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進為何能躋身五子良將 三國樂進武力怎么樣
看完《三國志·樂進傳》可以發(fā)現(xiàn),陳壽對樂進的記述非常少,而且裴松之沒有備注一字一句。再看內(nèi)容,都是流水賬似的,某時某地破敵,沒有張遼徐晃的經(jīng)典戰(zhàn)役,也沒有像于禁張郃的名氣,他憑什么能躋身五子良將之列呢?
樂進字文謙,陽平衛(wèi)國人,個子不高,但是有膽識,跟了曹操之后,只是一個小吏,這沒有什么值得說的,畢竟你沒有功勞,也沒有人馬,也不便封你什么職位。
后來樂進招募了一千人左右的隊伍,曹操就讓他做了軍假司馬,陷陣校尉。所謂軍假司馬,假,是副職的意思,軍司馬,漢朝軍制,每五人有一個伍長;兩伍為什,五什為隊,兩隊為一屯,兩個屯為一個曲,每兩百人有一個軍侯;兩個曲成一部,每四百人有一個軍司馬。也就是讓樂進統(tǒng)領(lǐng)幾百人,做什么?陷陣校尉。說白了,就是沖鋒陷陣的,每次打仗,你帶著幾百人沖在最前面,上城池,斬敵兵,為全軍開路。
所以你看樂進傳記,樂進一開始的工作就是這個。
從擊呂布於濮陽,張超於雍丘,橋昽於苦,皆先登有功,封廣昌亭侯。
從圍鄴,鄴定,從擊袁譚於南皮,先登,入譚東門。
當然有功了,就不可能一直做陷陣校尉了,但樂進打起仗來還是那么不要命,本身武力也很高,所以立了很多功勞。
從征張繡於安眾,圍呂布於下邳,破別將,擊眭固於射犬,攻劉備於沛,皆破之,拜討寇校尉。
渡河攻獲嘉,還,從擊袁紹於官渡,力戰(zhàn),斬紹將淳于瓊。
從擊譚、尚於黎陽,斬其大將嚴敬,行游擊將軍。
別擊黃巾,破之,定樂安郡。
譚敗,別攻雍奴,破之。
別征高幹,從北道入上黨,回出其后。幹等還守壺關(guān),連戰(zhàn)斬首。
太祖征管承,軍淳于,遣進與李典擊之。承破走,逃入海島,海濱平,荊州未服,遣屯陽翟。后
從平荊州,留屯襄陽,擊關(guān)羽、蘇非等,皆走之,南郡諸郡山谷蠻夷詣進降。
又討劉備臨沮長杜普、旌陽長梁大,皆大破之。(《三國志 樂進傳》)
樂進不僅能陷陣先登,打起仗來不要命那么簡單,關(guān)鍵是猛,打那么多仗,似乎沒有打敗的,所以連劉備都忌憚樂進。
先主遣使告璋,曰:"曹公征吳,吳憂危急。孫氏與孤本為唇齒,又樂進在青泥與關(guān)羽相拒,今不往救羽,進必大克,轉(zhuǎn)侵州界,其憂有甚于魯。魯自守之賊,不足慮也。"(《三國志 先傳》)
雖然劉備是想以此為由向劉璋多要點兵馬,但劉璋不是傻瓜,而且對陣的是關(guān)羽,可見樂進之勇猛的確不是吹噓。
所以到建安十一年,曹操開始把樂進和張遼、于禁放在一個檔次了。
建安十一年,太祖表漢帝,稱進及于禁、張遼曰:“武力既弘,計略周備,質(zhì)忠性一,守執(zhí)節(jié)義,每臨戰(zhàn)攻,常為督率,奮強突固,無堅不陷,自援枹鼓,手不知倦。又遣別征,統(tǒng)御師旅,撫眾則和,奉令無犯,當敵制決,靡有遺失。論功紀用,宜各顯寵?!?《三國志 樂進傳》)
這段話看起來是總結(jié)性的說張遼、于禁、樂進三人,但其實不然?!拔淞群?,計略周備,質(zhì)忠性一,守執(zhí)節(jié)義”是說張遼,因為張遼打仗猛,有謀略;“自援枹鼓,手不知倦。又遣別征,統(tǒng)御師旅,撫眾則和,奉令無犯”這幾句是說于禁,因為于禁執(zhí)法嚴,親士卒,而且為人儒雅,常讀書;“每臨戰(zhàn)攻,常為督率,奮強突固,無堅不陷”這幾句就是說樂進了,這是曹操對樂進的贊賞。
合肥之戰(zhàn),張遼、李典、樂進本來互不和睦,但也能精誠合作,大破孫權(quán)。
征呂布、擊袁譚、戰(zhàn)袁紹,攻張繡、敵關(guān)羽,從一個敢死隊的隊長,到最后的“從征孫權(quán),假節(jié)”,樂進算是逆襲了,而且樂進最后得以從祀于曹操廟庭,足以說明樂進之忠勇。
等到陳壽作史書時,因為前有曹操把張遼、于禁、樂進同列,陳壽就把五子良將合而為一,并評價說:“太祖建茲武功,而時之良將,五子為先。張郃以巧變?yōu)榉Q,樂進以驍果顯名,而鑒其行事,未副所聞?!睆拇宋遄恿紝⒚麚P后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