價銀八兩 康熙欽定宮廷滿漢全席最高消費(fèi)
“滿漢全席”到底是什么樣的筵席呢?它的奢侈程度又到了何種地步?美食家袁枚在《隨園食單》中說:“今官場之菜,名號有十六碟、八箕、四點(diǎn)心之稱,有滿漢席之稱,有八小吃之稱,有十大菜之稱。種種俗名,皆惡廚陋習(xí),只可用于新親上門、上司入境,以此敷衍……”袁枚的《隨園食單》刻于清乾隆五十七年,即1792年
他所說的“今官場”至多也就是該書出版前的官場生態(tài)。由此可見,“滿漢全席”在1792年前開始在官場中形成。不過這樣的筵席只用于官員迎送、相互宴請。我對袁枚先生說的“滿漢席”并不陌生,家鄉(xiāng)人迎媳嫁女舉辦的喜筵,一般就是“八盤十六碗,外加四個冷盤”。我甚至猜測,家鄉(xiāng)的這種喜筵就是根據(jù)袁枚的記載“照葫蘆畫瓢”做出來的。
直到看了徐柯編著的《清稗類抄·飲食》才知道所謂的“滿漢全席”或“滿漢大席”,乃是清末出現(xiàn)的一種“燒烤席”。書中記載:“燒烤席,俗稱‘滿漢大席’,筵席中之無上品也。
烤,以火干之也。于燕窩、魚翅諸珍錯外,必用燒豬、燒方。豬以全體燒之。酒三巡則進(jìn)燒豬,膳夫、仆人皆衣禮服而入,膳夫座之??停瑢?推痼?,蓬座者始從而嘗之,典之隆也?!鼻迦祟櫟撛凇锻蛞需浘硎防镏^:“蘇州酒樓開辦滿漢大席、市肆中賣有滿漢大席。如燒小豬、哈爾巴肉、燒鴨、燒雞、燒肝等等?!?/p>
“滿漢大席”中的燕窩、魚翅等海鮮,系東南沿海地區(qū)的福建、廣東進(jìn)貢;燕窩主要來自東南亞、馬來半島,經(jīng)福建、廣東水上進(jìn)口;至于“烤全豬”(又稱“烤乳豬”)、“烤全羊”等,則來自滿族游牧習(xí)俗的烤肉風(fēng)味。民間俗稱的“滿漢大席”,必有燕窩、魚翅,而一般以“烤乳豬”為主的筵席,卻始終沒有“滿漢全席”的稱呼。辛亥革命后,隨著全國各地排滿情緒的高漲,“滿漢大席”也改成了“大漢大席”,但其豪華程度絲毫未減。史載,民國初年一桌最鋪張最奢侈的“大漢大席”上了80道菜肴及米飯。
另外,歷史上真實(shí)的清宮筵席并不像電影電視描述得那樣鋪張。據(jù)《大清會典》和《光祿寺則例》記載,康熙年間,最昂貴的宮廷筵席,欽定每桌價銀8兩。清初1兩白銀的購買力,約合今天的人民幣400至500元,按1兩白銀等于500元人民幣的最高比值換算,康熙皇帝舉辦的最昂貴的筵席,一桌費(fèi)用也就相當(dāng)于現(xiàn)在的4000元。而皇帝大婚、大軍凱旋、公主出嫁等皇家喜宴以及元旦、萬壽、冬至等三大節(jié)的賀筵宴,欽定每桌費(fèi)用不得超過4兩4錢3分,約合今天人民幣2200元左右;宮廷款待進(jìn)貢的附屬國正、副使臣,每桌費(fèi)用不得超過3兩3錢3分,約合今天的人民幣1700元。
無論是從袁枚、顧祿記載的“滿漢席”菜單看,還是分析康熙皇帝欽定的宮廷筵席“費(fèi)用”,都不難發(fā)現(xiàn),所謂的“滿漢大席”不僅不“全”不“滿”,其費(fèi)用與今天有些“黃金筵”相比,實(shí)為小巫見大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