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是如何評價孔子的?孔子對他有什么影響
孟子這個名字在中國久遠的歷史長河中具有著非同一般的意義,他最突出的影響就是其仁義善的思想,孟子是一代偉大的圣人,一生在他的身上發(fā)生過很多不平凡的故事,當然最先令我們想到的,也是我們最熟悉的故事就是“孟母三遷”,這也是對孟子后來成就有深遠意義的一個故事。孟母三遷是關于對孩子教育的一個故事,主要講述了孟母對孟子的學業(yè)的重視,為了教育好孟子,孟母三次搬家為孟子提供適合學習的生活環(huán)境的事情,并對孟子嚴格的要求。
另外,還有一些故事,如孟子受教,它的中心思想主要講的就是孟母教授孟子做人做事都要有最基本禮儀的故事,無論是對外人還是對自己家人都要講基本的禮儀;還有斷織喻學的故事典故,主要講得內(nèi)容就是對自己的學業(yè)一定要持之以恒,做什么事情都不能半途而廢的故事,這個斷織喻學的故事對孟子以后成為儒學大師有著重要的影響。關于孟子的故事還有很多很多,殺豚不欺子,孟子少時誦等都是非常經(jīng)典的故事典故,還有大家朗朗上口的成語故事如“始作俑者”,“一曝十寒”,“五十步笑百步”,這些故事都在不同的方面,不同的角度闡述了做人,做事的一些真理,是孟子的教育思想,也是孟子的切身言行,他都用一言一行來教育我們后人如何做人和做事才是正確的。
孟子,名軻,字子輿,是戰(zhàn)國時期偉大的政治家、思想家和教育家。他是孔子儒家學派的繼承和發(fā)揚者,被后世人稱為“亞圣”。他的著作《孟子》是由孟子其本人和他的弟子萬章、公孫丑等匯編而成。《孟子》一書約創(chuàng)作于公元前250年至150年,與《大學》、《中庸》、《論語》合稱為“四書”。據(jù)稱,《孟子》一書是“四書五經(jīng)”中部頭最大的一部,約有三萬五千多字,共計286章。根據(jù)《漢書·藝文志》的記載,《孟子》原著有十一篇,現(xiàn)僅存七篇十四卷。孟子主要受業(yè)于孔子之孫子思,學成后,他像孔子一樣,游說當時的列國,他主要到過梁、齊、宋、魯?shù)葒?。在游說中,他試圖推行儒家的政治思想,實現(xiàn)他的“仁政”的政治理論。他在齊國當了一段時間的齊宣王的客卿,但他的政治意圖,卻沒有被齊宣王采用。孟子回到家鄉(xiāng),聚眾講學,成書立說。
一開始,《孟子》一書并沒有被列入“經(jīng)書”的行列。直到五代時期,后蜀的孟昶令人楷書十一經(jīng)刻石,《孟子》也在其中,這是《孟子》最早被列入經(jīng)書的開始。宋朝時期,宋太宗又翻刻了十一經(jīng)。到了南宋孝宗皇帝時,當時的大儒朱熹把《孟子》正式編入“四書”的行列,從此,《孟子》有了一個新的高度。明清時期,《孟子》已經(jīng)是科舉考試的必考內(nèi)容了,相當于現(xiàn)在的教科書。有個腦筋急轉(zhuǎn)彎是這么說的:孔子和孟子有什么區(qū)別。答案是孔子的子在左邊,孟子的子在上邊。當然,開個玩笑而已。
孔子和孟子都是儒家學派的集大成者。他們都推崇“仁政”思想,但在本質(zhì)上兩人還是有很大的區(qū)別的。首先是兩人的性格上??鬃佑啄昙依镓毟F,他的滿腹才華,基本都是靠自學。他向長者請教學問的時候,都是彬彬有禮,這也就塑造了他敦厚的性格。他教育學生,總是不厭其煩。甚至連性格暴躁的子路也被他感化,心甘情愿拜他為師。而孟子則不同,孟子的性格較剛烈,憤世嫉俗。這也可能是孟子生活的年代已經(jīng)和孔子有所不同??鬃訒r期還是春秋時期,周朝的禮樂尚未完全崩壞,而到了孟子的戰(zhàn)國時期,各路諸侯互相攻伐,早已把禮樂全部拋到了腦后。孟子自視為救國救民的濟世能人,他看到諸侯交戰(zhàn),百姓餓殍遍野,其憤怒之情不愈言表,才有了“當今之世,舍我其誰”的話。其次,兩人對“仁義”的看法也有所不同??鬃拥摹叭柿x”思想是建立在周朝的基礎上,他提出的“仁”,還只是一個較為模糊的概念,而到了孟子,他“仁”的定義更加形象化了,對“仁”也有了一個較為清晰的概念。第三,從施政角度來說,孔子比較偏向于“復古”。他提倡恢復周朝時期的禮樂,他對禮樂的看法就是不僭越,所以他才有了“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說法。而孟子則比較激進,在他看來,“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對施行暴政的君王總是一語中的,表現(xiàn)了他朗朗正氣。
孟子與孔子都是春秋戰(zhàn)國時期的魯國人,也就是現(xiàn)在的山東人,算得上是老鄉(xiāng),而且孔子身為儒家學派的創(chuàng)始人,孟子是孔子再傳弟子子思的學生,那么孔子就是孟子的祖師爺了。這樣特殊的淵源下,孟子自然對孔子是十分敬仰的,他曾經(jīng)評價孔子是古今集大成者,是真正的大圣人,是古今先賢的楷模,對孔子的評價是非常高的。孟子把孔子看做是自己心目中的圣人的代表,是非常完美的古代先賢,孟子認為所有的圣賢都比不上孔子,孔子是儒家理想人格的化身,對孔子推崇備至。他曾經(jīng)非常遺憾自己晚出生了幾十年,無法親自當面向孔子討教學問,無法親身領會孔子的智慧。于是孟子就效仿孔子周游歷國,當然了他的聲望比不上孔子,所以無法帶著眾多的弟子一起,但是他不辭辛苦,常常形單影只與各國的國君和大臣們辯論,極力推銷儒家的學說思想,雖然最后跟孔子一樣以失敗告終,自己也悶悶不樂,郁郁而終沒有實現(xiàn)自己的理想抱負。
不過孟子的辛苦沒有白費,他好學不倦,勤于思考,不僅繼承了孔子的理論,而且通過自己的學習擴展和發(fā)揚了儒家的思想,使得儒家學說進入一個全新的發(fā)展時期,提高了儒家思想的境界,將儒家學說帶到了一個新高度,受到后人的尊敬。后世常以“孔孟”將他與孔子相提并論,而且被尊稱為“亞圣”,僅次于孔子,在儒家學派里威望很高,他的著作《孟子》也是儒家經(jīng)典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