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清初的十三大“漢奸” 為清朝打下九成江山!
明末清初十大漢奸,這些漢奸,歷史上都很有名,某種程度上,他們改變了中國歷史的走向,雖然他們也遺臭萬年。
提到漢奸,人們想到的往往都是那些在本人已被強(qiáng)敵所困的時候,或者國家已經(jīng)遭強(qiáng)敵入侵,危在旦夕的時候,為保全自家性命或地位而投降敵方的人,如洪承疇,吳三桂,汪精衛(wèi)之流,他們都是看到敵人過于強(qiáng)大,若再不投降,要么身家性命不保,要么自身的榮譽(yù)和地位將泡湯,這才決定當(dāng)漢奸的。但是大家沒有想到是,歷史上居然還有個別人在國家還沒有遭到毀滅性打擊,敵人還并不強(qiáng)大,而且其自身也沒有什么危險時,就主動投靠異族,自愿充當(dāng)了漢奸,他就是明末清初的文人漢奸,范文程。
1、范文程 滿清漢臣第一人。
范文程字憲斗,號輝岳,遼寧撫順人,祖籍江西,明朝初年,其祖上遷居至遼東,到范文程是這一代已是地地道道的遼東漢人了。范家祖上幾代都曾做過明朝官員,范文程的曾祖父曾任明朝兵部尚書,祖父則出任過明朝沈陽衛(wèi)指揮同知,所以他們家?guī)状际苓^明朝的恩惠,而范文程本人,青年時期也曾考中了生員(秀才),按說,他家這樣的背景應(yīng)該是誓死效忠明王朝的,范文程是讀書人,更應(yīng)該懂得忠孝節(jié)義的道理??墒?,他偏偏就背叛了自己的國家(明帝國),背叛了自己的民族,可恥的投奔到了滿人的旗下。
公元1618年,剛剛統(tǒng)一女真族不久的愛新覺羅.努爾哈赤,率領(lǐng)他的八旗勁旅,攻陷了范文程的家鄉(xiāng)撫順,當(dāng)時的八旗軍其實不過是一群如狼似虎的土匪,他們在撫順城里燒殺搶掠,無惡不作,而此時的范文程,面對這種暴行,不但沒有義憤填膺,沒有奮起反抗,反而主動去拜見劊子手努爾哈赤,自賣才華,請求雙手沾滿他父老鄉(xiāng)親鮮血的努爾哈赤給他一官半職。
洪承疇是因為自己的部隊被八旗軍重重包圍,糧盡援絕,不得已才投降滿清的,吳三桂則是因為明王朝已經(jīng)垮臺,主子都沒有了,才決定降清的,汪精衛(wèi)則是看到日軍來勢兇猛,大有吞滅中華之勢,為了保全自身,才投靠倭寇的。而這個范文程,則是在自身完全沒有受到威脅,而且國家也還沒有面臨亡國之危時(一個小小的撫順的丟失,對偌大的明帝國來說,沒有任何影響,當(dāng)時努爾哈赤的實力,簡直不能與明帝國同日而語),就主動投靠了異族,充當(dāng)了漢奸,范文程這樣做僅僅是為了自身的榮華富貴,真是可恥之極。
范文程拜見努爾哈赤后,雖然極力吹噓了自己,并大大表現(xiàn)了一番奴才德性,但努爾哈赤還是沒怎么賞識他,只是讓他去文館(相當(dāng)于現(xiàn)在的辦公廳)去任職,沒給他官階,只是讓他每天給不識字的各旗軍官們寫寫軍令,文告什么的。范文程對這份差事很不滿意,覺得這樣下去沒有前途,為了盡量在主子面前表示忠心,他竟然“投筆從戎”,親自騎馬上陣,攻打明軍,當(dāng)時努爾哈赤攻打沈陽,廣寧,這幾次戰(zhàn)役,范文程都參加了,呵呵,為了當(dāng)一個讓主子滿意的合格漢奸,竟然舍得用自己原本握筆的手去拿刀,范文程當(dāng)漢奸當(dāng)?shù)竭@份兒上,也真是虧了他了。
努爾哈赤死后,皇太極繼承汗位,他“慧眼識英雄”,將范文程調(diào)到自己身邊,作為貼身的謀士,范文程終于可以大肆施展自己“才華”了。他特意擬定了一份奏折,勸諫皇太極發(fā)兵攻入關(guān)內(nèi),直搗明王朝的中心,北京。范文程毀滅大明的心情比滿人還急切,其實當(dāng)時,滿洲的實力與大明相比,仍然懸殊,全部的八旗軍兵力還不及明軍的十分之一,經(jīng)濟(jì)上更是相差巨大。范文程為了主上的前途,明知不可為而為之,誓滅大漢,其決心遠(yuǎn)超正統(tǒng)滿人。
后來,皇太極采納了他的建議,率八旗軍繞道蒙古,攻打北京,范文程樂不可支,緊跟鞍前馬后,沿途,他利用自己的漢人身份,再加上那“三寸不爛之舌”,騙取了很多明軍將領(lǐng)的投降,使?jié)M人“兵不血刃”就占領(lǐng)了很多城池。最狠也最有成效的一招,是他向皇太極進(jìn)獻(xiàn)了一條他精心設(shè)計的反間計,即散布謠言,使明崇禎皇帝誤以為遼東督師袁崇煥(此人才能極高,是皇太極的克星)跟滿人勾結(jié),竟然將他處死。范文程借刀殺人,為他的主子除掉了心腹大患,真是“功高蓋世”啊。
令人捧腹的是,范文程雖然對他的滿洲主子一片忠心,恨不得給他們舔腳趾,但他畢竟不是滿人,終究還是擺脫不了作為一條狗的命運,有一年,皇太極的弟弟,滿洲鑲白旗主旗主多鐸,看中了范文程的妻子,竟然要明目張膽搶奪他的妻子。范文程氣得欲哭無淚,沒想到自己為滿清效力多年,最后竟然連老婆也要貼出去,這時皇太極已經(jīng)死了,幸虧繼掌大權(quán)的多爾袞感念范文程曾救過他的命,便及時制止了多鐸的這一莽撞行為。
這里,還要提一下范文程對大漢犯下的另一大罪行,當(dāng)年就是他挽救了多爾袞,這個最終吞并了整個中國,降服了整個大漢民族的滿洲強(qiáng)人。還是皇太極在位的時候,年輕的多爾袞不慎違反了軍紀(jì),皇太極勃然大怒,決定處死多爾袞(多爾袞只是皇太極的同父兄弟,不同母),是范文程極力勸諫,皇太極才饒過了他,留下了這個文武兼?zhèn)涞膹?qiáng)人,也正是范文程后來大力勸諫多爾袞,多爾袞才下決心入關(guān),奪取整個中原的。范文程間接毀滅了整個大明王朝,當(dāng)然,這也正是他求之不得的。
多爾袞入關(guān)后,范文程身居大學(xué)士之位,可謂功成名就了,但他還在為滿清的政治事業(yè)操心費力,他為多爾袞制定了許多規(guī)章朝綱,教他如何安定民心,如何選用人才,在清初的幾年里,若不是范文程的盡力輔佐,滿清是很難穩(wěn)住局面,并最終坐穩(wěn)江山的。范文程真乃滿清的開國元勛,其作用舉足輕重啊。
在中國的歷史上,漢奸雖然有很多,但像范文程這樣主動投降,而且一生以消滅自己國家(明帝國)為己任,不達(dá)目的不罷休的極品漢奸,還真就他一個,這真是前無古人,后無來者啊。
2、洪承籌 康熙的祖母真的值得一個漢奸?
洪承疇是明朝的重臣,以薊遼總督率兵援遼,朝中文武對他寄予很大希望。松山城破之后,洪承疇及其部將祖大樂被俘。皇太極派席賴、查塔、鐘古、商吉圖等前往松山,諭請圍困松山的皇太極長子、多羅郡王豪格,代善的孫子、多羅郡王阿達(dá)禮,努爾哈赤的十五子、多羅貝勒多鐸等說,松山所獲總督洪承疇、總兵祖大壽之弟祖大樂,可送入盛京;巡撫丘民仰、總兵王廷臣、曹變蛟如不降,可處死;祖大名、祖大成放入錦州。于是,豪格、阿達(dá)禮等對被俘人員以不同的待遇:將洪承疇、祖大樂兩人送往沈陽;對明朝巡撫丘民仰、總兵曹變蛟、王廷臣等,先進(jìn)行勸降,遭到拒絕以后,當(dāng)即把他們就地處死,其下部將一百余人、士兵三千余人,也全部被殺害;將祖大壽的另外兩個弟弟游擊祖大名、祖大成,卻放回錦州,實際是讓他們?nèi)プ鲎娲髩鄣墓ぷ?。從這件事可以看出,皇太極很有心計,同時也說明他雖然比較寬厚,但對漢人的屠殺也是十分殘酷的。被俘明將僅洪承疇、祖大樂送沈陽。祖大樂是祖大壽的弟弟,為爭取祖大壽,自然要保護(hù);而洪承疇是明朝重臣,加以文韜武略聞名,如能爭取洪承疇歸順清廷,對清朝以后形勢發(fā)展將起重大作用。
洪承疇于三月到沈陽以后,據(jù)說被幽禁在大清門左邊舊有的三官廟內(nèi),距宮門很近。清廷一再勸降,洪承疇堅決不降。勸降的滿將見洪承疇怒目而視,死不開口,就舉刀欲殺承疇,他竟“延頸承刃,始終不屈”。那么,洪承疇后來為什么投降呢?史書說法不一,據(jù)《清朝全史》上記載:
汲修主人(禮親王)談太宗襟度有曰:松山既破,擒洪文襄(即承疇),洪感明帝之遇,誓死不屈,日夜蓬頭跣足,罵言不休。太宗乃命諸文臣勸勉之,洪一語不答。太宗乃親至洪之館,解貂裘而與之服,徐曰:“先生得無冷乎?”洪茫然,視太宗良久,嘆曰:“真命世之主也”,因叩頭請降。太宗大悅,即日賞赍無算,陳百戲作賀。諸將皆不悅曰:“洪承疇僅一羈囚,何待之重乎?”太宗曰:“吾儕所以櫛風(fēng)沐雨者,究竟欲何為乎?”眾曰:“欲得中原耳?!碧谛υ唬骸捌┲姓?,君等皆瞽目,今得一引路者,吾安得不樂?”眾乃服。
據(jù)《清史稿洪承疇傳》記載:
上欲收承疇為用,命范文程諭降。承疇方科跣謾罵,文程徐與語,泛及今古事,梁間塵偶落,著承疇衣,承疇拂去之。文程遽歸,告上曰:“承疇必不死,惜其衣,況其身乎?”上自臨視,解所御貂裘衣之,曰:“先生得無寒乎?”承疇瞠視久,嘆曰:“真命世之主也!”乃叩頭請降。
這兩處所說的一個共同點是,洪承疇被俘之初,確實堅決不降。其他史料,也證明這一點?!睹骷颈甭浴防镎f他被俘后,
不屈,命之跪,承疇曰:“吾天朝大臣,豈拜小邦王子乎!”
朝鮮的王子李p吹摹渡蜆萋肌防鏌菜擔(dān)清廷無奈,就把他“拘鎖北館”,不給飯吃,“只給菽水喝”,想用虐待的辦法來消磨他的意志。然而洪承疇并不懼怕,反而以絕食相抗,“米漿不入口者七日”,不過仍然是“求死不得”。《清朝全史》和《清史稿》里所說的洪承疇降清的關(guān)鍵之舉,都是由于皇太極親自去看他,并把自己的貂裘親手給洪承疇披上,洪承疇受到感動,才歸順了清朝。應(yīng)當(dāng)說洪承疇從堅決不降到?jīng)Q定降清,是皇太極招降政策的結(jié)果?;侍珮O為此費了很大力氣,做了很多工作,一些比較有作為的漢臣,如范文程、張存仁,也起了重要作用。當(dāng)然,洪承疇也從皇太極的禮賢下士和寬廣胸懷中,看到清朝有可能成功,而明朝的腐敗已很難重振基業(yè),這大概也是洪承疇決心降清的原因之一。至于民間廣泛流傳著洪承疇的降清,是由于皇太極的愛妃博爾濟(jì)吉特氏做工作的結(jié)果,似乎并無根據(jù)?!肚迨费萘x》中第十回里關(guān)于洪承疇降清有過這樣一段描述:
原來洪承疇人本剛正,只是有樁好色的奇癖。這日正幽在別室,他是立意待死,毫無他念,到了巳牌,紅日滿窗,幾明室凈。聽門外叮當(dāng)一聲,開去了鎖,半扉漸辟,進(jìn)來了一個青年美婦,裊裊婷婷地走近前來,頓覺一種異香撲入鼻中。承疇不由的抬頭一望,但見這美婦真是絕色,髻云高擁,鬟鳳低垂,面如出水芙蓉,腰似迎風(fēng)楊柳,更有一雙纖纖玉手,豐若有余,柔若無骨,手中捧著一把玉壺,映著柔荑,格外潔白。承疇暗訝不已,正是胡思亂想,那美婦櫻口半開,瓠犀微啟,輕輕的呼出“將軍”二字。承疇欲答不可,不答又不忍,也輕輕的應(yīng)了一聲。這一聲相應(yīng),引出那美婦問長道短,先把承疇被擄的情形,問了一遍。承疇約略相告。隨后美婦又問起承疇家眷,知承疇上有老母,下有妻妾子女,她卻佯作凄惶的情狀,一雙俏眼,含淚兩眶,頓令承疇思家心動,不由的酸楚起來。那美婦又設(shè)詞勸慰,隨即提起玉壺,令承疇喝飲。承疇此時,已覺口渴,又被她美色所迷,便張開嘴喝了數(shù)口,把味一辨,乃是參湯。美婦知已入彀,索性與他暢說道:“我是清朝皇帝的妃子,特憐將軍而來。將軍今日死,于國無益,于家有害?!背挟牭溃骸俺酪酝?,尚有何法?難道真?zhèn)€降清不成?”美婦道:“實告將軍,我家皇帝,并不是要明室江山,所以屢次投書,與明議和,怎奈明帝輕信邪言,屢與此地反對,因此,常要打仗。今請將軍暫時降順,為我家皇帝主持和議,兩下息爭,一面請將軍作一密書,報知明帝,說是身在滿洲,心在本國。現(xiàn)在明朝內(nèi)亂相尋,聞知將軍為國調(diào)停,斷不至與將軍家屬為難。那時家也保了,國也報了,將來兩國議和,將軍在此固可,回國亦可,豈不是兩全之計么?”這一席話,說得承疇心悅誠服,不由的嘆息道:“語非不是,但不知汝家皇帝,肯容我這般舉動否?”美婦道:“這事包管在我身上?!毖灾链?,復(fù)提起玉壺,與承疇喝了數(shù)口,令承疇說一允字,遂嫣然一笑,分花拂柳的出去??垂伲∧愕肋@美婦是何人?便是太宗最寵愛的莊妃。因聞承疇不肯投降,她竟在太宗前,作一自薦的毛生,不料她竟勸降承疇,立了一個大大的功勞。
事實上,莊妃是不可能獨自一人去看望洪承疇的,起碼會有宮女隨從;而且,沈陽的清宮院落不是很大,皇太極住的清寧宮,與莊妃所住宮室在一個院落,莊妃的一舉一動其他嬪妃也能看得到?;侍珮O為顧及自己的顏面,也不會同意莊妃去用“美人計”說降洪承疇,這是一般常識。況且,《清史演義》在講這個內(nèi)容的第一句話就是:“原來洪承疇人本剛正,只是有一樁好色的奇癖。”這話自然是丑化洪承疇的。實際上,洪承疇在個人生活上很遵守儒家道德,并沒有什么風(fēng)流之舉。莊妃說降洪承疇未必是歷史事實。但莊妃聰明賢慧,為皇太極出了勸降洪承疇的主意,倒還是有可能的。
3、吳三桂。
滿清入關(guān),闖軍兵敗,背明投清,絞死桂王,一手幫滿清打倒了兩大強(qiáng)敵。其人文武雙全,野心勃勃,在那個混亂年代,野心沒有錯??上У氖且靶奶×?,若真有奪取天下之心,也不會成為漢奸??蓺獾氖呛髞?,舉兵造反,還沒有和韃虜一決雌雄之心。初期本來占優(yōu),卻沒有直搞黃龍,確想劃江而治,被康熙緩過氣來,最后成就了康熙那個麻子的武功。你要成功了,也許還能勉強(qiáng)脫掉漢奸兩個字??上В^狡兔死,走狗烹,最后兔皮都被人掛起來作成襖子。
吳三桂(1612年-1678年10月2日),字長伯,一字月所,明朝遼東人,錦州總兵吳襄之子。以戰(zhàn)功及父蔭授都指揮,擢遼東總兵官。李自成軍逼近北京 ,崇禎帝加封他為平西伯,令其放棄寧遠(yuǎn)援京 。未幾,北京失陷,吳三桂撤兵山海關(guān)。李自成克北京后招他歸降,因其父被追贓助餉,其妾被李自成部將掠去,遂上書螨清睿親王多爾袞 ,乞請清兵入關(guān)討李。山海關(guān)之戰(zhàn),吳三桂與清軍大敗李自成 ,受清封平西王。不久,又為清軍先鋒,追擊李自成,鎮(zhèn)壓陜西、四川等地的抗清斗爭。1657受平西大將軍,會同清軍進(jìn)攻南明云貴地區(qū)。十六年,清廷命他鎮(zhèn)守云南。1662,吳三桂殺南明永歷帝于昆明,被晉封為親王,并兼轄貴州省。與鎮(zhèn)守福建的靖南王耿精忠、鎮(zhèn)守廣東的平南王尚可喜子尚之信相呼應(yīng),成為擁兵自重的三藩。為抑三藩,清廷于十二年下令撤藩。吳三桂聞訊后叛清。自稱總統(tǒng)天下水陸大元帥、興明討虜大將軍,發(fā)布檄文,揮軍入湖南。桂、川、黔、湘、閩、粵諸省響應(yīng),戰(zhàn)亂波及贛、陜、甘等省。十七年,吳三桂在湖南衡州稱帝,國號大周,改元昭武。同年秋病死 。二十年昆明被圍,吳世璠自殺,余眾出降。其人事跡眾所周知,無需詳述。
沒有吳三桂,螨清恐怕也沒有足夠的勇力掃平中原了。甲申年三月,清人得知寧遠(yuǎn)棄守的消息,就已經(jīng)有心再次進(jìn)軍中原了。但是多爾袞仍然很顧忌李自成,曾經(jīng)試圖派人去同李自成商量聯(lián)合滅明,沒想到李自成那么快就打進(jìn)了北京,讓他一時沒了主意。這時范文程上書,力陳流寇不足以懼,而且崇禎一死,清人出兵反倒在道德上具有優(yōu)越性。范文程的想法,竟與南明弘光君臣不謀而合,只是范文程是建議清軍以義軍之名行侵略之實,弘光朝廷卻是真地相信清人會為他們做義軍。后來洪承疇又向多爾袞進(jìn)言,分析了流寇“遇弱則戰(zhàn),遇強(qiáng)則遁”的特性,認(rèn)為李自成部隊“財足志驕,已無固志”,一見清軍將至,必然攜財焚宮殿以歸。洪承疇果然不愧為李自成的老對手,對李自成的農(nóng)民特性真是了如指掌。他還為多爾袞制定了細(xì)致的戰(zhàn)略和進(jìn)軍路線,但是連他也沒有料到他的門生吳三桂會送上門,所以后來他的戰(zhàn)略就顯得有些多余了。吳三桂在與清軍結(jié)盟后,吳三桂在多爾袞要求下,為“乞師”不惜“剃發(fā)無恨”,成為明朝最后一個投降清的重要將領(lǐng),也是清入關(guān)時第一個投降的將領(lǐng)。
吳清聯(lián)手山海關(guān)一戰(zhàn),大順從此沒落,“內(nèi)戰(zhàn)內(nèi)行,外戰(zhàn)外行”,話說此李自成亦真是國賊也。山海關(guān)戰(zhàn)前,吳三桂只能算個投機(jī)者,與大順、螨清、朱明之間待價而沽,此戰(zhàn)后,吳三桂鐵心做漢奸,為螨清沖鋒陷陣。 1662年1月,在昆明絞殺南明永歷帝。
南明永歷皇帝朱由榔是朱明王朝的末代皇帝,是當(dāng)時全國各地以反清復(fù)明為目標(biāo)的各支武裝都奉為正朔的統(tǒng)帥。他的敗亡標(biāo)志著螨清掃除了最后一個具有相當(dāng)實力的朱明遺脈,從某種意義上也標(biāo)志著朱明王朝的滅亡,雖然他死后仍然有李定國,鄭成功等武裝堅持抗清,但已經(jīng)沒有了朱明正朔的指揮,更像是地方割據(jù)自雄。一手幫滿清打倒了兩大強(qiáng)敵。
4、孫之獬 秦淮八艷顧媚的老公,本來算不上太出名。不過這家伙干了一件影響深遠(yuǎn)的事,倡言剃發(fā)留辮,為后世的清宮戲作出巨大貢獻(xiàn),從此舉國一片豬尾巴,直到二百年后孫大炮“驅(qū)逐靼奴,恢復(fù)中華”
前腦剃光,后腦留辮,本是流行于滿族的習(xí)俗。為使?jié)h人臣服,清朝統(tǒng)治者將其強(qiáng)加于漢族。但最早奏請對漢族剃發(fā)的,倒是身為漢人的明朝降臣孫之獬。
孫之獬,山東淄川人,明朝天啟年間進(jìn)士,官至侍講。清軍入關(guān)后,就他俯首乞降。清世祖為收攬人心,接納并讓他當(dāng)了禮部侍郎,時世祖因天下未定,允許明朝的降臣上朝時仍穿明朝服侍,只是滿、漢大臣各站一班。
孫之獬求寵心切,有心“標(biāo)異而示親”。一日上朝時他變得煥然一新,不但剃了發(fā),留了辮還改穿了滿族官吏的服裝。當(dāng)大臣們步入朝堂站班時,他大大咧咧地走進(jìn)了滿族大臣的行列。滿族大臣都自謂高人一等,哪能容忍屬下的漢臣孫之獬與之同班?七嘴八舌又你推我拉把他逐出班外,漢臣見狀,多有掩面竊笑者。孫之獬自討沒趣,悻悻然走回漢班,漢臣恨他過于逢迎求寵,一個緊挨一個毫不松動,不讓他入班。
徘徊于兩班之間的孫之獬進(jìn)退不得,狼狽萬狀。惱羞成怒之下,向清世祖上了一道奏章,奏章中說:“陛下平定中國,萬事鼎新,而衣冠束發(fā)之制,獨存漢舊,此乃陛下之從漢舊,而非漢舊之從陛下,難言平定,難言臣服也。”
清世祖本有此意,順手推舟準(zhǔn)孫之獬所奏下達(dá)了剃發(fā)令。剃發(fā)嚴(yán)重傷害了漢人的感情,他們紛起抗?fàn)?,悲壯激烈的反剃發(fā)斗爭風(fēng)起云涌。
大明崇禎十八年秋,山東爆發(fā)了謝遷領(lǐng)導(dǎo)的農(nóng)民起義,這時孫之獬正巧衣錦還鄉(xiāng)在家省親。農(nóng)民軍攻入淄川,將其活捉,五花大綁示眾街市,宣布其獻(xiàn)媚清廷首創(chuàng)剃發(fā)殘害同胞的罪行,然后斬首市曹,將其頭顱鉆洞數(shù)個,以稻草插于其中,為孫賊"復(fù)發(fā)".暴尸于通衢大街。消息傳處,人們無不拍手稱快,咸云罪有應(yīng)得。
5、施瑯 為私怨一手攻破漢人最后片土地。從此華夏亡天下也。施瑯的行為相當(dāng)于在抗日時帶軍占領(lǐng)重慶。幫助異族消滅漢人最后反抗的星火,他不是漢奸,誰是?和崖山滅宋的張宏范有一拼。
施瑯,字尊候,號琢公,清初著名將領(lǐng)。施瑯降清后被任命為清軍同安副將,不久又被提升為同安總兵,福建水師提督,先后率師駐守同安,海澄,廈門,參與清軍對鄭軍的進(jìn)攻和招撫。由于"施瑯背鄭降清",施瑯是一個頗有爭議的歷史人物,人們對他的認(rèn)識可謂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存在分歧。(本來對鄭氏迫害他因為投降滿清有些同情,但這廝分不清民族大義和私人恩怨。就算鄭氏和他有仇,報過仇后,依然對臺灣人強(qiáng)取豪奪,讓人很是不齒。)
螨清入侵,萬民涂炭。中華衣冠不再,道統(tǒng)中衰。正如顧炎武所言,此正是“亡天下”之時, 1646年施瑯隨鄭芝龍降清。鄭芝龍死后,復(fù)投明鄭成功,后因與鄭成功個人之恩怨,遂置國家民族大義于不顧,不但悍然復(fù)降螨清,一意同大明為敵,決意以攻臺滅鄭明為終身之事業(yè)。
1683年,施瑯聯(lián)合荷蘭軍隊率聯(lián)軍攻臺,滅明朝最后宗室。漢明最后一個根據(jù)地淪陷,華夏全面進(jìn)入野蠻倒退黑暗殖民的螨清時代。
螨漢之爭跟歷史上的“中原逐鹿”完全不一樣,文化的意義十分清楚,這在后來的有關(guān)政策中表現(xiàn)得十分清楚。眾所周知漢人被大量屠殺,剔發(fā)易服,篡改典籍史冊,奴役漢人。施瑯之行為絕對是助桀為虐,攻滅臺灣最后的漢人政權(quán),對漢文化全面淪喪,對至今中華文明的影響后果相當(dāng)嚴(yán)重,憑此施瑯在漢奸榜名列前茅。
細(xì)看施瑯平生,先為明將,后降清,再反清,又降清,其人反復(fù)如此,氣節(jié)何在?前幾年有《施瑯大將軍》把漢奸塑造成英雄,后又據(jù)說我國第一艘航母要起名“施瑯號”,近日雖有官方辟謠,不過以我黨一貫“歷史實用主義”“歷史迎合政治”手法,還有什么奇事不會出現(xiàn)?
6、 祖大壽 袁崇煥舊將,不過最終也成漢奸!
祖大壽是遼東人,原是明末遼東經(jīng)略袁崇煥的部將,曾守錦州,寧遠(yuǎn)及大凌河城。有人說,祖大壽如果不投降,明朝的江山起碼可以再延續(xù)若干年。但是,這位被史學(xué)家黎東方譽(yù)為一生「可歌、可泣、可悲、可憫」的武將,與同時代的降將貳臣相比,起碼有幾點不同。第一,他沒有做清朝之鷹犬,不像洪承疇、吳三桂之流,殘害自己的同胞。在投降之后,清史之中似乎再也看不到有祖大壽的活動。第二,在投降的過程中,他歷經(jīng)長時期的天人交戰(zhàn),不像洪承疇那樣,皇太極一句「先生不冷嗎?」,就跪地稱臣。第三,他也不像吳三桂那樣,因為康熙撤藩而有所謂三藩之亂。作為降將貳臣,卻同時對得起明,又對得起清,人情道義都交代得過去,在當(dāng)時的確不作第二人想。
說起祖大壽與清朝的恩怨情仇,可以遠(yuǎn)溯至清太祖努爾哈齊時代。天啟六年,是他用「紅夷大炮」將努爾哈齊的大軍自寧遠(yuǎn)打走,使得靠十三幅甲胄起家的努爾哈齊,嘗到生平的第一次挫敗。皇太極繼汗,再攻寧遠(yuǎn),又被他迫退。天聰五年(崇禎四年),皇太極率大軍包圍大凌河城;祖大壽彈盡糧絕,在要求皇太極對天宣誓,不殺將吏兵民之后,他開城投降。
皇太極對這位令他吃過多次苦頭的明將,優(yōu)禮有加。賞賜他自己用的狐皮帽子、貂皮袍子、金玲瓏皮腰帶、白馬、雕鞍等等,沒想到祖大壽覓機(jī)跑到錦州,又把錦州死守起來,令皇太極奈何他不得。
皇太極數(shù)度寫信給他,要求見面,他置之不理。幾次派軍攻城,又得不到結(jié)果,祖大壽仍然效忠崇禎,一如往昔。
從崇禎四年到崇禎十二年,祖大壽先后守住寧遠(yuǎn)、錦州,令皇太極吃了多次敗仗。為了招降祖大壽,皇太極見硬的不奏效,改用軟的,他仿照明朝政制設(shè)立六部及都察院,起用祖大壽的舊部擔(dān)任漢人「承政」(尚書),其中包括祖大壽的兒子祖澤洪,過房侄兒祖澤潤、養(yǎng)子祖可法等等(他們是在大凌河城投降之后,未隨祖大壽逃到錦州的明臣、明將)。對于皇太極的好意,祖大壽仍然毫無反應(yīng),置之不理。其后在崇禎十三、十四年,皇太極命清將多爾袞、濟(jì)爾哈朗等輪流進(jìn)攻,雖然情勢險惡,但祖大壽卻總有辦法化險為夷,使寧遠(yuǎn)、錦州屹立不動。
崇禎十五年,洪承疇兵敗松山,同時被俘的有祖大壽的弟弟大樂、大名、大成?;侍珮O將祖大成、祖大名送去錦州,勸祖大壽投降。祖大壽說,要知道祖大樂尚在人間,才愿意降。于是皇太極又釋放了祖大樂,并將他送到錦州。祖大壽又提條件,要皇太極對天宣誓,不殺軍民將吏。
崇禎十五年三月初十,祖大壽出城,對皇太極作第二次投降。他被解到盛京(沈陽)去見皇太極,皇太極非常有風(fēng)度地說:「我對人說過,絕不殺你。過去的事已經(jīng)過去了,以后你能盡心替我辦事就好。」
第二次歸降。皇太極封祖大壽為漢軍正黃旗總兵,希望他能夠為己效力,可直到1656年(順治13年)病逝,除了給自己的外甥吳三桂寫過一封不咸不淡的勸降信,史書再難找祖大壽的“漢奸”記錄。
7、阮大鋮(1587~1646)字集之,號圓海、石巢、百子山樵。桐城(今安徽樅陽藕山)人。明末政治人物、著名戲曲作家。以進(jìn)士居官后,先依東林黨,后依魏忠賢閹黨,崇禎朝終以附逆罪罷官為民。明亡后在福王朱由崧的南明朝廷中官至兵部尚書、右副都御史,與馬士英狼狽為奸,對東林、復(fù)社文人大加迫害,南京城陷后乞降于清,后病死于隨清軍攻打仙霞關(guān)的石道上。所作傳奇今存《春燈謎》、《燕子箋》、《雙金榜》和《牟尼合》,合稱"石巢四種"。(先是弄權(quán)的小人,后要無恥的投降,瘋狂的迫害反清義士。)
8、孫得功 投降靼子的第一個有影響力的大將,導(dǎo)致明失十?dāng)?shù)城。關(guān)外從此潰敗,滿清取得攻勢地位。
孫得功早年與先前在撫順投降建州的明降將李永芳有舊。因此王化貞企圖讓他招降李永芳,以為內(nèi)應(yīng)。不料孫反而被李永芳所策反。
建州叛軍圍西平堡,廣寧總兵劉渠等赴援,王化貞令孫得功跟從。孫得功此時以暗中投降建州,于是屢次獻(xiàn)昏招于王化貞。大戰(zhàn)爆發(fā),孫得功率先叛變,全軍遂瓦解,劉渠等戰(zhàn)死。孫得功又率軍返回廣寧,詐開城門,然后作亂,城人驚潰。化貞走入關(guān),孫得功等叛將率士民出城東三里望昌岡,具乘輿,設(shè)鼓樂,執(zhí)旗張蓋,迎建州軍入駐巡撫署。那一天是皇明天啟二年正月庚申,月之二十四日也。于是遼河淪陷?;侍珮O上臺后,追敘得功廣寧功,授三等梅勒章京。
9、尚可喜 三藩,在反也是漢奸!
尚可喜是清初冊封的重要藩王之一。
尚可喜從軍后,效命于東江總兵毛文龍帳下。官至廣鹿島副將。及至1629年袁崇煥斬毛文龍,皮島總兵黃龍接任,黃龍于明崇禎六年(1633年)因后金大至自刎而死,繼而沈世奎接任。明崇禎七年(1634年),沈世奎誑尚可喜至皮島,意圖誣以罪名,加以謀害。此事為尚可喜部下許爾顯等人偵知,尚可喜遂有去意。于是,遣許爾顯、班志富諸部下前往沈陽,與后金接洽。皇太極聞之,興奮至極,大呼“天助我也”,并賜尚可喜部名“天助兵”。尚可喜攜麾下諸將、轄下五島軍資器械航海歸降。皇太極出城30里相迎,賞賜珍寶無數(shù),發(fā)還先前所俘虜?shù)那夷苷业降纳锌上布易宄蓡T共計27人(彼時后金所俘100余人,尚可喜二位夫人亂中自盡)。旋即封總兵官,隸漢軍鑲藍(lán)旗。
明崇禎九年、清崇德元年(1636年),皇太極改國號為清,加封孔有德恭順王、耿仲明懷順王、尚可喜智順王,此清初“三順王”。并將海州賜尚可喜為封地,家口舊部安置于此。受到皇太極極高禮遇。
10、侯方域(1618~1654)清代文學(xué)家。字朝宗。商丘(今屬河南)人。明末諸生。侯方域少年時即有才名,參加復(fù)社,與東南名士交游,時人以他和方以智、冒襄、陳貞慧為四公子。侯方域擅長散文,以寫作古文雄視當(dāng)世。他早期所作文章較淺薄,功力不深;后期日趨成熟。時人以侯方域、魏禧、汪琬為國初三大家。他的作品有人物傳記,形象生動,情節(jié)曲折,均有唐代傳奇筆法,具有短篇小說特點。其論文書信,或痛斥權(quán)貴,或直抒懷抱,都能顯示出他的散文具有流暢恣肆的特色。也能詩。著作有《壯悔堂文集》10卷,《四憶堂詩集》6卷。(明末諸生。侯方域少年時即有才名,參加復(fù)社,與東南名士交游,時人以他和方以智、冒襄、陳貞慧為四公子。復(fù)社黨的領(lǐng)袖,卻成了滿清的大臣!可是被他稱為無恥小人奸臣的"馬士英卻堅貞不屈的反清至死,死狀及其慘烈。疾風(fēng)知勁草,日久見人心。到底誰忠誰奸,一眼便知。)
11、唐通,明末較為重要的將領(lǐng),于明亡前夕為宣化總兵、密云總兵等要職。手握兵權(quán),舉足輕重。崇禎皇帝曾召見唐通并賜莽玉,對他寄予極大的希望。但唐通終負(fù)所托,先降李自成,后降多爾袞,身份變換不定?!肚迨犯濉穼⑵淞腥搿顿E臣傳》。(此人很得思宗信任,可惜打仗不行,每次戰(zhàn)敗都逃跑,跑不了就投降。最后落了個不知所終的下場。)
12、耿仲明、耿繼茂、耿精忠:耿仲明(1604-1649),字云臺,祖籍山東, 清初三藩之一。1604年出生于遼東蓋州衛(wèi),崇禎初為登州參將,毛文龍舊部。袁崇煥督師薊遼,殺毛文龍,耿仲明被調(diào)隸山東巡撫孫元化麾下。1632年為孔有德內(nèi)應(yīng),陷登州,自稱總兵官。1633年春從孔有德渡海降后金。1636年被清朝政府封為懷順王,隸漢軍正黃旗;1644年隨清兵入關(guān)后,鎮(zhèn)壓農(nóng)民起義軍;1649年改封靖南王,與吳三桂、尚可喜合稱清初三藩,旋以匿逃人,懼罪自縊于進(jìn)軍廣東途中的江西吉安。子耿繼茂襲封,駐廣州,又移福建。繼茂卒后,繼茂子耿精忠襲封,后隨吳三桂叛清。 耿繼茂(?-1671)遼東人,耿仲明之子,耿精忠之父。順治初授世職昂邦章京。后襲靖南王。清初三藩之一。 耿精忠(1644~1682),清朝靖南王,康熙十二年(1673年),清廷下詔撤"三藩",耿精忠反,自稱總統(tǒng)兵馬大將軍,蓄發(fā)易冠服,與吳三桂合兵入江西,被清軍鎮(zhèn)壓,遂降,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正月,"三藩"之亂徹底平息,康熙帝即詔將耿精忠凌遲處死。(爺孫三個都是罪大惡極的漢奸,真是漢奸家庭。可惜最后也落了個可悲下場,"三藩"之亂徹底平息,康熙小兒即詔將耿精忠凌遲處死。)
13、孔有德,孔四貞父女:孔有德,明清之際遼東蓋州衛(wèi)(今遼寧省蓋縣)人,字瑞圖(約1602-1652)。崇禎初為登州參將。崇禎四年(1631年)率軍援遼,至吳橋起兵叛明。旋陷登州地區(qū),自稱都元帥。六年(1633年)與耿仲明渡海降后金,授都元帥。崇德元年(1636年)封恭順王。后隸漢軍正紅旗。從清兵入關(guān),進(jìn)攻陜西大順軍,又下江南。順治三年(1646年),授平南大將軍,下西南諸地。六年(1649年)改封定南王,駐桂林。九年(1652年),李定國軍破桂林,兵敗自殺。 孔四貞(1635年生),清初定南王孔有德之女。曾是孝莊皇太后的養(yǎng)女,封和碩公主??姿呢懯谴笄逋醭诮▏跄甓贤蹩子械碌莫毰乔宄ㄒ灰粋€漢人公主。(父女都是漢奸,還有傳聞?wù)f孔有德就是還珠格格的原型,瓊瑤大媽是不是包衣出身呢?)
明末有哪些比較有名的高級將領(lǐng)投降大清了?
最出名的是四藩王:定南王孔有德、靖南王耿仲明、平南王尚可喜、平西王吳三桂。
然后就是祖大壽、洪承疇、續(xù)順公沈志祥、義王孫可望、孟喬芳。
還有額駙李永芳、馬光遠(yuǎn)、孫得功、金礪、鮑承先、祖澤潤、祖澤溥、祖澤洪、祖可法、祖澤遠(yuǎn)、張存仁、李國英、劉武元、陳錦、劉芳名、左夢庚、田雄、馬得功、張?zhí)斓?、許定國、劉良佐、趙之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