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主喪子暴怒決意滅佛 佛像顯靈流淚扭轉(zhuǎn)局面
《高僧傳》載:遜偽承玄二年,蒙遜濟河伐乞伏暮末于抱罕,以世子興國為前驅(qū),為末軍所敗,興國擒焉。后乞伏失守,暮末與興國俱獲于赫連定定,后為吐谷渾所破,興國遂為亂兵所殺。遜大怒謂事佛無應(yīng),即遣斥沙門五十已下皆令罷道。蒙遜先為母造丈六石像,像遂泣涕流淚,讖又格言致諫,遜乃改心而悔焉。
曇無讖是北朝時期來華高僧、著名譯經(jīng)大德,中天竺人,六歲喪父,少年出家,本學(xué)小乘,后來遇到白頭禪師,辯論一百天難不倒禪師,禪師給他樹皮本《涅槃經(jīng)》,他讀后就專攻大乘,二十歲時已熟習(xí)大小乘經(jīng)典六萬多頌。由于受到《涅槃經(jīng)》啟發(fā)才改小歸大,后來他弘揚佛教即以《涅槃經(jīng)》為主,來到中土以后,翻譯佛經(jīng)無數(shù),卻仍以《大般涅槃經(jīng)》影響最大。
沮渠蒙遜,臨松盧水(甘肅張掖)人氏,匈奴族人,十六國時期北涼建立者。祖先為匈奴左沮渠,后來即以沮渠為姓。沮渠蒙遜雖為北方蠻族,但他博覽史書,頗曉天文,史書稱贊他“才智出眾有雄才大略,滑稽善于權(quán)變”。天璽三年建立北涼,義和三年去世,時年六十六歲,廟號太祖。
曇無讖在北涼深受沮渠蒙遜敬重,也在此地翻譯佛經(jīng)。其后北魏主拓跋燾聽說曇無讖會種種技術(shù),派人到北涼迎取曇無讖。沮渠蒙遜既怕魏國強大不能拒絕,又怕曇無讖去魏國之后對他不利,于是想殺掉曇無讖。當(dāng)時中土缺少《涅槃》后分原文,曇無讖有心去西域求取。沮渠蒙遜贊助曇無讖出發(fā)后,暗中派刺客在路上將其殺害,時為義和三年,曇無讖僅四十九歲(同年沮渠蒙遜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