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死存亡時選擇“逃跑”的歷史大人物們
逃跑或者留下,的確是一個問題。因為跑實在是因活下去的欲望,而留下卻也真的是要獲得死去的尊嚴(yán)。實際上,千鈞一發(fā)之間,似乎來不及多想,跑吧,于是趕緊夾著尾巴,走人。
最早記載逃跑的著名事件算得上伍子胥了。父親伍奢是太子建的老師,太子建被費無忌陷害,伍子胥一家也跟著受到牽連,伍奢和伍尚被殺,伍子胥開始了逃亡之路。伍子胥本意逃亡吳國,無奈路途遙遠,只好先投奔宋國的太子建,后因內(nèi)亂奔鄭。在鄭國,閑來無事的太子建竟然動起了推翻鄭定公的念頭,定公知曉后,氣惱萬分,殺掉了參與謀逆的晉國大夫中行寅和太子建,伍子胥只好帶著太子建的兒子公子勝逃到了吳國。到了吳國,吳王僚剛剛執(zhí)政,公子光不滿地位,伍子胥為完成自己的復(fù)仇計劃,幫助公子光也就是后來吳王闔閭奪得了王位。完成了逃跑中的最輝煌的壯舉。只是到了吳王夫差執(zhí)政后,伍子胥又開始犯糊涂,最終被夫差殺掉。為他的人生劃上了句號。
接下來就是楚昭王了。風(fēng)水輪流轉(zhuǎn),當(dāng)年追的伍子胥倉皇而逃的楚國,因?qū)櫺拍彝叨聹鐕某淹醣环催^來被伍子胥追趕,好不容易帶著妹妹季羋和少量隨從驚慌失措離了國都,逃到云夢澤,還沒來得及喘口氣,就遭遇強盜,丟空了自己所有的財物,才最終逃得一命。他只能去投奔一個人,那就是斗成然的兒子斗辛,然而有殺父之仇的斗懷卻決然決定復(fù)仇,楚昭王必須為自己父親所做的錯事付出代價。楚昭王不甘心就這樣死去,他再次在斗辛和其弟斗巢的護衛(wèi)下逃往了隨國。路遇大河,有著舟船的大夫藍尹亹不肯擺渡亡國之君,這讓楚昭王實在窩心。好在不久以后來了一個漁夫,見錢眼開,最終把他載過了河。隨侯收留了楚昭王,難民們也蜂擁而來。這可好,吳軍在伍子胥的帶領(lǐng)下也趕到了,他們執(zhí)意要楚昭王,隨國是小國,左右為難,這時候,終于有一個人站了出來,他的名字叫子期,這個容貌有幾分與楚昭王相似的臣子,決定舍生取義。躲在帳子后面大氣也不敢出的楚昭王這時候該是多么的感激涕零呀。
吳國還沒來得及讓喜悅充滿整個戰(zhàn)國時代的宏圖偉業(yè),越國就已經(jīng)悄無聲息完成了一次一次的謀劃,最終吳王夫差終于死在了會稽山那片曾經(jīng)的繁華中,而吳國的謀臣范蠡也很知趣地退出了歷史,他把自己隱匿在一片綠水青山中,從此世間多了一個商人,他的名字叫陶朱公。
秦末,劉邦滎陽之戰(zhàn)中,一敗涂地,劉邦連忙逃走,逃走中好多次假模假式地推后來的惠帝下車,贏得了手下的信任。后來三國中的劉備更是把這點發(fā)揮到了淋漓盡致。劉備因為戰(zhàn)敗,只好帶著手下一行人趕緊逃走,其間,劉禪(后來的阿斗)被劉備多次推下車子,趙云在跟前緊隨其后幾次三番抱阿斗上車,最終逃出包圍的劉備立刻把阿斗扔下去,口中稱說:為你這兔崽子,險些毀了我一員大將呀!趙云在場,心下肯定是稀里嘩啦哦!
曹操刺殺董卓未果,一路奔走,與陳宮跌跌撞撞逃到了呂伯奢家,呂伯奢一家竭力招呼客人,未料一場突如其來的誤會讓曹操最終對呂伯奢一家痛下殺手,連陳宮也有些看不下去了。曹操卻直接說出了那句驚駭世俗的話語:寧教我負天下人,不可叫天下人負我。陳宮只能在瞠目結(jié)舌中與曹操分道揚鑣。
魏晉時期,符堅號稱百萬雄師,彈壓東晉彈丸小國,自負的符堅沒有了捫虱而談的王猛的輔佐,他已經(jīng)膨脹到了無法自制的程度。結(jié)果威勢炎炎的符堅兵敗如山倒,草木皆兵、風(fēng)聲鶴唳是留給他的世界的最后一抹色彩。
南北朝時期,白馬將軍陳慶之曾經(jīng)創(chuàng)造了燦爛的個人神話,帶領(lǐng)幾千兵馬,轉(zhuǎn)戰(zhàn)幾千公里,護送元灝歸魏。然而世事無常,轉(zhuǎn)眼之間,一場突如其來的洪水淹沒了白馬戰(zhàn)旗曾經(jīng)的榮耀,他只能逃竄,甚至于偽裝成和尚,才最終回到自己的母國——梁朝。
明代唐寅,當(dāng)試圖謀逆的寧王找上門來的時候,一生顛沛,不甘心做別人棋子的唐伯虎選擇了裝瘋賣傻,最終逃過了寧王等一干人的眼睛,他得以最終逃離再次身陷囹圄的險境。
清朝末年,面對戊戌變法的失敗,康有為、梁啟超已經(jīng)開始為逃跑做好萬全準(zhǔn)備的時候,譚嗣同,這位在獄中寫下“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昆侖”的錚錚男兒,堅定地選擇流血犧牲,期望用自己的血漬驚醒世人。而面對袁世凱稱帝,素來受袁世凱恩寵的蔡松坡(蔡鍔)選擇了逃走,并且最終在云南起事,堅決反對袁世凱稱帝,讓袁世凱在一片罵聲中最終黯然退場。
多年以后,有一位作者在他的一篇文章中寫道:記得《說岳全傳》里講過一個高僧,當(dāng)追捕的差役剛到寺門之前,他就“坐化”了,還留下什么“何立從東來,我向西方走”的偈子。這是奴隸所幻想的脫離苦海的惟一的好方法,“劍俠”盼不到,最自在的惟此而已。我不是高僧,沒有涅槃的自由,卻還有生之留戀,我于是就逃走。這算得上是為逃走所做的最完備的注解了。這個人是魯迅,據(jù)說他是國民黨暗殺黑名單上的第一人。他曾寫下了“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但他依然想要逃走,那么急切,那么自然,那么智慧絕倫。
我欣賞這樣的一份從容,即使是逃走,也該需要一個理由,中國歷來就有“秀才遇到兵,有理說不清”的教訓(xùn),那么面對形形色色逃走者,我們也該用這一條去一一對應(yīng)。只不過,逃走或者留下,在很多人看來實際上就是和哈姆雷特的生死之問一樣,總會是一個千年糾結(jié)的話題罷!