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歷史 > 野史秘聞 > 正文

清朝時期的“世界首富”伍秉鑒

2017-03-26 13:03:53  來源:360常識網(wǎng)   熱度:
導語:世界從來都不缺少富豪,尤其是古代,富豪更甚。早在清朝的時候,廣州就出了位“世界首富”,他叫伍秉鑒。在當時他的資產(chǎn)總共有2600萬元,是

世界從來都不缺少富豪,尤其是古代,富豪更甚。早在清朝的時候,廣州就出了位“世界首富”,他叫伍秉鑒。在當時他的資產(chǎn)總共有2600萬元,是當時美國富豪的3倍之多!

一位清朝時曾在廣州十三行居住了20多年的美國商人亨特,在《廣州番鬼錄》一書中說:“伍浩官(伍秉鑒)究竟有多少錢,是大家常常辯論的題目?!薄?834年,浩官對他的田產(chǎn)、房屋、店鋪、銀號及運往英美的貨物等財產(chǎn)估計了一下,共約2600萬元?!倍谶@個時期的美國,最富有的人資產(chǎn)也不過700萬元。

美國學者馬士說,“在當時,伍氏的資產(chǎn)是一筆世界上最大的商業(yè)資財”。在西方人的眼中,伍氏商人就是當時世界上最富有的商業(yè)巨頭。2001年,伍秉鑒與洛克菲勒、比爾·蓋茨以及成吉思汗、和珅、宋子文等人一起,被美國《亞洲華爾街日報》評為上一千年世界上最富有的50個人。

一向重農(nóng)抑商的清朝竟出了位“世界首富”,這位伍富翁是個什么樣的人?

17世紀后期,廣州成了名副其實的“黃金口岸”。依托這個黃金口岸,手持官府賜予的壟斷外貿(mào)權,加之自身的努力經(jīng)營,廣州十三行商人群體迅速崛起,與兩淮鹽商、晉陜商人一起,被后人稱為清代中國的三大商人集團。

伍秉鑒便是這“堆滿銀錢”的十三行商人中的一員。1801年,他從父親手中繼承了十三行中的怡和行,開始了長達40余年的外貿(mào)代理生涯。伍秉鑒走上十三行舞臺時,行商的領袖,是潘振承創(chuàng)辦的同文行。伍秉鑒不但讓怡和行后來居上,取代潘氏成為行商總商,更讓伍家的資產(chǎn)達到十三行頂峰,這自有其獨到之處。

對于從事外貿(mào)代理業(yè)務的大清行商來說,全部的貿(mào)易機會都寄托在洋商身上,這里充滿著激烈的行業(yè)競爭。而伍秉鑒首先做到的,就是“征服”了洋商。

當時,行商與外商的交易雖然數(shù)額巨大,但雙方的貿(mào)易經(jīng)營全憑口頭約定,從不用書面契約。1805年,外國商號按照約定運到廣州一批棉花,貨到港后發(fā)現(xiàn)是陳貨,行商們都不肯碰,然而伍秉鑒卻收購了這批棉花,也因此虧了1萬多元。有人因此認為他“天生性格謙恭順從”,并以習慣思維揣度他面對洋商“膽小如鼠、懦弱無能”,但事實上,伍秉鑒卻憑借這樣的做法廣結善緣,與許多洋商建立起私人的友誼——這種相互信任在無契約基礎的貿(mào)易交往中所起到的作用是尤為關鍵的。在西方人眼中,伍秉鑒“誠實、親切、細心、慷慨”。一位欠了伍秉鑒7.2萬銀元的美國波士頓商人,因為經(jīng)營不善無力還債,離家多年不能回國,伍秉鑒撕掉了借據(jù),讓他放心地回國。

其實,伍秉鑒在經(jīng)營中是工于心計的。有記載說,他從存放在英商行號的百余萬元期票中計算出的利息,與英商兌付時的數(shù)目不差分毫,這讓當時的外商極為驚訝——這也是雙方相互信任的重要基礎。外商們都把精明而大度的伍秉鑒看成最可靠的貿(mào)易對手,盡管伍家的怡和行收費較高,但仍樂意與他交易。在一些外商的日記、筆記中,伍秉鑒是個不茍言笑的人。不懂得幽默不要緊,伍秉鑒在外國人眼中仍然充滿人格魅力,“在誠實和博愛方面享有無可指摘的盛名”,被看做是一位非常值得信賴的商業(yè)伙伴。

伍秉鑒在擁有足夠財力后,很注重籠絡其他行商。1811年,伍秉鑒擔任英國公司羽紗銷售代理人,他將利潤按比例分給全體行商。后來一位老行商劉德章為得罪英國公司失去了貿(mào)易份額,伍秉鑒又出面斡旋,使公司恢復了他的份額。另一位行商黎光遠因經(jīng)營不力破產(chǎn),按當時朝廷的規(guī)定,要被充軍伊犁,伍家便籌款捐助他在流放地的生活。從1811年到1819年,伍秉鑒向瀕臨破產(chǎn)的行商放債達200余萬銀元,使多數(shù)資金薄弱的行商不得不依附于他。伍秉鑒就是這樣在洋行中恩威并施,直到十三行沒落,他一直擔當行商領袖,即十三行公行的總商。

轉載申明:360常識網(wǎng),歡迎分享,轉載請注明出處!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