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太宗時期的大唐帝國竟曾經(jīng)向他國納貢稱臣?
一旦說起某個王朝曾經(jīng)向少數(shù)民族政權(quán)稱臣納貢,許多網(wǎng)友便很氣憤。其實,輝煌的大唐帝國也干過這種丟臉的事情,并且,持續(xù)的時間還不短。隋朝末年,天下大亂,擔任太原留守的李淵也趁機起兵。不過,在起兵時,北方強大的突厥忽然襲擊了太原,大肆掠奪一番才離開。突厥的強大,讓李淵、李世民父子深刻認識到問題的嚴重性。作為一股新興勢力,一旦后方不穩(wěn),那就意味著滅頂之災。在經(jīng)過一番密議之后,李淵派遣最值得信任的兩位大臣之一的劉文靜出使突厥。劉文靜帶著李淵的親筆信前往,許諾稱臣納貢。見面時,突厥可汗問:“唐公起事,今欲何為?””劉文靜回答說:“皇帝廢冢嫡,傳位后主,致斯禍亂。唐公國之懿戚,不忍坐觀成敗,故起義軍,欲黜不當立者。愿與可汗兵馬同入京師,人眾土地入唐公,財帛金寶入突厥?!?/p>
以上文字在《舊唐書》和《新唐書》中都有記載。這段文字明確無誤的表示了大唐和突厥之間的關(guān)系。而財帛金寶歸突厥,人眾土地歸唐公,更是典型的賣國條約。當然,從另一個角度說,做大事不拘小節(jié)。李唐為了有一個穩(wěn)定的后方,在自己實力不濟的時候,向突厥低頭,也無可厚非。畢竟,國人向來是注重結(jié)果,不計較過程。只要最后能夠成功,一切過往都會被洗白。在唐朝的史料中記載:“及高祖即位,前后賞賜不可勝紀。始畢自恃其功,益驕踞;每遣使者至長安,頗多橫恣。高祖以中原未定,每優(yōu)容之?!泵髅魇抢顪Y向始畢可汗低頭稱臣,在這里卻成了給與他們賞賜。一晃,許多年過去了。唐朝一統(tǒng)天下,對突厥的態(tài)度也由謙恭轉(zhuǎn)變?yōu)閿骋?。突厥人無法直接從李淵手上得到錢財,就直接派兵來搶。
李世民登基那一年,突厥吉利可汗率領(lǐng)20萬大軍,直接攻打到長安城外的渭水橋畔。眼看滅國之禍就在眼前。李世民親自率領(lǐng)大臣和將士,和城外和可汗對話。在交出國庫所有錢財之后,吉利可汗才率軍離去。這一天,也成為李世民一生中最為屈辱的一天??墒?,突厥的強大讓李世民無可奈何。誰曾想就在李唐蒸蒸日上的時候,突厥卻陷入了內(nèi)戰(zhàn),加上突厥連年遭受大雪災,牛羊死傷無數(shù),國力大損。趁著突厥內(nèi)亂,李世民命令大將李靖率軍出征,消滅突厥主力。不過,突厥并沒有覆滅,一直到武則天時代,突厥依然是唐朝最大的外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