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的“大漢忠臣”董承究竟是什么樣一個人?
《三國演義》塑造了不少經(jīng)典的人物形象,如奸絕曹操、義絕關(guān)羽以及智絕諸葛亮,又比如仁義的劉備,小氣的周瑜,還有莽撞的張飛。
這些人物形象有的與歷史相似,有的卻與歷史相去甚遠。
而在《三國演義》刻畫的眾多人物中,有一位“漢室忠臣”給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此人就是“國舅董承?!?/p>
看過《三國演義》的朋友應該都有印象,董承在小說是一頂一的大漢忠臣。
他看曹操威逼漢獻帝,十分憤怒,為了“復興漢室”,他便暗中聯(lián)合了包括劉備在內(nèi)的一群人,接受了漢獻帝的密詔“衣帶詔”,要暗中除掉曹操。
但是,由于有小人告密,東窗事發(fā),被曹操察覺,遂將董承滿門抄斬。劉備此時幸虧逃往了徐州,免于一死。
小說作者還為董承的死做了一首詩:
“密詔傳衣帶,天言出禁門。
當年曾救駕,此日更承恩。
憂國成心疾,除奸入夢魂。
忠貞千古在,成敗復誰論?!?/strong>
字里行間流露出了對這位“大漢忠臣”的悼念。
讀者獨到這里難免被故事感染,對董承惋惜,而對曹操則更加深惡痛絕。
從文學的角度看,《三國演義》塑造的人物形象毫無疑問是成功的。
但是,歷史與小說畢竟有很大的差距,歷史上真實的董承恐怕并非什么善男信女,忠臣良將。
不客氣的說,此人恐怕可稱得上是一個“失敗的陰謀家。”
那么歷史上的董承究竟是什么樣一個人呢?
董承是漢靈帝的母親董太后的侄子,后來,他女兒又嫁給了漢獻帝,所以,他就是皇帝的老丈人,也就是“國舅?!保h代皇帝的岳父不稱丈人,而稱“舅”,故董承為“國舅”)
從董承的身世可以很清楚的判斷,此人是漢朝外戚,與何進類似。
但是,這個外戚恐怕并沒有多少輔佐大漢的忠心。
中平六年,公元189年,外戚與宦官在京城洛陽明爭暗斗,最后兩敗俱傷,涼州豪帥董卓趁虛而入,獲得了漢朝中央的控制權(quán)。
董卓進京后,廢黜少帝,胡作非為,縱兵劫掠,夜宿宮女。
按理說,身為漢室姻親的董承理應對董卓不滿,就算不敢仗義執(zhí)言,起碼也不能為虎作倀。
但恰恰相反,董承當時投靠了董卓,做了董卓女婿牛輔的部下。
從中可見,董承此人絕非單純的“漢室忠臣”這么簡單,此人是有自己的一套生存理論的。
王允呂布誅董卓,牛輔也跟著敗亡。卑鄙小人賈詡勸李傕入長安,關(guān)中百萬百姓慘遭屠殺,董承當時并未見有什么善舉。
董承開始在歷史上嶄露頭角是從漢獻帝逃出關(guān)中開始的。
漢獻帝出逃關(guān)中,前往舊都洛陽,這一次董承倒是護駕前去了。
只不過,這次護架并非只有董承一人。當時是楊奉、韓暹、董承等人一起保護漢獻帝和百官往東走,而且這個命令最初是李傕下達的,董承最初不過是奉命行事,只不過李傕后來又反悔罷了。
后來董承他們抵擋李傕郭汜的追兵,且戰(zhàn)且走,將皇帝帶到洛陽,恰逢張楊率部隊前來護駕,眾人這才安心。
要說起來,這群保護漢獻帝的人本就成分復雜:楊奉、韓暹本是“白波帥”(漢末打土匪勢力之一)將領(lǐng),后跟隨李傕,董承是外戚,但也曾跟隨董卓李傕。
說這群人都是漢室忠臣,著實令人難以相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