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歷史 > 歷史解密 > 正文

歷史上真實的香妃 乾隆的香妃真的體有異香?

2017-03-07 21:28:46  來源:360常識網(wǎng)   熱度:
導(dǎo)語:香妃,這個傳說中美麗神秘的女子,自清朝覆亡以后,忽然火了起來,就像一陣旋風,刮遍了大江南北、東海北疆,被編成了故事,寫進了小說,登

香妃,這個傳說中美麗神秘的女子,自清朝覆亡以后,忽然火了起來,就像一陣旋風,刮遍了大江南北、東海北疆,被編成了故事,寫進了小說,登上了舞臺,進入了熒屏。為什么香妃之風久刮不衰?為什么香妃之名越叫越響?其實就在于她是一個撲朔迷離的人物,在她身上有許多難解之謎,如名稱之謎、畫像之謎、婚姻之謎、死亡之謎,等等,引起了世人的關(guān)注和興趣。

香妃之謎何其多

名稱之謎?!跋沐敝缭谇宄┠甑囊恍┧饺酥鲋芯鸵殉霈F(xiàn)了。據(jù)迄今為止的考證得知,最早出現(xiàn)香妃之名的當屬光緒十八年(1892)蕭雄寫的《西疆雜述詩》卷四“香娘娘廟”,其中有“紛紛女伴謁香娘”一語。他在附錄中進一步寫道:“香娘娘,乾隆年間喀什噶爾人,降生不凡,體有香氣,性真篤,因戀母,歸沒于家?!惫饩w三十年(1904)刊印的《王湘綺先生全集》第五卷中,記有回妃被拐入宮,不順從皇帝,最后被皇太后絞殺的情節(jié)。

“香妃”之名的廣泛流傳是在清王朝滅亡以后。1914年,故宮古物陳列所從沈陽故宮和承德避暑山莊調(diào)來一批文物搞展覽,其中有一幅年輕女子的戎妝像。在該畫像下面的說明文字中,明確指出:“香妃者,回部王妃也。美姿色,生而體有異香,不假熏沐,國人號之曰香妃。”從此以后,香妃之名大震。

由上述記載我們可以得到兩個信息:第一,香妃是回族;第二,香妃之得名與生來就“體有異香”有關(guān)。人真的可以“不假熏沐”就“體有異香”嗎?根據(jù)人的生理特征,每一個人通過汗腺、皮脂腺,都會分泌出一些氣味來,人的五臟六腑內(nèi)的氣味通過人的一些器官也會排出來,幾乎一人一味,有的氣味濃,有的清淡些。香妃身上的香味是否屬于這種氣味?我們不得而知。再者,一些愛美、生活講究的女子,常洗一種“花草浴”或“奶浴”。還有一些女人喜歡搽抹一些具有特殊香氣的高級脂粉之類,浴后、搽后,身體自然會散發(fā)出引人注意的、沁人心脾的香味來。香妃身上的香味是否來自化妝品或者浴液的氣味?這對我們而言同樣是個難解之謎。

反過來,說香妃之得名源于“體有異香”,也可能是一種望文生義的解釋,也不能排除由于香妃長得太美、秀色可餐,故美其名曰“香妃”這種可能性。總之,為什么叫香妃,說法很多,至今尚無定論。

畫像之謎。香妃貌美,應(yīng)當是不用懷疑的,否則乾隆皇帝不會千里迢迢將這位回部女子納為皇妃。香妃究竟美到什么程度?人們總希望一睹真容。目前,流傳于世的、被稱為香妃畫像的有四種:一是身穿紅色旗裝的半身像;二是身穿歐式盔甲、手握戰(zhàn)刀的半身像;三是身穿西式長裙,一手提花籃、一手拿花鏟、頭戴涼帽的坐像;四是太倉陸夫人在東陵裕妃園寢拍照的香妃吉服半身像。

婚姻之謎。根據(jù)檔案記載,香妃是于乾隆二十五年(1760)二月進宮的,當時已27歲。那個時代,女子一般都在十幾歲就出嫁,清帝挑選秀女,13歲的女孩子就可參選。多爾袞的母親阿巴亥12歲就嫁給了努爾哈赤,孝莊文皇后13歲就與皇太極成了婚,孝康章皇后15歲就生育了康熙帝。香妃入宮時已經(jīng)27歲,有人據(jù)此推測她很可能已經(jīng)結(jié)過婚,而且婚史不會很短。如果香妃入宮前結(jié)過婚,那她以前的丈夫是誰?

這次入宮,是因丈夫死了還是離婚了?如果是離婚,離婚的原因是什么?以前是什么時候結(jié)的婚?我們都無從得知。香妃也有可能在入宮前沒有結(jié)過婚。那個年代雖然盛行早婚,但個別晚婚的也不是沒有。當年葉赫部首領(lǐng)布揚古妹,風姿綽約,聰慧柔順,是有名的美貌佳人。也正因為她的美麗聰慧以及政治上的原因,到33歲才出嫁,成了著名的“老女”。香妃久負美名,遠近聞知,她難道就不會是第二個“老女”嗎?在民間,也有一些有地位、有財富的美貌女子,倚仗自己的財、貌,高不成,低不就,總不能找到遂心如意的郎君,直到妙齡花季已過,耽誤了婚期。香妃會不會也屬于這種情況呢?這個謎團恐怕真的難以解開了。

死亡之謎。關(guān)于香妃的死亡,有兩種說法。一種是被皇太后賜死,另一種是自然病死。前一種說法最具代表性的就是1914年古物陳列所在展出的所謂香妃戎裝像下寫的文字說明:

香妃者,回部王妃也,美姿色,生而體有異香,不假熏沐,國人號之曰香妃?;蛴蟹Q其美于中土者,清高宗聞之,兩師之役,囑將軍兆惠一窮其異?;亟绕?,兆惠果生得香妃,致之京師,帝命于西內(nèi)建寶月樓(即今之新華門)居之。樓外建回營,毳幕韋鞴,具如西域式,又武英殿西之浴德堂,仿土耳其式建筑,相傳亦為香妃沐浴之所。蓋帝欲藉種種以取悅其意,而稍殺其思鄉(xiāng)之念也。詎妃雖被殊眷,終不釋然,嘗出白刃袖中,示人曰:“國破家亡,死志久決,然決不肯效兒女汶汶徒死,必得一當以報故主?!甭?wù)叽篌@。但帝雖知其不可辱而卒不忍舍也。如是者數(shù)年,皇太后微有所聞,屢戒帝弗往,不聽。會帝宿齋宮,急召妃入,賜縊死……

皇太后即乾隆帝的生母孝圣憲皇后,死于乾隆四十二年(1777),而香妃(容妃)死于乾隆五十三年(1788),比皇太后晚死11年,所以不可能是被皇太后賜死的。

香妃究竟是怎么死的,至今仍然是個待解之謎。

歷史上真實的香妃

容妃就是香妃。我們上文提到,香妃和容妃是一個人。關(guān)于這個問題,史學(xué)界曾經(jīng)有過爭論,現(xiàn)在基本上達成了共識。做這種判斷的理由是什么呢?

其一,乾隆帝只有一個來自新疆的妃子。容妃,無論是官書、檔案記載,還是實物考證,都證明是來自新疆的妃子。既然香妃也是乾隆帝的新疆妃子,那么香妃只能是容妃。

其二,她們“二人”都來自新疆,都是維吾爾族,都信奉伊斯蘭教,最后的封號都是妃。就是說家鄉(xiāng)、民族、宗教信仰、封號是一樣的,如果是兩個人,不會如此巧合。

其三,她們“二人”的父親、哥哥、五叔、六叔是相同的。新疆喀什香妃墓的資料中,提到香妃的父親是艾力和卓,哥哥是哈山和卓即圖地公(漢名),并說圖地公曾“和妹妹香妃一起去北京”。從《西域同文志》卷十一和《西域圖志》卷四十八記載的“和卓”世系中可知,艾力和卓即阿里和卓。這兩個名詞在維吾爾語中是一個詞,只是漢字譯寫的差異。這兩本書上還記載了阿里和卓的五弟是額色尹、六弟是帕爾薩,其子是圖爾都。圖爾都的維語原音為圖爾迪,因他是公爵,因此稱圖爾迪公,快讀則為圖地公,與上面提到的哈山和卓是同一個人。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藏的《容妃遺物折》中提到了部分容妃娘家人的姓名,其中有額思音、帕爾薩、圖爾都妻等。額思音就是香妃的五叔額色尹,帕爾薩就是香妃的六叔,圖爾都妻就是香妃的嫂子。既然香妃和容妃的家屬都是一樣的,那么兩個人自然就是一個人了。

歷史上的香妃。那么,歷史上的容妃即香妃到底是怎樣的一個人?乾隆皇帝為什么要納一個維吾爾族女子為妃?她一生的經(jīng)歷又如何?這也是世人普遍關(guān)注的問題。

容妃,生于雍正十二年(1734)九月十五日。她是新疆秉持回教始祖派噶木巴爾的后裔,其家族為和卓,故被稱為和卓氏,也稱霍卓氏。其父阿里和卓為回部臺吉,哥哥叫圖爾都。容妃家族世代居住在新疆的葉爾羌。

乾隆二十年(1755)五月,清政府派兵平定了新疆阿睦爾撒納的叛亂,解救了墨特的兩個兒子波羅尼都和霍集占(大小和卓)??墒沁@兩個人不但不感恩戴德,反而以怨報德,聚眾叛亂,反對朝廷,分裂祖國。容妃一家反對叛亂,擁護朝廷,不順從大小和卓,被迫離鄉(xiāng)背井,全家從天山以南的葉爾羌遷移到天山北側(cè)的伊犁居住。

乾隆二十二年(1757),清政府再次派兵平叛。乾隆二十四年(1759)秋,大小和卓的叛亂被平定。配合清軍平叛有功的容妃的五叔、六叔、哥哥及其家屬先后被召進北京,封官晉爵,宴請賞賜,并為他們建回子營,讓他們居住。容妃也來到了北京。為了感謝皇帝的恩德,表示對朝廷的忠心,額色尹和圖爾都決定將美麗聰明的容妃送進皇宮,服侍皇上。

乾隆二十五年(1760)二月初四日,圖爾都27歲的妹妹被封為和貴人,皇帝賞給了她大量衣物和銀兩。她一進宮就被封為貴人,沒有經(jīng)過常在和答應(yīng)兩級,表明了皇帝對這件事的重視,也表明了皇帝對這位來自新疆維吾爾族女子的喜愛。這年的四月八日,乾隆帝將宮中女子巴朗賜給圖爾都為妻。和貴人的生活習慣和宗教信仰受到了皇帝的尊重和特殊的關(guān)照,專門為她在宮中設(shè)了回族廚師。容妃在圓明園居住時,曾在園中的方外觀做禮拜,乾隆帝特意為她在方外觀大理石墻上鐫刻了《古蘭經(jīng)》文。和貴人入宮兩年來,“秉心克慎,奉職惟勤”,全宮上下對她的印象都很好。乾隆二十六年(1761)十二月三十日,乾隆帝奉皇太后懿旨,晉封和貴人為容嬪。第二年圖爾都晉封為輔國公。乾隆三十年(1765)正月,皇帝第四次南巡,容嬪和她的哥哥圖爾都隨駕同行?;实鄣腻鷭搴芏?,而外出陪駕的妃嬪只有幾位,容嬪能夠隨駕,表明了她在皇帝心目中的地位,一路上,容嬪兄妹第一次飽覽了祖國內(nèi)地的壯美山河,大開了眼界。

乾隆三十三年(1768)六月初五日,乾隆帝奉皇太后懿旨,晉升容嬪為容妃。同年十月二十六日,乾隆帝命文華殿大學(xué)士尹繼善為正使、內(nèi)閣學(xué)士邁拉遜為副使,持節(jié)赍冊印,冊封容嬪為容妃。乾隆三十六年(1771),容妃隨皇帝東巡,拜謁了孔廟,登上了東岳泰山。乾隆四十三年(1778),容妃又隨皇帝拜謁了盛京,在這次隨行的6位妃嬪中,容妃已居第二位。

自乾隆三十一年(1766)烏喇那拉皇后死后,乾隆帝不再立皇后。自乾隆三十年(1765)慶貴妃死后,四十年(1775)令懿皇貴妃死后,不再封貴妃和皇貴妃。后宮中地位最高的就是妃,當時宮中有6位妃,容妃就是其中一位。從乾隆四十三年(1778)七月以后,容妃已升到第三位,排在愉妃、穎妃之后。從乾隆五十年(1785)以后,可能是身體欠佳,容妃很少露面,皇帝往往單獨賞給她物品。通過查閱清宮檔案《賞賜底簿》得知,乾隆五十三年(1788)四月十四日,皇帝賞給了容妃10個春橘,這是迄今所查到的最后一次賞賜。5天以后,即乾隆五十三年(1788)四月十九日,容妃在圓明園溘然長逝,終年55歲。她最大的遺憾就是未能給皇帝生育兒女。

容妃死后,乾隆帝為了讓宮里人經(jīng)常懷念她,特地將她在宮中幾十年里積攢下來的物品分贈給各妃嬪、公主、格格和傭人以及她娘家的人。容妃的金棺暫安在暢春園西側(cè)的西花園,同年四月二十七日從西花園奉移到北京東北郊的靜安莊殯宮暫安。同年九月十七日,乾隆帝命皇八子儀郡王永璇護送容妃金棺奉移東陵。九月二十五日葬入裕陵妃園寢。

在乾隆皇帝的后妃中,有一個維吾爾族女子并不奇怪,這正是清王朝對邊疆少數(shù)民族實行“懷柔”政策的具體體現(xiàn)。我國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清政府為了加強統(tǒng)治,維護國家的統(tǒng)一和民族團結(jié),對邊疆少數(shù)民族一向采取恩威并重的政策。對忠于朝廷、促進民族團結(jié)者恩禮有加;對制造分裂、搞獨立、抗拒中央政府者,予以堅決鎮(zhèn)壓。乾隆帝納圖爾都之妹為妃,并給予優(yōu)厚的待遇,目的就是想通過容妃家族在新疆的巨大影響,搞好民族團結(jié),加強中央政府對新疆地區(qū)的統(tǒng)治。從康熙到乾隆年間,新疆曾多次發(fā)生少數(shù)民族貴族叛亂,雖然都被鎮(zhèn)壓下去了,但總不徹底,時叛時順,不能保持持久和平。乾隆皇帝把維護統(tǒng)一、反對分裂的新疆上層人物額色尹、帕爾薩、圖爾都、瑪木特等召進京師,加官封爵,恩禮有加,并納他們的女子為妃,結(jié)成秦晉之好,這都是有深刻用意的。從此以后,新疆的穩(wěn)定局面保持了60年之久,這不能不說是乾隆帝的和親政策發(fā)揮了作用。容妃即香妃作為施行這一政策的關(guān)鍵人物,在清宮中度過了28個春秋,深深贏得了皇帝的寵愛和信任,最后又葬入了大清的皇家陵園。容妃和她的家庭為民族團結(jié)和國家統(tǒng)一,做出了一定的貢獻。

轉(zhuǎn)載申明:360常識網(wǎng),歡迎分享,轉(zhuǎn)載請注明出處!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