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歷史 > 野史秘聞 > 正文

新羅人崔致遠在雙女墳的風流韻事是真的嗎?

2017-07-12 10:08:57  來源:360常識網   熱度:
導語:崔致遠雙女墳是一段風流才子俏佳人的傳說,但是這故事的真實性還有待考證。這兩者之間的故事發(fā)生于大唐,這個時期天朝與國外的交流還是相當

崔致遠雙女墳是一段風流才子俏佳人的傳說,但是這故事的真實性還有待考證。這兩者之間的故事發(fā)生于大唐,這個時期天朝與國外的交流還是相當多的,又是東渡又是干啥的。而這崔致遠是朝鮮人,并不是我們本土人。

崔致遠出生在富貴人家,12歲的時候就來到大唐來求學,二十八歲的時候,因為思念自己的家鄉(xiāng),所以歸鄉(xiāng)。但是在大唐的十六年見他也沒有閑著,不但游歷四方,還在大唐做了官。而這段風流韻事就是他在現(xiàn)在的南京高淳地區(qū)做官發(fā)生的事兒。

這雙女墳在南京高淳的確是有這樣的墓,整體呈橢圓形,高出地面一米多,占地將近一畝。里面埋葬了兩個姑娘,看這樣的架勢可見這兩姑娘也是富貴人家的女兒。民間傳說這兩位女子是當?shù)馗缓缽埵系呐畠海驗榛橐霾豁標噪p雙尋了短見;還有一說是兩位姑娘在此地遇到強暴不從,遇害。后人感念兩位女子忠貞,所以為他們修了墓冢。

在那時候崔致遠來到此地做官,知道這件事,便來到墓前祭拜。畢竟是個文化人,浪漫主義情懷永遠少不了,特別現(xiàn)在還面對著兩個姑娘。所以這崔致遠在墓前作起了詩,然后這墓中的兩個姑娘就現(xiàn)身了,跟崔致遠喝酒聊天參悟人生,甚至最后還共度巫山云雨。但是最后崔致遠醒過來,卻分不清這倒是是真是假了,所以做了首詩《雙女墳》紀念。這就是流傳至今的崔致遠雙女墳的故事。

崔致遠與唐朝新羅關系

崔志遠是上世紀的新羅人,后12歲入唐,在唐朝度過將近16年的光陰,直到中年才回到故鄉(xiāng)。這個一生游走在兩個國度的詩人到底為唐朝和母國帶來了什么呢?崔志遠與唐朝新羅關系又究竟是如何呢?

崔志遠在唐朝考取了進士,然后被朝廷封了一個小小的官吏。由于平??臻e,所以就有大把的時間用來吟詩作畫和結交文人雅士。崔志遠喜愛結交朋友,所以在唐朝有許多摯友。崔志遠與他們夜夜秉燭夜談,一方面吸取中國文化,另一方面也向友人傳輸了新羅文化。所以我們今日所見的崔志遠的詩歌才是那么真切,如果不說,你一定以為崔志遠是一個地地道道的中國人。雖說崔志遠在唐十幾年載,但他依舊不忘自己的身份,所以崔志遠與唐朝新羅的關系都是非常和諧的,由于在異國,他還擔當起了使國大臣的身份,推動了唐朝與新羅的友好關系,這在歷史上是非常難得的,相當于如今的一個外交官身份。

崔志遠歸國后,由于對唐朝的認識和見解,他在新羅攥寫了許多描寫唐朝的史詩,既幫助了唐朝文化的傳播,也幫助了新羅人打開眼界。在這一點看,崔志遠與唐朝新羅關系是密不可分的,他時時刻刻在傳遞著兩國之間的信息。而他的文字也因此具有代表性,他的詩歌被中國和新羅都廣為傳頌,而他本人也深受兩國人民的愛戴。

崔致遠的詩

崔致遠的詩不難理解,通讀一遍之后,你便可以感受到詩歌中所要表達的意思。這并不是說崔致遠的詩不好,相反,我覺得這樣能讓讀的人感同身受的詩是最好的。

崔致遠所在的時代是新羅王朝和大唐交往相當密切的一段時間,崔致遠家里也是衣食無憂。所以父親就把12歲的崔致遠送來大唐學習,并且讓他考取功名。年紀輕輕的小伙子再大一點就可以老婆孩子熱炕頭,但是卻要背井離鄉(xiāng)來讀書,所以崔致遠的詩里充滿了思鄉(xiāng)和孤獨寂寞的感情。

且來看看崔致遠的《秋夜雨中》,這句“窗外三更雨,燈前萬里心”后來也成了千古佳句,簡單易懂直抒胸臆。在創(chuàng)作這首詩的時候,崔致遠還未考取任何功名,還在徹夜苦讀。所以他能看到這三更的雨,再加上秋天這蕭瑟悲涼的季節(jié)本來就容易激發(fā)人的愁緒,所以崔致遠就是大寫的孤寂啊。最后半句的“萬里心”,更是將他的思鄉(xiāng)之情表露無遺。

再者就是著名的崔致遠與雙女墳的故事,那段不知真假的往事,崔致遠做了一首長詩來紀念。而這首《雙女墳》的獨到之處在于他并不是單純的書生與女鬼的纏綿悱惻,相反他諷刺的是當時社會對婦女的壓迫,即使是在大唐接受了十多年的教育,此人看事兒依然有自己的見解,實屬不易。由此看得出來,崔致遠的思想還是相當超前的。

最后他當然是回到了自己的祖國。但是崔致遠的詩,即使是在他最得意的時候,表達的也都是思鄉(xiāng)念國的情緒。

轉載申明:360常識網,歡迎分享,轉載請注明出處!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