼位后,才升馬廖為衛(wèi)尉,馬防為中郎將,馬光為越騎校尉。司空第五倫怕太后家族的勢力過于強盛,因此上奏章帝,請求重新考慮三人的升遷。章帝沒有反應,又準備給三個舅舅封爵,馬太后堅持不許。建初二年(公元77年),久旱不雨,一班獻媚的大臣說這是朝廷不封外戚的后患,章帝又準備加封;馬太后仍然不同意,還下詔說明加封外戚的后果和一些例子,群臣這才不敢再提此事。馬太后又連下三道詔書,凡是馬氏的姻親,如果違法亂紀,作奸犯科,一律嚴懲不貸。
建初三年(公元78年),章帝冊封前任大司徒竇融的曾孫女竇貴人為皇后,竇融的子孫不成器,有的被殺頭,有的被下獄,只有竇皇后的叔父竇嘉從未受過處罰。竇皇后還有一個妹妹,也進宮侍奉章帝。姐妹二人都生得傾城傾國,美麗無雙,太后也對她們另眼相看。姐妹入宮后,壓倒群芳,居然盡享章帝專寵。
姐妹倆入宮兩年有余,卻沒有生下兒子,只有宋貴人生了一個劉慶。章帝急于立儲君,于是立劉慶為皇太子,竇皇后雖然不便阻撓,但心中卻是怏怏不快。
此前,建初二年六月,燒當?shù)那甲搴缽姷嵛嶂用晕?,入侵金城,殺敗太守郝崇,又攻打漢陽,十分殘暴。章帝任命馬防為車騎將軍,和長水校尉耿恭討伐叛亂的羌人,司空第五倫說皇親貴戚不宜帶兵,章帝不聽。馬防二人出征后擊敗羌人,聲威大震,各個羌族部落紛紛歸順投誠。耿恭提議讓竇融鎮(zhèn)守河西,讓馬防鎮(zhèn)守漢陽。馬防怪耿恭引薦別人,削弱自己的權威,因此懷恨在心。
回到洛陽后,馬防指使監(jiān)軍李譚彈劾耿恭玩忽職守,對皇帝心懷不滿。章帝一時不察真?zhèn)危瑢⑿N竟⒐陋z治罪,雖然免了一死,回去后便含恨而死,于是馬防更加得志,權勢暴漲。建初四年(公元79年)四月,章帝封馬防為潁陽侯,馬廖為順陽侯,馬光為許侯。馬太后知道后已經(jīng)來不及阻攔,內(nèi)心十分擔憂,這年六月便郁郁而終,謚為明德皇后,和明帝合葬于顯節(jié)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