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初年剪辮慘案源頭竟是宣統(tǒng)皇帝來電指示?
1912年7月14日,濰坊市昌邑縣。
駐扎濰坊的陸軍第五師第九旅旅長馬良在縣衙門口貼了一張告示,大意是衙役們于初三來點卯,來者每人賞制錢四千文,不來者永久除名。等到初三衙役們來縣衙點卯時,軍隊即將縣衙包圍,共殺死衙役六十三人。馬良帶人將鄉(xiāng)紳梁懷思押解到濟南山東都督府。都督周自齊下令,將梁懷思押赴西關丁字街斬首示眾,并批準將夏俊魁全部家產(chǎn)沒收官賣,所得款項在昌邑修建烈士祠,為二十七位死難烈士立碑。
這是怎么回事呢?一切還得從一封神秘的宣統(tǒng)帝來電說起。
就在同年3月,周自齊出任山東都督。為了貫徹中華民國臨時政府的剪辮子令,他又頒發(fā)了剪發(fā)辦法三條:令各衙署局所職員仆役于一個月內(nèi),各衙署書吏差役于兩個月內(nèi)剪除發(fā)辮,至期不剪者除名;人民未剪發(fā)者,停止其選舉權、被選舉權暨訴訟權。
1900年周自齊在紐約。網(wǎng)絡圖
讀者們會問,不就是剪條辮子嗎,至于那么大動干戈嗎?實際上很有必要。要知道,山東可是孔孟之鄉(xiāng),加上這里民風彪悍,剪辮子這種“大逆不道”的事,鄉(xiāng)民怎么會輕易地去做呢?
想當時,袁世凱看中周自齊,除了看重他能和列強打交道外,還深蘊這里的鄉(xiāng)民心態(tài)!
為此,民國元年(1912)農(nóng)歷五月十七日,周自齊還特派兩位宣傳員到昌邑勸導民眾剪辮子。
當日正好是昌邑大集的日子,許多群眾都來趕集了。
1917年,辮子軍在北京。網(wǎng)絡圖
這兩位宣傳員干脆在縣衙門影壁前搭建了宣傳臺,然后與昌邑縣議事會、參事會議員相繼演說。大概意思是說:滿清皇帝業(yè)已遜位,中華民國已經(jīng)成立數(shù)月,我們國家是要奉行三民主義,一切由民做主,不應當再拖著滿清所遺留下的辮子了。無論工、農(nóng)、兵、學、商,一律都要剪去辮子,遵守民國制度。
演說完,兩宣傳員立即邀請議員等人帶領警察,前往頑固派“陣地”--城區(qū)議事會拜訪。正好碰上頑固派代表--梁懷思、魏桂五,兩宣傳員對他們宣傳國家新政策。之后,旁邊的警察隨即拿起剪子將兩位老先生的辮子剪下來。梁、魏二人表面未反抗,心里卻十分惱怒。
次日清晨,昌邑城隍廟里鐘聲大震,喊打喊殺,原來,梁、魏二人懷恨在心,勾結縣長張春海,糾集當?shù)氐囊换锲ψ樱淮尉蛯?7名剪了辮子的老百姓殺死了。
此事傳到濰縣城,一度引起了人們的恐慌。一些人怕時局不穩(wěn),對剪辮子持觀望態(tài)度;一些受封建毒害嚴重的人,一時難以改變,被剪去辮子后,大哭大鬧的,躲在家里不敢出門;還有一些剪掉真辮子,戴上了假辮子;更有偷偷重新留起來的。
流血事件發(fā)生后,他們竟造謠說是接到宣統(tǒng)皇帝來電才發(fā)動的。
接著,發(fā)生了前面的那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