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戛爾尼訪華 英國使團究竟給乾隆帝下跪了沒?
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和嘉慶二十一年(1816年),英國政府先后派出兩個使團,穿越大西洋、印度洋和太平洋,來到中國。第一個使團由喬治第二個使團由阿美士德勛爵領(lǐng)銜,史稱“阿美士德使團”。
馬戛爾尼使團不遠萬里來到北京,僅僅是為了祝壽嗎?還有沒有更重要的目的和任務(wù)呢?乾隆皇帝是怎么接待他們的?傳說乾隆皇帝要馬戛爾尼等人在覲見時必須磕頭行禮,馬戛爾尼做到了嗎?如果沒有磕頭,會不會讓這場歷史性會見不歡而散呢?
這是兩個大國的歷史性碰撞,意義非比尋常。
一、萬里迢迢欲何為
中國的海外貿(mào)易由來已久,但跟英國人打交道比較晚。直到明朝崇禎年間才有了第一次接觸。崇禎十年(1637年),英國武裝商船隊開到廣州虎門,開炮射擊,搶劫市鎮(zhèn),強迫貿(mào)易,嚴(yán)重侵犯了中國主權(quán)。這次接觸很不愉快。
乾隆五十七年八月初十日(1792年9月26日),馬戛爾尼使團從樸茨茅斯港起航,奔赴萬里之外的中國。等待他們的將會是什么呢?
二、男兒膝下有黃金
馬戛爾尼的事前策劃和細(xì)致準(zhǔn)備,乾隆帝當(dāng)然不知道。在乾隆眼中,英國使團既然打著給自己拜壽的旗號,那就跟朝鮮、暹羅等當(dāng)時向中國稱臣的國家一樣,是來進貢效忠的。不過,英國地處偏遠,來一趟不容易。既然來了,就要熱烈歡迎,好生款待。于是,乾隆帝下令,破例允許使團的船只進入沿海任何口岸,要求地方官員做好接待準(zhǔn)備。
東印度公司是英國政府在遠東地區(qū)做生意的特許商。為配合馬戛爾尼使團的行動,特地向清朝兩廣總督??蛋矊懥艘环庑?。雖然言語謙恭,但稱呼中英兩國君主時不分高下,平等相待,而且說明真實來意就是構(gòu)建中英兩國的外交關(guān)系。
眼下,??蛋舱谖鞑卮蛘?,這封信就轉(zhuǎn)到了廣東巡撫郭世勛手里。郭巡撫看了這封信,有些為難。如果原原本本地奏報朝廷,乾隆帝肯定不高興:遠來小邦,怎能跟我天朝平起平坐呢?可是,郭巡撫長期跟英國人打交道,知道英國是海上第一強國,平等交往似乎也沒什么錯。
于是,郭世勛將這封書信的譯文加以修飾,添了許多吉祥話。正是這樣一封口氣和意思都變了味的書信,蒙蔽了乾隆帝,讓他以為馬戛爾尼使團就是來祝壽的。
乾隆帝雖然八十多歲了,但不糊涂,大概他也聽說過英國是海上霸主。他覺得,既然英國派使團送上門來,應(yīng)該借機炫耀下“天朝的威嚴(yán)”。就這樣,乾隆帝讓沿??诎对跉g迎使團的同時,整肅海防,嚴(yán)陣以待,既要展現(xiàn)八旗軍容,又不能因此擾民。沿海各省督撫領(lǐng)會圣意,時刻跟蹤和奏報使團的行蹤。不過,由于語言不通,只是迎來送往,接洽并不深入,他們對使團的真正來意也不清楚。
乾隆五十八年六月十八日(1793年7月25日),馬戛爾尼使團抵達天津大沽口,登岸后受到直隸總督梁肯堂,欽差大臣、長蘆鹽政徵瑞的隆重歡迎。然而,雙方的分歧很快就出現(xiàn)了。
馬戛爾尼一行跟著梁肯堂、徵瑞等人抵達天津,乘船沿白河向北京前進。船上插“英吉利貢使”旗幟。馬戛爾尼覺得不對頭,又怕惹麻煩,只好不吭氣。
七月初六日(8月12日)梁肯堂在奏折里說:
“該正副使(在筵席中)向(皇)上免冠叩首,并令通事轉(zhuǎn)向臣等告知,初入中華,即蒙大皇帝種種恩賜,今又給以筵宴,實在感激無地?!?/p>
梁肯堂提及的“免冠叩首”,乾隆帝有點懷疑,就下了一道諭旨。其中講道,不管馬戛爾尼是否懂得清朝禮節(jié),抑或是英國的習(xí)俗就是脫帽鞠躬,必須在赴宴的時候,要他結(jié)結(jié)實實地磕頭。聽說英國人是用布扎腿,跪拜不便。那就在行禮前松開布條,行禮之后再扎上好了。如果他堅持脫帽鞠躬,就要婉言相勸,告訴他其它來北京進貢的國家,無論是使臣還是國王,都要對皇帝三跪九叩。如果他不磕頭,那大老遠地跑來進貢,未免讓別的國家恥笑,朝堂大臣不容。
既然皇上發(fā)話了,徵瑞就得奉旨辦事。七月初九日,馬戛爾尼使團來到北京東郊的通州附近。徵瑞前來拜會,傳達了圣旨:覲見皇帝時,應(yīng)按中國禮儀,行三跪九叩禮。方法是雙膝跪地三次,每次叩三個頭。任何國家朝貢,都不能免此大禮。
馬戛爾尼直接答道,我們愿意按照向本國國王行禮的方式,向清朝皇帝行禮。不過,英國的禮儀有所不同,不是下跪磕頭,而是脫帽鞠躬。后來,雙方幾次交涉,徵瑞還派人給使團做示范。馬戛爾尼就是不同意磕頭,堅持鞠躬行禮。
七月十九日,馬戛爾尼提出了一個折中方案:如果清朝皇帝能派出一位官銜跟我相當(dāng)?shù)拇蟪迹┲谟鴩醯漠嬒袂靶腥蚓胚荡蠖Y,那我就向清朝皇帝三跪九叩。徵瑞一聽,臉都?xì)饩G了。在他看來,英國國王算老幾,怎能跟大清皇帝享受同等待遇!大清臣子膝下有黃金,跪爹跪娘跪皇上,憑什么給你的國王下跪?。?/p>
使團抵達北京,把大件禮品都擺在了圓明園陳列,小住了幾天后,就前往承德避暑山莊,參加萬壽慶典??墒?,行禮的事還沒著落,大臣們都很著急,大家只好搬出乾隆帝身邊的紅人——軍機大臣和珅出馬。
八月初五日,和珅首次會見馬戛爾尼,當(dāng)面否決了對等磕頭的提議。兩天后,倆人再次會面。流傳至今的記載卻有了不同版本:
英方的記載是,和珅同意馬戛爾尼對乾隆帝行英國的脫帽鞠躬禮,并約定八月初十日(9月14日)首次覲見皇帝。中方的記載是,馬戛爾尼同意在覲見乾隆皇帝時三跪九叩。那么,到底誰說的對呢?咱們還是看看那天的現(xiàn)場實況吧。
八月初十日凌晨寅時(清晨四五點鐘),馬戛爾尼和隨員一起從駐地啟程,前往避暑山莊萬樹園,準(zhǔn)備覲見乾隆帝。半個時辰后,使團抵達山莊門前。馬戛爾尼走出轎子,跟著陪同官員一起來到萬樹園等候。隨行的只剩下使團秘書斯當(dāng)東爵士及其兒子小斯當(dāng)東。此時,皇子皇孫、各國使節(jié)已經(jīng)到齊。
接見儀式將在萬樹園內(nèi)的一座大帳篷里舉行。禮樂聲后,乾隆皇帝乘坐無蓋肩輿,在眾多侍衛(wèi)的簇?fù)硐聛淼饺f樹園。馬戛爾尼提前走出帳外,迎接圣駕。當(dāng)乾隆帝經(jīng)過人群時,大家全都跪倒了,接下來就是三跪九叩。
大家都跪了,馬戛爾尼如果還堅持站著不跪,在那個場合里將會“鶴立雞群”,何等尷尬!他和斯當(dāng)東爵士只好從眾,“單膝下跪,把頭低在地上”。
雖說事后馬戛爾尼等人在向英國政府的匯報中有意強調(diào),單膝下跪與三跪九叩在“動作上的不同”,但他們都回避了這一動作是否重復(fù)。大家可以想象,既然大家都三跪九叩,你如果只堅持單膝下跪一次,顯然不合拍。所以,他們只能跟著三跪九叩的節(jié)奏不斷重復(fù)。只不過,跟別人不一樣的是,他們沒有雙膝跪倒叩頭,而是重復(fù)單膝下跪、以頭向地的動作,即“九次單腿下跪,伴隨著九次鞠躬向地”。
乾隆帝在大帳篷里坐定后,大家也各就其位。在專人引導(dǎo)下,馬戛爾尼雙手捧著裝有英國國王書信的精美盒子置于頭頂,從御座旁拾級而上,呈給乾隆帝。乾隆單手接過,但并不啟封閱讀,而是隨手交給旁邊的御前大臣。御前大臣也不拆閱,而是放在皇帝寶座旁邊的墊子上。
乾隆帝拿出一柄如意交給馬戛爾尼,請其轉(zhuǎn)贈英國國王。馬戛爾尼收下后,也取出兩塊鑲嵌鉆石的金表獻給乾隆帝。接下來,馬戛爾尼向乾隆帝介紹斯當(dāng)東爵士和其他成員。大家逐一行禮,接受贈禮。只是,所有的談話都必須經(jīng)過翻譯。乾隆帝可能覺得這樣有點麻煩,就問使團里有沒有會講漢語的人。馬戛爾尼立即推薦了斯當(dāng)東爵士的兒子——年僅12歲的小斯當(dāng)東。乾隆帝很高興,就把他叫到跟前試講漢語,隨后解下自己腰帶上的一個檳榔荷包相贈,以表喜愛之情。
覲見儀式結(jié)束后,馬戛爾尼等人回位,宴會正式開始。席間,乾隆帝把馬戛爾尼和斯當(dāng)東叫到跟前,親自溫酒碰杯,寒暄一番,問及英國國王的年齡。宴會結(jié)束,乾隆帝起身離開。在斯當(dāng)東爵士的印象中,乾隆帝雖然年邁,但情緒不錯。
其后兩天,馬戛爾尼在和珅等大臣的陪同下,在承德參觀。八月十三日是乾隆帝83歲壽辰,馬戛爾尼再次前往避暑山莊參加萬壽慶典。在禮樂聲中,全體人員向皇帝寶座方向行三跪九叩禮。馬戛爾尼一行該怎么辦?
英方的記載里,有說行了屈膝禮,有說行了深鞠躬禮。中方的記載里,軍機章京管世銘說馬戛爾尼一行“一到殿堂齊膝地,天威能使萬心降”;嘉慶皇帝后來也堅稱馬戛爾尼行了三跪九叩禮。在我看來,大家都跪倒磕頭,只有一個人搞特殊,恐怕于情于理都說不過去。很可能跟前次一樣,單膝跪倒,頭碰地面九次。
雖說男兒膝下有黃金,雖說敦達斯事先有過訓(xùn)令,讓馬戛爾尼必須維護英國國王的尊嚴(yán),可為了完成此行的使命,他還是在清朝的禮儀規(guī)矩面前屈服了。然而,他的讓步能否換來使命的圓滿呢?
三、話不投機半句多
這幾天,馬戛爾尼一直希望跟和珅進行外交談判,把英方的條件攤牌。可和珅很滑頭,總以“回北京再討論”為由加以搪塞。馬戛爾尼心急火燎,于是決定先回北京,再做定奪。
生日過完,乾隆帝消停了,開始讀英國國王的國書。他發(fā)現(xiàn),這國書的內(nèi)容里鋒芒畢露。英國國王提議英方派人在北京常住,這讓這位老皇帝警覺了起來。他又想起馬戛爾尼為了磕頭與不磕頭的問題,對和珅、徵瑞等大臣態(tài)度強硬,因此,乾隆帝覺得英國人“異言異服,逗留京城,或其心懷窺測,其事斷不可行”。他立即傳諭各省督撫嚴(yán)加提防,避免使團成員和在華英商串通勾結(jié),借機惹事。
八月二十二日,馬戛爾尼一行回到北京。三天后,乾隆帝就傳旨,要求使團于九月初三日離京走人。壞了,敦達斯交給他的事情還沒辦呢!不行,必須跟和珅攤牌了。
想約和珅?人家日理萬機,忙得很。好不容易約上了,馬戛爾尼跑到皇宮,一等就是三個小時。就在馬戛爾尼等到不耐煩,甚至崩潰,打算離開之時,和珅出來了。
和珅把他領(lǐng)到太和殿。這里放著一些桌椅,上面擺滿了各種物件。和珅傳令,一會兒派人把這些物件送到使團駐地。都有哪些物件呢?有乾隆皇帝對英國國王的諭旨,有皇上賜給使團成員的禮品,有使團贈給他和珅的禮物。馬戛爾尼見此情景,心都涼了。他知道,這不光是攆人走、退禮品的做法,還是要斷交的節(jié)奏呀!
馬戛爾尼希望跟和珅再談?wù)剹l件,和珅搖搖頭:你還是把想說的寫成書信給我吧。
回到駐地,馬戛爾尼垂頭喪氣,只好看看那份諭旨里講了啥。他發(fā)現(xiàn),這諭旨其實就是清廷給英國國王書信的復(fù)函。里面就一個意思:英國沒必要派人常駐北京,照顧中英貿(mào)易,因為天朝啥都不缺,不需要英國置辦。話說得很高傲,讓馬戛爾尼很無奈。
看罷諭旨,馬戛爾尼趕緊起草了給和珅的書信,希望清廷答應(yīng)英國政府的六項要求:
第一,增開舟山、寧波或天津為通商口岸。第二,允許英商在北京設(shè)立貨棧,出售商品。第三,為英商提供舟山附近的一個小島或一小塊空地,用來存放貨物。英國人不駐軍,但希望跟中國人分區(qū)居住。第四,允許英商常駐廣州。第五,降低粵海關(guān)的關(guān)稅。第六,為英商提供納稅清單,免除額外加征的規(guī)費。
按照今天的眼光,這六條要求基本體現(xiàn)了自由、平等的貿(mào)易原則,起碼在這個基礎(chǔ)上可以一談。然而,在乾隆帝看來,一個來祝壽和納貢的使團,不僅拒不執(zhí)行三跪九叩大禮,而且提出了一大堆咄咄逼人的外交和商業(yè)要求。這還了得?!
九月初三日清晨,馬戛爾尼使團離開住所,前往通州。和珅等人到朝陽門送行。同日,乾隆帝發(fā)出了致英國國王的第二份諭旨。他不僅以輕蔑的口吻全盤拒絕了馬戛爾尼的六項要求,還加了一條:禁止英國人在中國傳教。這意味著,馬戛爾尼使團在北京的外交努力歸于失敗。
馬戛爾尼離開北京后,沿著運河南下來到杭州,然后轉(zhuǎn)乘馬匹和舟楫,途經(jīng)浙江、江西、廣東,最后來到廣州,乘船回國。沿途之上,各地督撫奉旨接待,不但規(guī)格降低,而且嚴(yán)加防范。使團成員安德遜事后回憶道:“我們進入北京時好像是窮極無依的人,居留在北京的時候好像是囚犯,離開時好像是流浪者?!蹦欠N感覺,真是糟糕之極。
乾隆五十八年十二月初六日(1794年1月10日),馬戛爾尼等人乘船駛離廣州,八個月之后,他回到英國,結(jié)束了長達兩年的遠東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