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東坡如英雄豪杰一般仗義疏財 小伙伴都驚呆了!
要檢驗一個人的人生觀,最好先看此人的金錢觀。蘇東坡仕宦一生,坎坷無數(shù),卻始終光風(fēng)霽月,超然高蹈,如同云端漫步的謫仙。這與他對金錢的態(tài)度不無關(guān)系。
蘇東坡不看重金錢。他在《東坡志林》中說:“近日頗多賊,兩夜皆來入吾室。吾近護魏王葬,得數(shù)千緡,略已散去。此梁上君子,當是不知耳?!焙觅\不打空轉(zhuǎn)身,前提是知道主家有錢可偷、有寶可竊。所以,凡是日進斗金的商人,常有“孝敬”的仕宦,天降橫財?shù)谋┌l(fā)戶,都是竊賊緊盯的目標和頻頻光顧的對象。蘇東坡為人護葬,撰祭文、題墓碑、寫志銘,哀悼之余,潤筆頗豐。梁上君子把蘇東坡也當成了暴發(fā)戶,連續(xù)兩夜入戶,其志在必得之心可知。
然而,聰明的竊賊并不知道,蘇東坡不蓄資財。他曾說:“俸入所得,隨手輒盡”,每個月的工資,領(lǐng)了就花,到手就沒了。他對所得潤筆、酬謝之類也是如此。“散去”二字,盡現(xiàn)蘇東坡視金錢的態(tài)度,有錢大家用,有錢用到無錢止,邊得邊散,隨手輒盡,其瀟灑來去、不受牽絆的人生態(tài)度盡現(xiàn)。而那竊賊,見不及此,雖連續(xù)兩夜光顧,也不得不空手而歸。
蘇東坡不但不看到金錢,還樂善好施。蘇東坡的門生中,以李?家境最差。李?從小發(fā)奮,苦學(xué)不止,蘇東坡贊他有“萬人敵之才”。不過,李?命途多舛,屢試不第,又缺乏生財之道,生活每況愈下,經(jīng)常有一頓沒一頓。蘇東坡任翰林學(xué)士時,朝廷曾賜寶馬一匹,后來出知杭州,又賜一匹。對于尋常人來說,御賜之物,只字片紙都會奉為至寶,供著、藏著、收著,不輕易示人,何況還是寶馬神駒?但對于蘇東坡來說,此馬亦凡馬,也是可以換錢的商品。他見李?快揭不開鍋了,慷慨地將其中一匹相送,給李?換錢,以解斷炊之憂。
讓人感動的是,為了使李?順利脫手,蘇東坡還特撰一帖文辭婉轉(zhuǎn)、書法精美的《馬券》,作為李?賣馬的憑證:“元?元年,予初入玉堂,蒙恩賜玉鼻?。今年出守杭州,復(fù)沾此賜。東南例乘肩輿,得一馬足矣。而李方叔(?)未有馬,故以贈之。又恐方叔別獲嘉馬,不免賣此,故為書公據(jù)。四年四月十五日?!?李一冰《蘇東坡傳》)不難看出,蘇東坡不僅有恤人之苦的慈心,周人之急的熱心,救人之窮的愛心,還有善解人意、體貼入微的細心。
蘇東坡仕途經(jīng)年,俸祿豐厚,加上平時所得潤筆不菲,雖說不蓄資財,但身邊的余錢剩米還是有的,否則一家二十余口,得喝西北風(fēng)。然而,元豐三年(1084),他因“烏臺詩案”被朝廷貶為黃州團練副使后,便斷了薪水和津貼,生活一落千丈。捉襟見肘的日子,既不能像寬裕時一樣揮金如土,也不能像乞丐一樣低聲下氣。怎么辦呢?蘇東坡的辦法是定計劃、做預(yù)算。
他在寫給秦少游的信中談到自己的“年度預(yù)算”時說:“初到黃,廩入既絕,人口不少,私甚憂之。但痛自節(jié)儉,日用不得過百五十。每月朔便取四千五百錢,斷為三十塊,掛屋梁上,平旦用畫叉挑取一塊,即藏去叉,仍以大竹筒別貯用不盡者,以待賓客,此賈耘老法也。
度囊中尚可支一歲有余,至?xí)r,別作經(jīng)畫,水到渠成,不須預(yù)慮。以此,胸中都無一事。”(《蘇軾文集》五十二卷,孔凡禮點校)意思是薪俸斷絕之時,只好盡量節(jié)儉,全家每天開支不得超過一百五十錢。月初從積蓄中取出四千五百錢,分成三十份,掛在屋梁上,每天早晨用畫叉挑取一份,然后藏起叉子,免得多取。若當天未用完,則用大竹筒儲存,累積用來招待賓客。按此估計,積蓄尚可支撐一年余,到時再想辦法,無須多慮,預(yù)支不必要的煩惱??梢姵鍪执蠓降奶K東坡,也有分外節(jié)儉的一面。
一個人如何對待義與利、榮與辱、苦與樂、得與失,是否公道、正派、誠實、善良、豁達、灑脫、友愛、敦厚,從他對待金錢的態(tài)度上均能一目了然。一個人若不計較金錢,就不會成日價營營茍茍、患得患失,更不會貪污腐化、違法亂紀。蘇東坡對金錢的超脫,決定了他對人生的超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