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明末清初為何要用砒霜作春藥
砒霜,是一種為人所熟知的烈性毒物,口服少量便會死亡。漢質(zhì)帝劉纘便是被梁冀用下了砒霜的餅毒殺的;在《水滸傳》中,潘金蓮謀殺親夫武大郎,所用的也是砒霜。然而,近日,哈爾濱醫(yī)科大學的張亭棟教授卻因為在用砒霜治白血病上所作出的奠基性貢獻而獲“求是杰出科學家獎”。之前,南京也有醫(yī)院用砒霜治療過晚期肝癌病人,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其實,砒霜,早在我國古代,已有人用它來治病,或美容。
治瘧疾的“太乙神精丹”
砒霜,又名砒石,砒黃,信砒,信石,人言(即惡言如砒霜般歹毒)。因產(chǎn)于信州(今江西省上饒市信州區(qū)),故又稱信石。貔,古傳是一種野獸,兇猛無比。因砒霜有毒,性猛如貔,而得名砒霜、砒石、砒黃等帶砒之名。砒霜分紅、白兩種,故有白信、紅信之分。
孫思邈在《備急千金要方》中記述的太乙神精丹,是用雄黃、雌黃、曾青(硫酸銅)、慈石,經(jīng)升化而得“光明皎潔如雪”的砒霜,即氧化砷。為保證煉制太乙神精丹的質(zhì)量,他不遠千里親自到四川進行調(diào)查,并采購原料雄黃和曾青。該藥有劇毒,所以他規(guī)定制成如“黍?!钡奈⑿蜅椖嗤?,并強調(diào)逐漸增量的安全服藥法:“服一丸,如不愈更服一丸半,仍不愈者,后日增半丸,漸服無有不愈?!睂O思邈煉制和服用太乙神精丹并非傳統(tǒng)的長生不老目的,而是用以治療瘧疾,用砒霜治療瘧疾是一種很好的方法,而且是其首創(chuàng)。
成書于北宋開寶年間的《開寶本草》和《本草衍義》,也記載了用砒霜治病的方子?!堕_寶本草》中寫道:“服砒霜療諸瘧、風疾在胸膈……”北宋官修方書《太平圣惠方》中,還記載了兩個直接用砒霜命名的方劑。明朝李時珍的《本草綱目》、清朝黃元御的《玉楸藥解》也都說砒霜能治許多病。
梅毒良藥
明末清初,我國用砒霜等含砷藥物治療梅毒這種難以啟齒、死亡率極高的性病,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陳司成,浙江海寧州(今海寧市)人,約生于明嘉靖三十年(1551年),清康熙初年卒,活了110多歲。陳司成祖上八代為醫(yī),自少習儒,鮮知醫(yī)理。20歲時,陳司成與友人一起赴杭州參加科舉考試,友人嫖娼染病,歸后病臥,不敢聲張,私請陳司成診治,陳司成閱讀先人醫(yī)書,又遍檢各家秘方,竟治好了友人的花柳疾病。陳司成后因家境敗落貧困,棄儒學轉(zhuǎn)學醫(yī)謀生,成為治療梅毒的醫(yī)學家,曾在江蘇、浙江、福建等地行醫(yī)20多年。
中國古代沒有梅毒病例,所以李時珍說:“古方不載,亦無病者?!泵髂┣宄酰袊臀鞣礁鲊陀幸欢ǖ馁Q(mào)易往來,當時外國商人只許在廣州一地經(jīng)商,所以經(jīng)陳司成考證,中國的梅毒病,首先由外洋傳人廣東,再傳播到東南沿海乃至全國。據(jù)當代有關學者考證,中國的梅毒病,是由16世紀初駐印度的葡萄牙水手來華傳入的。
陳司成認為,廣東氣候溫暖潮濕,容易引起霉變,以至于各種污穢之氣致病因素(病菌)聚積于此,到了春夏季節(jié),濕毒與瘟疫相交織,使各種東西易腐爛霉壞,人則易受瘡瘍侵害。此病是霉變引起疾病,叫做霉瘡。因為梅毒的皮膚病變有的類似楊梅狀,故又稱此病為“楊梅瘡”或“楊梅大瘡”。它是由廣東、廣西等地向全國傳播的,“起自嶺南之地,致使蔓延通國,流禍甚廣”。
梅瘡之疾,為害深重,使人“形隕骨枯”、“喪身絕育”。陳司成甚為憐憫,遂細察氣運、天時、病原傳染及患者嗜好,潛心研究此病診治,成為中醫(yī)梅毒學家,并寫成《霉瘡秘錄》一書。
陳司成的《霉瘡秘錄》共收集病案29則,均為典型案例,包括各期梅毒。關于梅瘡治療,均服用陳司成親自配制的生生乳而治愈。而生生乳即由砒霜等原料,經(jīng)高溫燒煉而成。陳司成反對直接用生砒霜,以防中毒,鍛煉后的砒霜可以毒攻邪(即平常所說的以毒攻毒)。陳司成《霉瘡秘錄》中記載的29例病案,被他治愈的有28例,只有一例,因患者吝費罷藥未能痊愈,治愈率竟達99.9%,可見砒霜、水銀運用得當,對梅毒有特殊的療效。
清朝祁坤于1665年撰寫的《外科大成》,也記載了用砒霜和水銀加工水銀膏治療梅毒的事情。
治蠱鼓病
道光初年的一天下午,江蘇淮安名醫(yī)吳鞠通正和好友對弈,忽有人來報,有一垂危病人抬在門外,請先生看病。
吳鞠通仔細觀察病人,只見他面色蒼黃,氣息奄奄,腹脹大如鼓,腹筋暴起。他對來人說,這是蠱鼓病,腹中要么有蟲,要么有血。病家說,病人生此病已經(jīng)有好幾年了,經(jīng)常說肚子痛,現(xiàn)在痛得更厲害了,曾經(jīng)用過楝草根皮打過蟲,也吃過烏梅丸,有過一定效果,但未根除,還是經(jīng)常發(fā)病。前天,其老家一位郎中也說這是蠱鼓病,讓病人吃了三分白信(白砒霜),腹痛好一些了,可現(xiàn)在更厲害了,所以來吳先生這里求救。
吳鞠通說:“此病蟲蠱不錯,用信石也不錯,只是謹慎太過。用量太小,藥不壓敵,我今用信石一錢打粉,回去后用涼水沖服,可將蟲斃,隨后由大便排出,此病可愈?!辈〖艺驹谝慌?,說:“吳先生,砒霜可是毒藥啊,用量是我們在家用的三倍還多,不會出什么事吧?”吳鞠通說:“病我已看了,方得由我來開,醫(yī)生者,生命所托,我豈能拿生命開玩笑。方已開出,我當負責,你照用是了,如有情況立即找我?!?/p>
病家取藥之后,便將病人抬回,到家服藥后,果如吳鞠通所言,瀉下不少長蟲,最長者二尺有余,瀉后腹脹變松,腹痛也止,腹也變小如初,知饑索食。全家為之高興,消息傳遍鄉(xiāng)里,都說:“吳鞠通真神醫(yī)也!”
風行魏晉上流社會的五石散
砒霜在古代,也被人用來美容或制春藥。如含砒霜的五石散有壯陽、強體力、治陽痿等功效,也能使人皮膚白里透紅。但對其用量與用法卻要求極嚴格。
服五石散是魏晉上流社會的流行風尚,尤其到西晉以后,服散之風極盛。晉哀帝司馬丕、王羲之、張孝秀、房伯玉、皇甫謐等當時名流,都嗜服五石散。服用后伴隨藥力發(fā)作,人體會產(chǎn)生巨大的內(nèi)熱,于是,穿厚衣服的人漸漸少了,穿寬大衣服甚至裸體的人多了起來。
五石散究竟是一種什么神秘藥物,竟使魏晉至唐中葉的名士們趨之若鶩,從魏晉至唐,歷經(jīng)整整600余年而未有間斷?五石散,也稱“寒食散”。稱其“五石散”是就其五味主藥:白石英、紫石英、石鐘乳、赤石脂、石硫黃而言。稱其“寒食散”是就其服用方式而言。據(jù)皇甫謐的《寒食散論》,服用五石散需要一整套程序:服藥后,首先需要將藥的毒性和熱力散發(fā)掉,即所謂散發(fā)。如果散發(fā)得當,體內(nèi)疾病會隨毒熱一起發(fā)出;如果散發(fā)不當,則五毒攻心,后果不堪設想。而散發(fā)的重要一點是,必須在服藥后多吃冷飯,故稱“寒食散”。除了吃冷食之外,還要注意多外出步行運動,稱為“散動”或“行散”。還要注意多喝熱酒、好酒,每天飲數(shù)次,使身體醺醺有酒勢,即處于微醉狀態(tài)。如果飲冷酒或劣質(zhì)酒就可能會送命,西晉的裴秀就是因服藥后飲用冷酒而喪命。另外,服藥后還要用冷水浴(即便在嚴冬)來將藥的毒性和熱力散發(fā)掉。
當然,五石散畢竟是慢性毒藥,服此藥而死者,有裴秀、晉哀帝司馬丕、北魏道武帝拓跋珪、北魏獻文帝拓跋弘等,學者皇甫謐則因服散而成殘疾。
總之,砒霜能解毒治病這種現(xiàn)象叫拮抗作用,也就是古人所說的“以毒攻毒”、“一物降一物”。藥之太過就變成了毒,控制毒力反過來又變成藥,千百年來莫不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