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解讀 清宮三大奇案背后真相你知道嗎?
無論哪個朝代都有一些奇案,清朝是距離我們最近的一個朝代,但是他也給我們留下了很多的謎題。如:孝莊文皇后下嫁攝政王、順治皇帝出家等,下面我們就來看看清宮四大奇案背后的真相。
1、太后下嫁
太后下嫁就是太后下嫁攝政王。太后是指清太宗皇太極之妃、世祖福臨的生母,卒于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被謚為孝莊文皇后;攝政王即指攝政睿親王多爾袞。孝莊文皇后系多爾袞之兄嫂,弟妻兄嫂,按照漢人道德觀念來看,是一件太不光彩也太不文明的事。有清一代,對此諱莫如深,求其明文記載則無有也。
但清末才刊行的《蒼水詩集》有句云“上壽稱為合巹樽,慈寧宮里爛盈門;春宮昨進(jìn)新儀注,大禮恭逢太后婚”,即是指太后下嫁這件事說的。詩作者張煌言是清初人,與多爾袞同時,所說當(dāng)有所本。另據(jù)《朝鮮李朝實錄》仁祖二十七年(1649年,清順治六年)二月壬寅,亦有“皇父攝政王多爾袞”這樣去“叔”字改稱“皇父”的記載,它間接地透露了多爾袞稱皇父“已為太上”與太后相對稱,正是太后下嫁的一個旁證。何況多爾袞之改稱“皇父”不但明載于《清實錄》與蔣良驥《東華錄》等書中,即當(dāng)時流傳到今的許多檔冊和文告中,于抬寫皇上處,一并抬寫攝政王,而攝政王之上,或冠以“皇叔父”,或冠以“皇父”字樣。
我們也不要忘了另一個事實:滿洲入關(guān)以前的社會性質(zhì)雖已由奴隸制迅速向封建制過渡,但很早很早以前女真人的落后習(xí)俗,如弟娶兄妻、妻姑侄媳的一些群婚制的殘余,延續(xù)到入關(guān)初年,也是不足為怪的。那么,太后下嫁這件事是可以相信確有其事的。
2、順治出家
史載順治十七年(1660年)八月十九日,皇貴妃董鄂氏薨。世祖福臨哀悼殊甚,為之輟朝者五日。旋即下諭追封為皇后。董鄂氏僅僅是個貴妃,為什么要這樣濫加謚號,并晉封她為皇后呢?
有的人于是以訛傳訛,說這個妃子是明末人冒辟疆的姬人董小宛,當(dāng)清軍入關(guān)之初,被掠至京師,后入宮,賜姓董鄂氏,跟著又冊立為貴妃。誰知董氏入宮之后,竟以不壽卒。然世祖之于董貴妃,寵冠六宮,莫與倫比,乃紅顏薄命,惹得世祖終日悶悶不樂,不數(shù)月,遂棄皇帝不為,遁入山西五臺山,削發(fā)披緇,皈依凈土。上述就是順治出家的由來,歷來故老相傳如此,是否真有其事呢?
首先我們應(yīng)該承認(rèn)清世祖福臨好佛,宮中延有木陳、玉琳王秀二禪師,尊禮備至。世祖鈐章有“塵隱道人”、“懶翁”、“癡道人”等稱號,又諭旨對木陳有“愿老和尚勿以天子視朕,當(dāng)如門弟子旅庵相待”云云。世祖信佛是事實,誰也否認(rèn)不了的。
其次要說,世祖死去前幾個月,適值孝獻(xiàn)皇后董鄂氏之喪,世祖哀痛過情,為世所嘆異。因而就有人認(rèn)為世祖是由悼亡而厭世,終于脫離塵網(wǎng),遁入空門。從此傳為“萬古鐘情天子”的一段佳話。這是與歷史事實不符合的。不錯,由于世祖好佛,他死前確實有過要求祝發(fā)為僧的念頭。但事實上在他死去的前幾天,只是叫他最寵任的內(nèi)監(jiān)吳良輔去憫忠寺(今北京市廣安門內(nèi)法源寺)削發(fā),他本人也曾親自前往觀看過。這里還說明世祖當(dāng)時并無大病。那么,世祖是怎樣死的呢?據(jù)當(dāng)事人王熙《王文靖集·自撰年譜》載:“奉召入養(yǎng)心殿,諭:朕患痘,勢將不起。”張宸《青王周集》亦稱:“傳諭民間毋炒豆,毋燃燈,毋潑水,始知上疾為出痘?!眱扇怂浲耆嗪?,可以互相印證。這就很清楚地告訴我們,世祖既死于出痘,那么,遁入五臺山祝發(fā)為僧的說法,就并不可信了。
3、雍正被刺
世傳清世宗胤禛暴崩的原因,說法不一,有說是被刺而死的,振振有詞。這一說法究竟可信嗎?
說來話長,它起因于雍正七年(1729年)曾靜、張熙一案。曾靜慕明末人呂留良的為人,以排滿復(fù)明為職志,因遣其徒張熙詭名投書川陜總督岳鐘琪,勸他為祖先(岳飛)舉義,不成,獄興、辭連呂留良。世宗嚴(yán)加處治,戮留良尸,留良子葆中,時為編修,亦論斬。傳說呂留良有一個幸存的孫女,名叫呂四娘,她的劍術(shù)之精,冠絕儕輩,立志要為父祖報仇。后來她潛入宮內(nèi),終于刺死了世宗,并把世宗的腦袋割下,提著逃走了。
好事的人說是根據(jù)鄂爾泰傳記的記載,說世宗暴崩的那一天,上午還“視朝如恒,并無所苦”,就在那天下午,忽召鄂爾泰入宮,而外間喧傳世宗暴崩的消息已滿城風(fēng)雨了。鄂立刻“入朝,馬不及被鞍,亟跨驏馬行,髀骨被磨損,流血不止。既入宮,留宿三日夜,始出,尚未及一餐也”。人們認(rèn)為,當(dāng)時天下承平,長君繼統(tǒng)(清高宗弘歷二十五歲登位),沒有什么大不了的事情要搞得這般驚慌失措的。這就只能說明世宗被刺的說法并非沒有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