戒煙:為何想戒卻戒不掉
想戒煙的人,“戒煙”的“意愿”與“煙”的“心理暗示”發(fā)生沖突,通常的結果是:越想戒煙,你就會抽得越多。失眠的人,越說服自己趕快睡著,越是清醒。主導人的是心理暗示,而不是意志力。
每當意志力(意愿)與心理暗示發(fā)生沖突時,獲勝的往往是心理暗示。當沖突發(fā)生,你不但不能達成意愿,結果是,你越想違背心理暗示,就越得不到想要的結果。意志力越堅強,結果就越糟糕。下面我將舉生活中的實例,向你證明該觀點的的正確性。
失眠,這個例子最有力,說服力很強。如果失眠的人不想睡覺,也不費力讓自己去睡,只是靜靜地躺在床上,一動不動,他很快就會睡著;相反,如果他非常想睡,努力去睡,結果會怎樣?他越想睡,就越興奮,想要的結果就越達不到。他本想睡的,卻格外清醒——你看到了,這就是意志力和心理暗示產(chǎn)生沖突了。越想睡越睡不著,估計每個人都經(jīng)歷過。
心理暗示在與意志力的沖突中總是獲勝。所以我說,心理暗示主導人類,而不是他的意志力或意愿。你必須明白,我們身上有兩層自我:第一層是顯意識,我們可以感知并用意志控制的自我;第二層是潛意識,另外一個自我,它與心理暗示直接相通,發(fā)出心理暗示。我們沒有注意到自己的潛在自我,就犯了錯誤,因為正是第二個自我完全操縱著我們。
第二層面的自我操縱著我們,當兩個層面的自我發(fā)生沖突第二個層面的自我往往獲勝,所以,我們必須學會如何操縱它,并通過操縱它來主宰我們自己。你能理解嗎?因為這句話極其重要,完全正確,我需要重復一遍:正是第二層面的自我操縱著我們,所以我們必須學會操縱它,并通過操縱它主宰自己。
現(xiàn)用戒煙的例子說明一下什么叫努力反向效應:越努力就越達不到目的。試圖戒煙時,“戒煙”的“意愿”與“煙”的“心理暗示”發(fā)生沖突,通常的結果是:越想戒煙,你就會抽得越多。
所以,請不要用“沒毅力”“意志力不強”等字眼來批評某些人!
理智和心理暗示的對抗越激烈,不好的結果就越快變成現(xiàn)實?,F(xiàn)在讓我們來看看失眠者的情況。如果他不逼迫自己睡覺,他就會靜靜地躺在床上,很快睡著。但是,如果他采取相反的措施,用理智逼迫自己去睡,那么,越努力,就越睡不著。
讓那些會騎自行車的人回憶一下自己初學時的經(jīng)歷吧。你緊緊抓著車把,一路慢行,就怕摔倒。突然,你看到路中間有個小障礙,你不想撞上它。你越想避開它,就越有可能撞上它。
吸煙酗酒者越是想戒掉就越戒不掉,就是這個原因,如果你將自己的意志和心理暗示敵對起來,那么,這意志只能加強“戒不掉”的心理暗示。這也是為什么人很容易變成他討厭的人的原因——意志和心理暗示之間的拔河賽必然以意志的失敗告終。有些男孩討厭自己的父親,結果卻和他越來越像。
在這里我們可以看一看隱藏在“運氣”后面的真理。我們從小就知道:“運氣只光顧有準備的人”,這是對的,絕對不是迷信。有些人很邪惡,但是很幸運,做生意從不失手;他們的手伸向哪里,哪里都變成黃金。這是為什么?僅僅因為他們信心十足地期待著自己的成功。身心靈運動中的那幫作家,大寫何謂“吸引力法則”、超驗主義,將這個簡簡單單的心理學問題說得玄而又玄;其實本不必這么費勁。
有一些很想戒酒的酗酒者,但是他們做不到。如果你問他們,他們會非常誠懇地跟你說:他們不想喝,喝酒讓他們也很討厭自己,他們知道酗酒對身體有很多害處,但是他們總是不受理智的約束,仿佛被什么東西逼迫著不得不喝。
這種解釋,其實不是借口,而是事實。他們被迫作出那些行為,因為理智不能把他們從心理暗示中解救出來。人實際上在很大程度上只是命運的玩偶,提線的就是心理暗示。我們只有懂得了如何駕馭心理暗示,才能不再是命運的玩偶。其實最根本的成功學歸結到一點上,都是心理暗示與自我暗示。念叨萬能的主,遵從神通的佛祖,其實也是一種心理暗示,把主和佛祖變成了你自己。原來最偉大的神,就在你自己身體中,這樣以來,人類的命運才是由人類自己來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