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名妓李師師最終歸宿在哪里?逃去南方了嗎
靖康元年春天的某日,在前往江南的官道上,有位讀書人見過一個面容憔悴的女子,據(jù)說正是李師師,在她那略含憂思的目光里,讀書人分明讀出了凄涼,除了凄涼,還是凄涼。
這個讀書人就是評話小說《宣和遺事》的作者無名氏。本朝人說本朝事兒,值得相信嗎?您看著辦,總之前路漫漫,何處是歸程!
評話小說若不可信,那么張邦基的《墨莊漫錄》總還可信吧。
張邦基,南宋高宗時人,他在書中說:“政和間,李師師、崔念奴二妓,名著一時”;又說,李師師流落浙江,“士大夫猶邀之以聽其歌”,但“憔悴無復向來之態(tài)矣”,這一記載,被后世許多史家所認同。
看來李師師確乎逃到了江南。
我們或能想到當時的場景:一個三十歲左右的女子,色未衰,藝未荒,又曾是皇帝的情人,陡然遭遇家國破碎的打擊,顛沛流離的磨難,心灰意懶的情狀,委實就在眼前。曾經(jīng)的紅男綠女、歌聲沉醉、欲海橫流,都已如夢似幻,成為過眼云煙,唯有“縷衣檀板”以茍且度日罷了。
也有人在湖湘間發(fā)現(xiàn)了李師師的芳蹤。
1141年,南宋詩人劉子翚游歷湖湘,有當?shù)厣倘四贸雠有は褚环?,求題詩,子翚見畫中人竟是李師師,乃大驚,復唏噓不已,作詩曰:
輦轂繁華事可傷,師師垂老過湖湘。
縷衣檀板無顏色,一曲當年動帝王。
劉子翚,朱熹的老師,北宋末名臣劉韐的兒子,理學家,劉韐在靖康之難時奉命出使金營,拒絕金人誘降,自縊而死。
其時劉子翚已然三十歲,這份國仇家恨當刻骨焉,若借李師師之死煽動百姓抗金,倒是可能,何以自承李師師逃脫了金人之毒手呢?另外,他的《汴京紀事詩》,在學界有“詩史”之譽,可信度極高。
當然,這也并非孤證。
明代有本青樓傳記(注意,是傳記)《青泥蓮花記》也云:“靖康之亂,師師南徙,有人遇之湖湘間,衰老憔悴,無復向時風態(tài)?!?/p>
如果說李師師是從浙江流落到湖湘的,則可以找到理由,因為站穩(wěn)了腳跟的宋高宗,是絕不會允許一個跟他老子有染的妓女在兩浙一帶重操舊業(yè)的,她只能再次離開繁華地,終為湖湘商賈所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