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第一才女李清照,為何再婚之后又離婚
在宋朝所有的離婚案例中,最著名的有兩例,一例是李清照與其再婚丈夫張汝舟,另一例則是后來的陸游與唐婉。不過這兩例離婚案件又有所不同,陸游與唐婉的分開純屬迫不得已,若不是陸母的強勢干預,相信他們會一直白頭到老,而李清照與張汝舟之間,是李清照提出要離婚的,這是為什么呢?
眾所周知,李清照的前夫是趙明誠,兩人自從結婚后就恩愛纏綿,琴瑟相和,一直被后世傳為佳話。
李清照18歲時與太學生、丞相趙挺之子趙明誠結為連理?;楹?,兩人志趣相投,感情融洽,時?;ハ嗲写柙娫~文章,共同研究和收集鐘鼎碑石。在經濟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夫妻兩人經常為了搜集名人書畫和古董漆器而“食去重肉,衣去重彩,首無明珠翡翠之飾,室無涂金刺繡之具”。每個月的初一和十五,夫妻兩人還會相伴去都城開封的相國寺一帶的集市上尋訪金石書畫,只要看中了,便傾囊購下。在兩人的合力經營下,他們的書齋“歸來堂”,單是鐘鼎碑碣之文書就達到了兩千多卷。
后來趙明誠編纂《金石錄》的時候,李清照又給予他全力支持,憑借其廣博的古董知識和出眾的記憶力,每當丈夫遇到問題時,李清照總能幫其解決。夫妻倆如此夫唱婦隨,相處和諧,彼此之間的感情也越來越深。
也許越是美好的開始,往往越會有著悲慘的結局,1129年,趙明誠死于湖州,一段將近30年的美滿姻緣就此落幕。
丈夫趙明誠的死給李清照造成了毀滅性的打擊,再加上當時的北宋剛剛滅亡,戰(zhàn)亂不斷,李清照行無定所,身心憔悴,不久又嫁給了一個叫張汝舟的人。
古代女子對貞潔看得極為重要,即使丈夫去世,也會為了守貞而不再改嫁,向來心性高潔的李清照怎么會選擇改嫁呢?關于這點,史說不一,不過最主要的原因可能是身處亂世,而李清照身邊又帶有之前收集的金石古董,因此愈覺得一個人生活的艱辛,再加上丈夫趙明誠的《金石錄》尚未完成,李清照希望自己能代替他去完成,于是在權衡再三之后,她選擇了對她仰慕已久的張汝舟。
李清照剛剛接觸張汝舟的時候,覺得此人也是個彬彬有禮的君子。結婚后的一段時間里,張對她也是照顧周到。不過,張汝舟對李清照不同于趙明誠,他看中的實際上是李清照身邊所攜帶的文物,在李清照并不愿意將這些東西與他共享時,張汝舟很快就露出原形。李清照在亂世之中始終攜帶這些沉重的文物,自然將其與自己的生命等同,斷不肯輕易失去。但是張汝舟認為:你既嫁我,連你的人都是我的,你所擁有的東西當然也就是我的了。雙方立場的不同導致了他們在文物支配權上鬧矛盾,彼此間的裂縫也越來越大,最終同床異夢。
張汝舟發(fā)現自己并不能完全讓李清照屈服后,開始惱羞成怒,最后完全顧不上文人所應該具備的風度,對李清照拳腳相加,大打出手。李清照是視人格比生命更珍貴的女子,自然無法忍受張汝舟如此這般的對待,便下定決心要與張分手。但是在封建社會,女人要離婚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無奈之中,李清照走上了一條絕路:告發(fā)張汝舟的欺君之罪,而她自己也因此招致了牢獄之災。
原來,張汝舟參加科舉考試是通過作弊過關的,在娶了李清照后,張一時得意,就將這件事拿來夸耀。李清照在找不到其他更好辦法的時候,只好選擇走這條對自己也沒有好處的路。依照當時的法律,女人告丈夫,無論是對是錯,都要坐牢兩年。李清照是一個對感情生活要求極高的人,絕不肯湊合,因此她寧愿與張汝舟鬧得魚死網破也不肯受精神的奴役。她在給友人的信中說:“猥以桑榆之晚景,配茲駔儈之下材?!?/p>
官司結果出來后,張汝舟被發(fā)配到柳州,而李清照依照法律也要坐牢兩年。不過值得慶幸的是,可能是李清照的名聲太大,此事引起了許多人的關注,再加上自己家人和趙明誠家族的幫忙,李清照只坐了九天牢便被釋放了,但這件事對她的打擊也相當嚴重。
出獄后,李清照立即給營救她的親戚寫信,除了表達感激之情,其中也不乏擔心自己名譽的句子:“清照敢不省過知慚,捫心識愧。責全責智,已難逃萬世之譏;敗德敗名,何以見中朝之士。雖南山之竹,豈能窮多口之談?惟智者之言,可以止無根之謗”。在如此沉重的名譽負荷下,女詞人悄悄地進入了老年。由此我們可以更深入地懂得她寫于晚年的代表作如《聲聲慢》了,也更理解發(fā)出“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的感慨時的李清照,在心理上背負著多么沉重的包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