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歲并非皇帝專利 北宋前一般人也可取名萬歲
考之史實,至遲在北宋前,“萬歲”雖“已屬君上之稱”并有了“禮無人臣稱萬歲之制”的約束,但它還不完全是皇帝的專利,在皇帝之外使用“萬歲”的情況還屢見史書。在古代人名中也不乏“冒天下之大不韙”而名為“萬歲”者。
本文敘述了“萬歲”成為皇帝代名詞的演變過程,頗有味。
在中國傳統(tǒng)政治文化中,“萬歲”是一個具有特殊意義的漢語詞語。千百年來,匍匐于專制淫威下的臣民口中的“萬歲”、“萬歲爺”就是專指皇帝,除此之外,似乎誰也不敢把自己與“萬歲”聯(lián)系起來,就連人們熟知的明代歷史上權傾朝野、臭名昭著的大宦官魏忠賢,雖然并不把木匠皇帝放在眼里,但也只敢以“九千歲”自居。
其實,“萬歲”一詞出現(xiàn)較早,一開始也并非是皇帝的專用詞,它的演變經(jīng)歷了一個較為漫長的歷史過程。
戰(zhàn)國以前,傳世文獻中并未有“萬歲”之記載。但在西周中、晚期的一些銘文中已多有“萬年無疆”、“眉壽無疆”這樣的字眼。然而,它并不是專對天子的贊頌,而僅是一種行文款式,鑄鼎者皆可用。與此同時,“萬年”一詞也出現(xiàn)在《詩經(jīng)》中,如“壽考萬年”、“君子萬年”、“天子萬年”、“萬壽無疆”等,從其語境可知,這大多是人們相互間常用的祝福語而已。宋人高承就曾指出:“萬歲,考古逮周,未有此禮。”戰(zhàn)國以降,“萬歲”一詞已開始屢屢出現(xiàn)于文獻和人們的口中,并成為一個較為流行的詞語。不過,考察它的用意,大體有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它的字面含義,即祝福長壽長生的歌頌詞;二是表示致敬贊嘆的歡呼語,略同俄語中的“烏拉”;三是表示“死后”的諱稱。然則此后,伴隨著專制皇權的確立和進一步的加強,這樣一個擁有多重含義的詞語卻被專制帝王所獨有,逐漸成為最高統(tǒng)治者皇帝的代名詞。那么“萬歲”一詞何時被賦予神圣的尊嚴,成為皇帝的代稱而歸帝王專用呢?考之史實,至遲在北宋前,“萬歲”雖“已屬君上之稱”并有了“禮無人臣稱萬歲之制”的約束,但它還不完全是皇帝的專利,在皇帝之外使用“萬歲”的情況還屢見史書。在古代人名中也不乏“冒天下之大不韙”而名為“萬歲”者。
眾所周知,“名以制義”,人名是文化的鏡像,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著命名人的主觀意識,包括其政治理想、思想觀念、審美情趣以及道德的、行為的、禮俗的、心理的諸多文化因素。其中追求生命的健康長壽無疑是人們普遍的生活理想。
因為,人們所有的一切活動都是以生命的存在和延續(xù)為載體,而所有的活動很大程度上又是為了自身更好地生存和發(fā)展。因而,這一理念不僅貫穿于人們的物質(zhì)生活的全部,也強烈地凸現(xiàn)于人們的精神世界里。反映在表示自身的文化符號——名字當中,一些含有祈求生命無限延續(xù)的字眼,如:“延年”、“延壽”、“延齡”“萬壽”、“萬年”、“百歲”以及表示長壽意象的“龜”、“鶴”、“松”等較多地出現(xiàn),其中,“萬歲”也成為人們命名的字眼。
至目前為止,我們能看到最早名為“萬歲”的人,是東漢章帝之子和帝之弟劉萬歲,永元五年(93年)封廣宗王,其年即薨,無子,謚“殤”。顯然,這個劉萬歲是個短命鬼,即未成年就命歸黃泉了。魏晉南北朝時期,名為萬歲的有南朝劉宋時任寧州刺史的周萬歲,蕭齊時某中丞何萬歲,會稽郡吏王萬歲,北齊后主時的韓萬歲以及西魏文帝時叱咤疆場,深得皇帝恩寵,官居尚書左仆射位進柱國大將軍的李遠(字萬歲)。這些名字為“萬歲”的人當中,既有皇室和皇帝的親信大臣,又有一般的地方官吏,其名目“萬歲”似乎是平常之事,并不受什么約束或懲罰,而且有時皇帝也還直呼其名。如《周書》卷25《李賢傳附弟萬歲傳》記載西魏文帝在討論營救東魏降將北豫州刺史高仲密,李遠提出出奇兵救援時,太祖(文帝)大喜曰:“李萬歲所言,差強人意。”這至少說明,在這一時期人們名曰萬歲是并不犯諱的,而且還可能是取名的一種時尚。
隋唐時期,史書也屢見名為“萬歲”者。如隋朝戰(zhàn)功卓著屢挫突厥,打敗達頭可汗后被楊素誣陷而死的太平公史萬歲,唐高祖時和尉遲敬德一同降唐的劉武周部將張萬歲,唐高宗時任梓州都督的謝萬歲,唐玄宗天寶年間周玄珞之子周萬歲,安史亂時堅守平原的顏真卿部將刁萬歲等。
然而在唐玄宗以后,文獻中再也看不到以“萬歲”為名者,及五代至宋元、終明清之世,更是難覓蹤跡。何以如此,筆者冒昧度之,一是武周時期連續(xù)以“天冊萬歲”、“萬歲登封”、“萬歲通天”作為年號,以一種極其特殊的形式強化了“萬歲”一詞的神圣色彩,更是向天下士庶百姓宣告了這一名稱的“皇家化”。
二是至武曌、玄宗時期,科舉制經(jīng)過近一個世紀推行和完善,使其愈來愈成為唐代社會選舉制度的主流。這種以儒家經(jīng)典為主要內(nèi)容,將儒學以政治、道德為核心的學說確立為標準答案的選人機制的長期推行,使儒學被徹底意識形態(tài)化并通過它全面滲透到社會政治文化生活當中去,儒家傳統(tǒng)的“大一統(tǒng)”“君權至上”以及忠孝節(jié)義一系列倫理道德不自覺地深刻規(guī)范著人們的思想;三是“中唐儒學復興運動”進一步鞏固和強化了儒學的正統(tǒng)地位,儒家所宣揚的圣賢之道不僅成為社會政治與社會生活的中心,同時也成為人們精神信仰的中心。因此,任何不符合圣賢之道的行為都被視為不敬乃至大不敬。自然,已與最高統(tǒng)治者劃上等號的“萬歲”,也就不能為他人所使用而成為皇帝的專利了。
北宋時,“萬歲”已完全為皇帝壟斷專用。據(jù)《寇準傳》載:一日寇準騎馬出行,“道逢狂人迎馬呼萬歲”,結(jié)果,此事為寇準政敵張遜所知而告發(fā),寇準被罷去同知樞密院事之職,降至青州任職。又據(jù)《曹利用傳》載:北宋大將曹利用的從子曹汭,一次喝醉了酒,“令人呼萬歲”,被人告發(fā),杖責而死。這兩則史實說明,到宋朝,除了皇帝,絕對不允許任何人稱萬歲。自此,“萬歲”定于皇帝一人,成為我國語言文字中最為獨特的政治性專有名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